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為何近距空戰打不過F-16?它根本就不是戰鬥機

隨著飛行測試與對抗訓練的不斷深入,F35的真實性能也越來越難以被粉飾。最近在與F16的對抗中,F35被爆出無論是加速能力還是盤旋滾轉能力,F35都遠不如F16,最終大比分落敗的消息。

實際上熟悉飛機設計理論的人,從一開始就不會相信F35具備優於三代機的近距格鬥能力;因為它的整個設計方向,就是偏重於對地對海攻擊,而不是空戰。事實上,F35這個項目的原名就叫做“聯合隱身攻擊機”。

F-35為何近距空戰打不過F-16?它根本就不是戰鬥機

圖:F35當年不難看的高速與機動性指標,是在X35這個作弊型號上得到的。它連彈倉都沒有,而且機翼面積比F35好看多了。X32傻了吧唧的搞了個帶彈倉的全狀態驗證機,試飛性能對比吃虧到死。

一:真正的第四代戰鬥機只有F22與未來的殲20

第四代戰鬥機性能指標的提出,要追溯到冷戰時期。當時美國為了針對蘇27、米格29在內的第三代戰鬥機形成代差性能優勢,提出了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出傳統三代機的超機動能力、以及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四者的核心特徵。

F-35為何近距空戰打不過F-16?它根本就不是戰鬥機

圖:注意看F22機翼與機身大小的比例,機身和發動機截面積的比例

至今為止,能完全符合這四條特徵的只有F22。我國的殲20因為缺乏類似F119或者F120那樣的高速發動機,在服役初期很難獲得真正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但其它幾條都完全符合要求。而俄羅斯的T50由於總體佈局的缺陷,註定它基本沒有隱身能力;不管俄羅斯人怎麼吹噓概念,那兩個直通進氣道的發動機吊艙就是無法掩飾的強信號反射源。

F-35為何近距空戰打不過F-16?它根本就不是戰鬥機

圖:T50不是個隱身飛機

而F35與這四條標準相比,起碼兩條不夠格。它何止是不能超巡與不具備超機動能力,事實上它在高速能力與基本機動性上是相當平庸的,在三代機裡也只能算中游甚至是中下游水平。出現這種局面,並不是美國人飛機設計水平下降了;恰恰相反,在F35的設計方向上,沒有任何一個其它國家能做到現在的水平。

二:機身截面積過大是F35高速能力差的原因

在最初的項目規劃中,F35是一種廉價而又能彌補F22攻擊能力不足(只能掛載最大兩枚1000磅炸彈,兩枚AIM120中距導彈,兩枚AIM-9L格鬥導彈)、航程性能不足(掛副油箱最大航程不到3000公里)的機型。

F-35為何近距空戰打不過F-16?它根本就不是戰鬥機

圖:名曰“閃電”,實為肥電

因此它被要求具備特別大的內置彈倉,能夠在掛載兩枚AIM-120中距導彈保留自衛空戰能力的前提下,攜帶兩枚2000磅(907公斤)炸彈進行長途飛行,利用隱身性能完成穿透敵方防空體系的大縱深攻擊任務。

大載重、大航程的要求,使得F35必須具備特別大的機身內部空間來容納武器彈藥與燃油。加上它的成本控制和航程要求,F35只能採用一臺發動機,以減少採購成本和耗油率。機身截面積與發動機截面積的比值過高的結果,就是F35顯得特別的肥。而飛機的跨超音速阻力中,佔據絕對大頭的激波阻力,恰巧對於機身的銳利程度和截面積大小特別敏感。

F-35為何近距空戰打不過F-16?它根本就不是戰鬥機

圖:F135發動機基本結構還是繼承F119,低速推力和高速推力不可兼得

機身截面積大帶來的跨超音速阻力暴漲。然而基於F119改進而來的F135推力雖大,一則遠遠比不過兩臺F119加一塊;二則它的推力“水分”很大,要在亞音速時靠較大的涵道比多吃空氣才能實現,一旦進入高速狀態就損失特別大。最終使它的跨超音速能力遠遠差於F16這樣動力充沛,阻力優化好的三代機型。

三:機翼總面積太小使F35不具備良好的盤旋和滾轉性能

實話實說,F35這樣的飛機,要以14噸左右空重,實現近32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只依靠機身內燃油,實現超過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等於接近3000公里),確實難度非常高。因此在很多彼此互相沖突的性能取捨中,F35必須優先保證航程等涉及到攻擊任務的核心指標。

F35盤旋和滾轉能力不佳,正是這一局面下的無可奈何的結果。機翼的面積大,產生的升力就多,飛機盤旋起來轉圈就特別快。而且因為飛機的重量能分攤到更多的面積上,就算重量增加一些,對總的機動性影響也比較低。F15、F22的機翼都很大,也是這個原因。

F-35為何近距空戰打不過F-16?它根本就不是戰鬥機

圖:F35吃虧在機翼太小,機身太肥

這種路線的極端例子,就是法國人的幻影2000,雖然它有著三代機中最差的發動機,但是依靠大機翼面積和良好的總體阻力優化,在它的能量(高速與速度)消耗到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之前,它是三代機中盤旋能力最可怕的型號之一。不要去在意“不掉高速、不降低速度”的所謂穩定盤旋,那只是飛機研製中衡量性能的一個指標,空戰中再蠢的飛行員也不會這麼幹。

但是另一方面,機翼面積大了,阻力和重量也大。亞音速下,浸潤面積的加大會使飛機要消耗更多的燃油去克服飛機與空氣的摩擦;跨超音速下,翼展加大帶來的激波阻力的增強會更明顯。無論是為了航程,還是那本來就慘不忍睹的高速性能,F35都只能選擇一個很小的機翼面積取值。

F-35為何近距空戰打不過F-16?它根本就不是戰鬥機

圖:F35為了減重,後緣的機動襟翼和副翼一體化了,這種類似蘇27的襟副翼會損失飛機的控制靈活性——F22就是分兩塊兒的。上圖中右側機翼襟副翼下偏增強升力,左側不變,飛機朝左翻滾

滾轉實際上同樣很依賴於機翼面積。飛機朝一側翻滾的原理,是機身兩側的升力不平衡,升力大的那邊就會翹起來,往升力小的一側翻扣過去。機翼面積過小,會使承擔調節機翼升力的機動襟翼和副翼面積也過小。本來機身兩側的彈倉結構就會增大飛機的轉動慣量,讓飛機要轉起來更費力,這會兒控制滾轉的氣動面面積又不夠大,那當然滾轉性能就會更差了。

F-35為何近距空戰打不過F-16?它根本就不是戰鬥機

圖:海軍艦載機強調起降性能,要加大機翼面積,它的高速和航程性能也最慘

事實上和F22比起來,F35雖然總體佈局近似,但它的氣動外形和飛行控制系統上的設計是低成本而簡化的,應用技術也沒有突破(除了DSI進氣道和垂直起降系統外),發動機也沒有得到本質性的突破。

這一點就註定了,佈局與F22近似、體重比F22更輕的F35,它在載荷航程上超越了F22多少,它就要在其它的地方加倍的損失性能。否則比F22更輕更小,載荷航程遠超F22,高速和機動性還不差太多,那意味著F35在技術上比F22至少要領先一代,而我們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