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道德尊严得有硬杠杠,论“霸座男”挑战民众道德底线病的防治

日前,余波未平的“霸座案”主角孙赫,又拍视频:扮残疾人调侃昆山龙哥案和滴滴案,再次公然挑衅民众道德底线,引来网民骂声一片。其实我要说的是道德谴责和谩骂对这种没脸没皮的人没用,如果有用,能帮他修正悔改,他早成耶稣了。

维护道德尊严得有硬杠杠,论“霸座男”挑战民众道德底线病的防治

当无耻成为信条

社会公德是社会人共同悉心呵护的行为规则,高于法律,不在律法之下。它讲求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它高度自律,已跳过法律的管辖,这正是道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法律就是为那些违法犯罪之人制定的,你不去违反,它就用不到你身上。

而对于“霸座男”来讲,已经远远脱离道德规则的约束,无限接近或者说是已踏入法律管辖的区间。对于小错,我们可以用道德来谴责一下,帮其回归正统,正所谓“上兵伐谋”,足矣。但对于大过,道德谴责已失去效率,唯以法论之。

此种人心无善念,绝不会以利己之心利人,信奉唯我主义。法律是用来钻空子的,道德是用来踩着玩的,自私狂妄,自大嚣张。200元的处罚更是会被其嘲笑为规则的软弱和无能。他贱踏的不仅是大众的感情,也是道德的尊严,更是法律的威严。如果这事发生在演艺圈,他可能是为了炒红,而放到他一个在读博士生这里,除了鄙视、蔑视,也就剩下无视了。其行可恶,其心可诛。

维护道德尊严得有硬杠杠,论“霸座男”挑战民众道德底线病的防治

假如挑衅成为常态?

怎么处理合适?四条:其一,如果我校毕业或在读生,做出如此恶劣行径,影响校誉,校方可直接采取果断措施,宣布之前颁发证书作废,以挽回学校声誉损失,树立社会公众形象。其二,列入重点观察人口,按时报告工作情况以观后效,是制约。其三,三年之内等同“老赖”待遇。其四,他之前已经触犯了《刑法》第293条第四款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本着治病救人的想法,不能轻描淡写。面对无限制级别的挑衅,道德与法不能表现太过苍白与无力。

他之所以嚣张,就是觉得你处在道德与法的夹缝中,拿他没办法,除了气愤毫无招数可用,但我们更要关注这种行为的发酵危害,比谋财害命更甚。因为他破坏的是公众心理底线,危害面是一大片。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往往会带来两种大众负面影响:一是对维护道德阵线的冷漠,因为道德被扭曲心中愤懑;二是效仿,既然没人管,人人都可我行我素,你能拿我怎样?

危害大于表象,不可轻而视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