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說到婺源,大家可能會想起油菜花。但其實,朱熹才是婺源最大的“油菜花”!

朱熹不僅是理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著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其影響之深遠,世所罕見,康熙皇帝都給出了高度評價:“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世一定之歸。”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著名古建築園林藝術學家陳從周曾經說過:“中國園林是文人園,實基於‘文’。”位處婺源的熹園,就是這樣的存在。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據縣誌記載:婺源縣城北舊有朱家莊,是朱熹二世祖朱廷雋、三世祖朱昭元居住的地方。朱熹兩度榮歸故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

熹園左倚錦屏山,右傍星江水,以朱緋塘為中心,依次建有闕里牌坊、引桂橋、尊經閣、朱家莊、紫陽書院、草堂等建築景觀,輔以水榭假山、奇花異木,一卷代山,一勺代水,可謂一座絕妙的江南園林。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而築山,乃是造園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明朝著名造園家計成曾在《園冶》一書中列舉了園山、廳山、樓山、閣山、書房山、池山、內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魚缸、峰、巒、巖、洞、澗、曲水、瀑布等17種形式,總結了明代的造山技術。

熹園雖是在原址上覆建而成,但卻高度還原了古代園林的意蘊,完全可列入園林造山的佳作。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理水,同樣是造園最主要因素之一。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園林,水永遠是最富有生氣的因素,山無水不活,水無山不轉。

公元1176年,朱熹回鄉掃墓,見山旁有一泓池水,名為朱緋塘,清澈如鏡,光可鑑人,頓時詩興大發,寫下了極富哲理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植物,亦是造山理池不可或缺的因素。花木猶如山巒之發,離開了花草樹木的水景,定然會顯得孤零無依。

熹園內不僅山環水繞,而且花木蔥蘢,更有一棵年逾八百的櫧樹,乃是朱熹47歲回家省親祭祖時親自種植的,為園中“資歷”最老的一棵古樹。

朱熹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這棵代表著思鄉之情的櫧樹,已然成長為參天大樹,默默地守護著這一片天地。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既然是古典園林,自然得采用古典式建築。木雕、磚雕、石雕恰恰是婺源三絕,同時也是徽派建築的精粹。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從門樓到梁枋,從雕刻到墨榫,從古磚到青石板,無一不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彷彿步入了一座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如果說建築代表著是一本書,紫陽書院就相當於“中心思想”,為熹園注入了靈魂。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紫陽書院為古代最負盛名的書院之一,以祭祀朱子、宣揚朱熹理學思想為宗旨,讀朱子之書,傳文公之教,修德進業,平治天下。

紫陽書院雖然屢遭損毀,但從未一蹶不振,千磨萬擊還堅勁,就像朱子文化一樣,福澤後世,歷久彌新!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除此之外,中國古典園林還有一大特點,即是在幽靜典雅當中顯出物華文茂,正所謂“無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書畫墨跡在造園中有潤飾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

恰巧不巧的是,熹園不僅本身像一幅美麗的水墨畫,還有一間專門的硯文化廳,將每一個朝代的硯石歷史展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土特產”,歙硯位列中國四大名硯之一,一大撥文人大V紛紛手動點贊,李煜說“歙硯甲天下”,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米芾則誇“金星宋硯,其質堅麗,呵氣生雲,貯水不涸”。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由此可見,熹園不單單是故園重現,更是一次別具匠心的排列組合,山水、花木、建築完美地糅合在一起,並融入徽州文化、朱子文化、歙硯文化,創造出深遠而富有詩意的意境,讓人不覺沉醉其中,難以自拔。

別再去婺源看油菜花了,最美的“油菜花”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