港珠澳大橋通車,少不了這些湖南人的貢獻!

龍騰南海氣如虹,一橋三地天塹通。

10月24日上午9點,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通車,少不了這些湖南人的貢獻!

從籌備到建成,歷時足足15年,全長55公里(相當於從長沙到湘潭的距離),這項被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超級工程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它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誌氣。這是一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觀潮君瞭解有關信息發現,這項超級工程的完成,離不開湖南人貢獻,讓我們頓生自豪之感!請看——

人才層面

港珠澳大橋通車,少不了這些湖南人的貢獻!

“建築湘軍”見證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1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湘潭人

在諸多參與大橋建設的建設者中,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是為數不多的、全程參與的一個。2003年,他就被聘為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

朱永靈是地地道道的湖南湘潭人,天生不怕苦、不服輸。少年時期,他就是個“天才”。高一考上同濟大學,18歲就畢業。曾在長沙市交通局工作了三年。

2010年,朱永靈走馬上任港珠澳管理局局長,負責大橋的建設、運營和維護工作。也從那時起,他連續7年的春節都是在工地度過,平常也極少回湘潭老家。

2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岳陽人

無獨有偶,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也是湖南人,老家岳陽。餘烈畢業於長沙理工大學路橋系。

餘烈也全程參與了大橋的建設。從2004年起至今,他先後分管工程管理、安全環保、文化宣傳等工作,14年,他積累的工作文件有兩萬多份,電子郵件三四百頁。

3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總監張勁文——益陽人

2004年,29歲的益陽伢子張勁文接到朱永靈一個電話,關於港珠澳大橋建設。他絲毫沒有猶豫,義無反顧地來到廣東,參與這個“前無古人的超大型跨海大橋”建設。

作為工程總監,他對橋樑的美學設計做了深入的研究。利用海上的人工島、三座通航孔橋,橋樑從整體設計,實現“珠聯璧合”的景觀。

4

---長沙理工大學100多人是建橋骨幹

據統計,有上百名長沙理工大學的校友直接參與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如: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總經理、總工程師,長沙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林鳴。十年間,他為建橋瘦了40斤。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營運管理部副部長、高級工程師張鳴功(瀏陽人),中交股份聯合體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I工區項目部常務副經理、一級建造師、高級工程師孟凡利,中交四航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第Ⅲ工區二分區項目總工兼副經理張文森,廣東省長大公司港珠澳大橋橋面鋪裝CB07標常務副經理徐永鋼,港珠澳大橋CB04標項目負責人餘立志……他們均畢業於長沙理工大學。

技術層面

港珠澳大橋通車,少不了這些湖南人的貢獻!

1

---華菱鋼鐵添彩“龍之骨骼”

港珠澳大橋如彩虹一般凌空跨海,這背後少不了華菱鋼鐵的支持。

從2012年起,華菱湘鋼先後生產了4萬多噸橋樑鋼,其中超過一半用在珠港澳大橋的主橋面、側板及護板。這些橋樑鋼“寬度尺寸超過4米、平整度差不超過2毫米”,標準非常嚴苛。

此外,華菱漣鋼也提供了2萬多噸的橋樑鋼,用在橋樑護欄矩形管和鋼管樁上。

2

---中車株洲送上防震御風“定海神針”

在港珠澳大橋的每個橋墩和橋面之間,有一個橡膠隔震支座。這個支座長1.77米、寬1.77米,尺寸為世界最大。

它像是大橋的“氣墊鞋”,“穿”上它,就如同擁有“定海神針”。無論是面臨16級颱風、8級地震,還是30萬噸巨輪的撞擊都能輕鬆消解。

這些“神針”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時代新材研發,能有效降低襲擊物對大橋的衝擊力。

此外,該公司還為港珠澳大橋提供了氯丁橡膠止水帶,成功解決水下工程的防水問題。

3

---收費大棚由湖南建工集團承建

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後,管理養護非常重要。

在港珠澳大橋的橋頭,有一個現代化的收費大棚,它是港珠澳大橋一個地標性建築,由湖南建工集團承建。

2015年5月,湖南建工集團派1000多名湖湘工匠,進駐大橋主體,耗時3年,完成38萬平方米的施工場地,相當於一個大型樓盤那麼大。先後建成大橋管理養護中心、大橋管理區、東人工島工區和西人工島工區建築主體、夜景燈光等工程。

今年9月,超強颱風“山竹”過境,湖南建工集團“建設成品”在臺風中安然無恙,建築湘軍的實力一覽無遺。

4

---其他湖南元素

三一重工參與海底隧道沉管澆注工作,同時組織60臺(套)混凝土機械設備參與施工;

中聯重科在2016年9月和2017年6月期間,安排兩臺500噸的全路面起重機(QAY500),進駐香港段人工島的建設,同時,還有40多臺(套)泵車、塔機、起重機等參與建橋;

龍鳳機械專門設計市面上最大平臺的橋樑施工安裝車,用於港珠澳大橋建設。

港珠澳大橋通車,少不了這些湖南人的貢獻!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南宋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士文天祥,曾經發出這樣的嘆息。如今,一座超級橋樑橫跨伶仃洋,壯美無比,海內外中華兒女為之歡呼雀躍。惶恐灘不再惶恐,伶仃洋也不再伶仃。“中國強起來”而今變成了現實。讓我們向為之奮鬥的人們致敬!向港珠澳大橋建設中付出辛勤汗水的湖南老鄉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