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小區,總結幾點經驗

看了这么多小区,总结几点经验

同學想給爸媽換套房讓我回瀋陽幫忙陪著看看,女同學。

女朋友不介意是假的,我說其實我也不愛去,瀋陽老冷了,都是為了選題,理解萬歲。

《挑個好戶型》這篇文章下面有些讀者要求寫寫如何甄別小區的好壞。

其實我在北京上車以後再也沒掃過盤,之前每個週末都要看,噁心了。

趁著在瀋陽又密集看了兩天,系統地總結了一些看小區的經驗。

咱們還是老規矩,做了張表:

看了这么多小区,总结几点经验

挨個解釋:

1 掛牌價是房東的心理價位,成交價是你能買到的價位。絕大部分情況下,成交價一定是低於掛牌價的。

據說現在鏈家網上放出來的房源在變少,如果房東不願意降價,鏈家乾脆不給做展示。

用「房價」和「成交量」可以把所有小區分成4類,我做了張圖:

看了这么多小区,总结几点经验

價格高成交少:基本上都是一個區域內最好的盤,它的單價會壓著其它小區,可是視為天花板。適合自住,不適合投資獲利,因為基數太高沒空間;

價格一直在漲成交多:一般是樓齡小的次新房,價值被認可,正在快速補漲。這種房子適合快速下手投資,當然是否適合自住還得看品質;

價格低成交多:這種小區一般是大盤, 單價基本上和該區域均價接近。可以看成是區域內的基本盤,剛需和投資都比較理想;

價格低成交少:早晚被淘汰不能碰。乍一看是老破小,如果中介壞,只和你強調單價不談成交量,這種情況沒經驗的話容易踩坑。

2 成交量大,說明房子流動性好,價值體現也準確。

如果一個小區最近一次成交價是一年前,那麼貸款的時候,銀行評估價基本也是按照一年前的成交價來的,此時會很吃虧。

3 樓齡,這個點主要是針對老破小。

我們老說房子是金融產品,既有居住屬性,又有金融屬性。金融屬性的一大體現就是可以抵押可以按揭,但這些都受到樓齡限制。

買磚混結構房找銀行按揭,貸款年限的計算方法是:47-樓齡

鋼混結構房的計算方法是57-樓齡

所以基本上2000年以前的房子,抵押貸款受限;1995年以前的房子,按揭貸款受限,都無法做滿。

尤其是買老破小,一定要為接盤俠考慮。因為貸款年數有限,月供就高一些,貸款額度就少一些,首付就高一些。可是人家就是出不起首付才買老破小的,想賣只能降價。

4 小區的戶數,2000戶算比較有規模的,流動性好,容易出手。投資最好選擇這種小區。

自住的話,低密度低容積率是我的最愛,而且一般改善型住房都會比較在意這點。

大盤只要出現過比較高的成交價,就容易做GPGD,比較適合投資。但這點就不細說了,意義不大。

5 容積率,現在太多新盤都在3~3.8這個區間,我在瀋陽看到太多這樣的樓盤了。還有更不要臉的就是做高低配,高層擠容積率,洋房吃利潤。實際上高層的容積率比小區的名義容積率高出非常多。

同學這次主要是給爸媽買,我們的重點就是低容積率的板樓,有電梯最好,沒電梯也無所謂,挑挑樓層就好。

6 只要聊房子,後臺總有人問車位的投資價值。

這點我們以後會寫文章具體討論,我先大概說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車位的產權得搞清楚,有人防屬性,公攤屬性,產權屬性。被忽悠買了前兩種,必坑。其次如果小區車位配比合理,投資也是坑。而且車位的流動性只限於本小區,所以不緊缺就沒必要投資。

這方面我研究不多,因為從來沒有買車的打算,壓根就沒關注過。

7 小區大門越少,治安越好,最理想的配置是1個專門走人,2個專門進出車。還有最好能人車分流。

8 對底商的看法見仁見智,我還專門和人爭論過。

我個人不喜歡有底商的房子,但我同學這次就想買帶底商的,因為老人家以後買菜啥的方便。

北京有個非常有名的盤叫新城國際,均價12萬/平。這種價格的小區也不少,新城國際出名在於它是開放式小區,樓下全是底商,但是每個商家都很有逼格,一看就有高級感。如果這些底商換成桂林米粉、DJ小發廊,我估計8萬/平都不值。

有底商的小區,儘量別買臨街。

9 生地(荒地/廠房/農田)=升值空間,這點非常重要。找生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打開百度地圖的「地球模式」,一眼就能看出來。

看區域也是這樣,如果一個區域內有大量生地,未來升值可期。

10 交通沒啥可說的,儘量近地鐵或者地鐵規劃。原來定義「地鐵房」都是地鐵站周邊1公里的範圍,對應步行距離15分鐘左右。

現在有了共享單車,有人說3公里以內都算地鐵房,見仁見智吧。

城市只有兩個發展維度:靠地鐵往遠擴,城市面積越來越大。靠電梯往高蓋,小區容積率越來越高。有大量地鐵規劃的城市,長期來看,房價上漲空間一定是有的。

比如我長期看好深圳的幾大原因:人口結構太優秀;戶籍門檻太寬鬆;土地供應太緊缺;地鐵里程太短;產業結構很完善;

深圳地鐵補齊,一定會拉動很多地方的房價上漲。

11 區域均價和小區租金都是衡量小區價值的參考物,不多說了。

說幾個提高看房效率的小竅門。

最重要的一點,看房看的是小區內外的配套,戶型不重要,找個戶型圖掃一眼就完事兒。

小區裡看到大媽大爺,主動搭訕聊幾句,問問物業費,冬天採暖情況,有沒有缺點啊啥的,他們的視角和中介不一樣。

換個小區就換個中介,多加微信,稍微有點兒筍度的房源都在中介朋友圈裡。

進門店和中介說:我想看典型戶型,要有鑰匙現在能看的。

一個小區掃兩套足矣。看下「樓王」的位置,問問樓王的成交價—這是該小區的天花板。

進入小區後可以按照上文給的表格詢問中介,細心的話,做表統計一下。

這種量化過的小區數據,能幫你快速瞭解一個區域裡各個樓盤的情況。

所謂淘筍,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過程。

筍盤難尋、難搶,對一個區域越瞭解,決策的時間也就越短。

不能總是你還在猶豫,別人已經下定了,你說氣不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