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巴斯特民謠》,這部科恩兄弟的天才前作,被低估了太多!

2010年版《大地驚雷》,是科恩兄弟導演改編自Charles Portis同名小說的電影作品,片尾曲《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令人難忘。正如時間總是靜靜從我們身邊溜走,遠去的親人好友無法忘懷,每當歌聲響起,如同一卷歲月長河隨風而逝,鋪展滄桑脈絡,人事變遷,讓人感到無限激盪和荒涼。

《大地驚雷 》(True Grit )原著小說,又名「真正的勇敢」。原著作者為美國作家查爾斯·波蒂斯 。

都在說《巴斯特民謠》,這部科恩兄弟的天才前作,被低估了太多!

美國作家查爾斯·波蒂斯(Charles Portis),生於1933年,這位從炮火裡摸爬滾打出來的“硬漢”,退伍後進入大學深造,攻讀新聞專業,畢業之後經歷6年記者生涯。

1960年代民權運動風起雲湧,他專注於此奔走報道。

1964年離開報社開始創作小說,《True Grit》便是他的代表作。

都在說《巴斯特民謠》,這部科恩兄弟的天才前作,被低估了太多!

創造力或者說創造性思維,往往來自於跨界的融合交匯得到靈思。波蒂斯和海明威一樣,從軍人到記者再到作家,文字變成子彈穿梭于思維戰場!他們彷彿預知了所處世界的時代符號,紛爭與對立,創作經典的形象和故事!

大地驚雷:堅強的女性永遠是黑夜裡的微光。

作者描繪的是100多年前的美國——美國內戰(American Civil War,1861-1865)結束不久的南方地區,百業待興,人心惶惶,劫匪橫行,此時,14歲的女主人公馬蒂·羅斯(Mattie Ross)無疑是作者對世界的態度和寫作的理念的映射(作者曾是軍人和民權運動記者)。

因為,黑暗的天空需要一道光,倔強的羅斯堅強、冷靜、聰明,散發光芒。100年後的東、西方,為爭取平等、自由、民主權力的人,如微光般充盈力量。為死去的靈魂伸張正義,為至親至愛堅韌頑強!

都在說《巴斯特民謠》,這部科恩兄弟的天才前作,被低估了太多!

時間回到100年前的美洲大陸,抗爭的浪潮已經湧來。

1863年1月1日,林肯發佈《解放奴隸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正式生效。

都在說《巴斯特民謠》,這部科恩兄弟的天才前作,被低估了太多!

時間回到100年前的美國社會,民間團體三K黨(Ku Klux Klan, 標誌如上圖)鼓吹白人至上主義運動和基督教恐怖主義,同樣也是美國種族主義的擁躉。

1865年12月24日,六個退伍的南方軍隊老兵在田納西州普拉斯基(Pulaski, Tennessee)成立了這個組織。

都在說《巴斯特民謠》,這部科恩兄弟的天才前作,被低估了太多!

100年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一個夢想萌芽了!

1963年,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美國民權運動 (1955年代-1980年代)不限於爭取保障少數族群、女性及LGBT的權益——維基百科)

都在說《巴斯特民謠》,這部科恩兄弟的天才前作,被低估了太多!

1965年的美國,民權運動領袖,從左至右分別為拜亞特·魯斯丁、安德魯·楊、威廉·賴安、詹姆斯·法默和約翰·路易斯。

都在說《巴斯特民謠》,這部科恩兄弟的天才前作,被低估了太多!

回到電影劇情,14歲少女羅斯揹負著與自己年齡不相稱的冷靜與勇敢。與忘恩負義的錢尼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與獨眼「公雞」聯邦執法官考伯恩,達成君子之約,以及正義凜然的德克薩斯騎警貝夫,三人各自有自己目標和生存原則。

前途未卜的復仇之路,充滿惡意和野蠻、勇氣和失望、頑強和純粹的愛。

羅斯的目標是報仇,原則是情理——顯然,這時法律是情理之外的安慰和依靠。

考伯恩的目標是除惡,原則是義理——他是屬於「好漢」的一類人,擁有以少勝多的勇氣與實力,他心裡還是有家庭的,但一切都回不去了,電影接近尾聲「我老了」的慨嘆,是回憶的沙漏般掠過生活的泥濘吧?

貝夫的目標是罪犯,原則是法理——年輕的騎警,心中更多的是榮譽和責任,背井離鄉者,有一股正義的力量鼓舞著……

都在說《巴斯特民謠》,這部科恩兄弟的天才前作,被低估了太多!

回到題目上,堅強的女性永遠是黑夜裡的微光,情理義理法理,有理可循,我們有什麼理由放棄……

事實上,不只是女性,總有那些需要我們去爭取的——人、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