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擅長的“謊言”,是“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敢了”

最近聽到有些媽媽說,她們在從孩子會講話後,就會開始要求孩子對自己做錯的事說“對不起”。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竟然開始“利用”起了說對不起這件事。有時父母強調不要做某件事時,孩子會說,“那我做完說對不起可以嗎?”、“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我怎樣?” 繼而想逃避犯錯後應當承擔的責任。

這讓這些父母們很苦惱,從小就在教讓孩子說“對不起”,怎麼孩子越大越意識不到錯誤呢?

孩子最擅長的“謊言”,是“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敢了”

在說這個問題時,就不得不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認知差異了。孩子的認知比我們更加字面化,很多我們想當然認為的東西,在孩子認知裡卻不是這樣的。孩子的認知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簡單,育兒中需要不斷提醒自己這一點。

很多父母對孩子犯錯後的教育,大部分第一句話都是下意識地說,“那寶寶做錯了,現在要說對不起”;“寶寶打人是不對的,我們要去說對不起”。而據我觀察,一般剛剛會說話的孩子都是很樂意直接說“對不起”的,之後這件事也就了結了。

但如果你能理解我之前說的孩子的認知後,你就會發現,在孩子的腦回路里只不過是建立了這樣一個連接:我做錯或者惹父母不高興了,我只要說一句“對不起”就沒事了。從這裡我們就不難發現,我們以為孩子說了“對不起”就是認識到錯誤了,而孩子只是單純地理解為我“說了”這個行為本身。

當我們過度關注孩子有沒有道歉這件事本身後,反而忽略了真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教育機會。

而讓孩子真正能理解自己的錯誤,有這樣三個原則。

01

解釋錯在哪,強化規則概念

我們所強調的讓孩子說“對不起”,其實歸根到底就是希望孩子認識錯誤。而認識錯誤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每次孩子犯錯誤的時刻其實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機會。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和孩子講道理,他們總是懵懂的。對於學齡前孩子,在幫助孩子理解原因時,記得多強調行為對他人情緒的影響,孩子再小對於情緒的感知都是很敏感的。

孩子最擅長的“謊言”,是“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敢了”

切忌使用責罵、逼迫等粗暴方式,因為這不僅不能幫助寶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對寶寶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02

承擔後果,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只是止於孩子道歉了就好,但其實這第二步才是最關鍵的。根據不同的情景,我們可以給予一些“懲罰”或者是自然後果的承擔,這些都會讓孩子建立一個“正面”的因果關係:我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後果的,我現在開始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了。

孩子最擅長的“謊言”,是“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敢了”

以委婉平等的姿態與孩子交流,瞭解事情的真相,對錯誤進行認真分析才是解決孩子犯錯的正確方式!若用簡單粗暴壓制的方法,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03

事後回顧,規避重蹈覆轍

我們可以像講故事一樣和孩子回顧之前發生的事情: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是錯的-今後我們遇到類似的可以怎麼做。

Lily小時候經常把家裡吃飯的碗摔碎,次數多了,媽媽很生氣,訓斥Lily。Lily 每次摔碎碗後也很恐懼,生怕媽媽發火!

其實Lily 不是故意把碗摔碎的,而是她端碗的方式不對,媽媽只顧得訓斥她,卻從來不想著幫Lily 分析原因,改正錯誤。

後來是爸爸發現了Lily老是犯錯的原因,並告訴Lily 雙手捧著碗的下面,這樣更牢靠一些。之後,Lily 就再也沒有打碎過碗。

孩子最擅長的“謊言”,是“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敢了”

很多時候,寶寶犯錯並不是因為他想犯錯,而是由於某些或內或外的原因造成的。所以,爸爸媽媽們不能老是想著訓斥責罵孩子,要想著幫助孩子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避免在同一個地方多次跌倒!

蒙臺梭利理念中有一條基本原則,那就是友好地對待錯誤!把它當作我們人生中不可分離的夥伴。

沒有天生的壞孩子,他們之所以犯錯要麼不知道規則是什麼,要麼不知道正確處理的方式是什麼。一個規則清明、肯為自己行為彌補的孩子,自然就會說“對不起”,而且這句道歉才是走心的。

孩子最擅長的“謊言”,是“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敢了”

從此刻開始,選擇合適恰當的方式方法,通過控制情緒,耐心交流,制定策略,助孩子一步步邁向美好的未來吧!

好了小編就為大家講解到這裡了,喜歡的可以點擊頂部關注我們,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在留言區討論一下大家育兒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