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丨給政務新媒體信息發佈築好“防火牆”

时评丨给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筑好“防火墙”

时评丨给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筑好“防火墙”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政務新媒體不得擅自發布代表個人觀點、意見及情緒的言論,違規發佈、轉載或將被追責問責。(據《北京青年報》12月28日報道)

向區政府官方微信諮詢問題,卻收到“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我彷彿聽見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的回覆;給區長信箱留言,諮詢“五一期間為什麼只安排公安局植樹”,卻被回覆“如果對此有不滿,建議另謀高就”;先後兩次詢問有關民用機場規劃問題,但政府部門的官網每次都“答非所問”,回覆嚴重跑偏、脫靶……

對這些政務新媒體曾經出現的“雷人雷語”是不是記憶猶新?你是否也曾經被它們直接“雷倒”?有輿論監測機構梳理發現,每一次“雷人回覆”被媒體曝光後,緊接著都是政務新媒體官方的道歉,或歸咎於外包服務第三方的不負責,或“甩鍋”為工作人員作風不實。

但一次次的道歉、一次次的自我反省,真的能保證我們下一次不會再與“雷人雷語”劈面相逢?

其實,“雷人雷語”只是火熱發展的政務新媒體出現的問題之一。“殭屍公號”“睡眠網站”“不互動無服務網站”等現象,與“雷人雷語”一樣,在一些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包括抖音官號等政務新媒體那裡時有發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作為黨和政府聯繫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重要渠道,政務新媒體不但面臨著一個不斷延伸與覆蓋的問題,也面臨著一個如何規範與監督的管理問題。

“雷人雷語”之所以發生,表面上是工作人員作風不實、外包的第三方水平欠佳,但更多情況下,是由政務新媒體的信息發佈過程或者乾脆無人審核把關、或者審核把關不嚴等問題導致的。審核這道“防火牆”、“過濾器”缺位或者失守,就很難杜絕有關人員在政務新媒體上隨意發言、宣洩個人的負面情緒。試想,如果有嚴格的信息發佈審核流程、有明確的責任追究制度,那些失範問題還會不時發生嗎?

數據顯示,我國正在運行的政府網站已經達到了兩萬多家,如果再加上微博、微信等官方賬號,這張政務新媒體網,可謂密密麻麻、覆蓋面極廣。但僅有數量是不夠的,關鍵是要有質量。只有質量上去了,這張政務新媒體網才能更好地起到服務公眾的作用,否則就難免有“雷人雷語”給群眾添堵、有“殭屍網站”浪費財政資金。

於火熱的發展形勢下建立一種規範,加強頂層設計,以保障政務新媒體更蓬勃健康地發展,這正是《意見》的意義所在。嚴禁“買粉絲”、不得刊登商業廣告、一個單位原則上在同一平臺只開設一個政務新媒體賬號、嚴格內容發佈審核制度……《意見》的每一條,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可謂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群眾在哪裡,“指尖上的政府”就應該延伸到哪裡。落實好《意見》,革除之前存在的種種弊端,將“雷人雷語”等問題掃入故紙堆,政務新媒體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應有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