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AI學院院長蓉城論道 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風口

近年來人工智能逐漸成經濟發展領域的新風口,隨之而來的則是對高層次AI人才的旺盛需求,今日關於“AI應屆博士年薪”的討論再次成為微博熱搜話題。

全国AI学院院长蓉城论道 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风口

面對行業新趨勢,11月18日,全國高校人工智能學院院長/系主任論壇在蓉舉行,據瞭解,此次論壇就人工智能學院建設核心問題——如何進行本科生培養,並圍繞如何構建本科生課程體系、解決師資匱乏、教材短缺等五大議題展開討論。

四川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侯太平教授介紹,近年來川大組建了機器智能實驗室,重點培養人工智能研究人才,同時建成了大數據分析GPU深度神經網絡計算平臺,其中特別在人工智能醫學領域,如智能乳腺癌診斷、肺結節檢測等智能醫學研究上獲得了一系列發展成果。

“我年輕時先學習了俄語,又在英國留學學習了英語,但現在智能翻譯工具的出現讓更多人享受到翻譯的快捷。”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看來,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挑戰不單是一個學科、一個專業的問題,而是本世紀全新、全方位、持久過程的挑戰。

他認為在智能教育的時代,課程和教材尤其重要,應重新審視本科和研究生的課程設計和教材修訂,避免人工智能學院同質化傾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吳楓教授介紹了國內納米級別分辨率的全腦圖譜的構建,包括對腦分區和腦部結構的觀察等相關技術,並與NueroGPS和 Ablation study的工作進行了比較,他表示團隊目前建設的類腦智能開放平臺,提供了開放的數據和計算資源供業界進行研究學習和技術交流。

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姚力在談到人工智能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佈局的背景與現狀時,提出了人才培養建設的緊迫性和發展趨勢。在人才培養建設方面,她建議以面向國際學科前沿、引入新機制、與國內知名大企業共建人工智能學院為思路,定位核心科學技術和關鍵技術,培養創新型人才,強調綜合性、研究性的辦學特色;在學課佈局方面,聚焦重點應用領域,進行科學的研究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