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貧積弱的北宋,武大郎賣燒餅住二層樓養全職太太,盛唐也做不到


大宋並不“積貧”

在過去人們的印象中,大宋是被定義為“積貧積弱”的形象存在的,甚至中學教科書都是如此著述的。

在“積弱”的討論上,大宋軍事方面在歷史上的表現確實並不突出,我們今天先把此話題擱置一旁。但是,如果你要是認為,大宋是一個貧窮、沒出息的朝代,那絕對是對宋朝歷史的莫大誤解。

積貧積弱的北宋,武大郎賣燒餅住二層樓養全職太太,盛唐也做不到

歷史:趙匡胤陳橋兵變

趙匡胤陳橋兵變,取代後周皇帝,登基稱帝,建立北宋。此後,從歷史來看,整個大宋倒是完成了後周沒有能夠完成的歷史工作,就是除了幽雲十六州未收復之外,其餘的中原地方都給收復、統一了。

除了幽雲十六州未收復,被宋人看作是如鯁在喉之外。北宋的整體經濟發展卻獲得了高度的繁榮和昌盛,在文化和技術層面相比中國歷史的其他朝代也是獨領風騷。

北宋一朝絕對是古代中國歷史上最為自由、開放、富足的朝代,並且沒有之一。

唐宋經濟對比

大唐盛世絕對是讓普遍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一段歷史,北宋雖然在軍事上的成績可能沒有盛唐突出,但在經濟上北宋可是在唐朝之上繼續向前走的。

我們就先來對比一下唐宋兩朝在經濟上的一些差異,你就有非常直觀的感受了。

積貧積弱的北宋,武大郎賣燒餅住二層樓養全職太太,盛唐也做不到

北宋軍事成績不好,經濟卻繁榮昌盛

大唐對社會控制、干預較強

在唐朝之時,政府對小商販的管制相對於宋朝而言是比較苛刻的。小商小販的商業活動是受到了政府的強幹預,舉例來說就是不能夠隨意擺攤、開店,不是像今天有專門的城管人員管理小商販活動那麼簡單,而是設立了“坊”的制度,把商販都安排在“坊”裡面,不得隨意遷徙,必須依照政府規定來活動。

這種情況下,經濟貿易肯定是受到非常大的抑制。畢竟做生意,生意人進進出出、出於各種需要自由流動在正常不過。不讓人們自由遷徙,其實就是唐代政府對社會的一種控制。所以唐朝的社會自由度,其實並不大。

積貧積弱的北宋,武大郎賣燒餅住二層樓養全職太太,盛唐也做不到

唐代豪族、貴族生活比平民更為自由

你可千萬別因為幾首唐詩的豪邁和它表現出來的氣度,就認定唐朝高度自由。在唐代的知識傳播成本還是比較高的,老百姓大都讀不起書,能讀得起書的基本上是豪族。

隨便翻一個唐代詩人,基本都是豪族身世。例如,普遍都認為官場不得志的李白。如果你細心留意的話,《新唐書》記載李白是李唐皇室諸王的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同輩族弟的九世孫。

總之,遊山、玩水、吟詩,相對自由的生活方式是屬於豪族的。相反,民間生活則是受到控制的。

大宋對社會的弱控制

到了宋朝,這一朝的玩法就是對社會減輕控制、干預。在經濟上最明顯的就是,唐代“坊”的這種制度被取消掉了。其次,老百姓也允許自由的遷徙,人們可以無顧忌的自由擺攤、做買賣。

所以,以宋代歷史為背景的《水滸傳》當中的人物武大郎,可以挑著擔子,不用擔心政府處罰,到處賣燒餅,這放在唐代是不允許的。

值得一提,平民社會里的武大郎光靠著燒餅、炊餅,就能夠住上二層樓的房子,還能夠養得活全天在家裡的全職家庭主婦。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大宋的朝廷沒有采取對社會進行嚴密的控制,民間貿易得以發展,變得發達,老百姓也才有機會勞動致富。

積貧積弱的北宋,武大郎賣燒餅住二層樓養全職太太,盛唐也做不到

宋代比唐代,平民更有機會勞動致富

你印象裡,古代的中國是長期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商人地位也非常低下,古人以經商為恥。

但是,宋朝卻是其中一個例外,它是古代中國唯一不抑制商業的朝代,並且儒生們也不以此為恥辱。宋代人的觀念裡,如果科舉沒考上就去經商致富,這是算得上沒給祖宗丟臉的。

在稅收方面,中國古代的其他王朝都是以農業稅為主,宋朝這一朝則相當例外。宋朝時期就已經開始鼓勵海外貿易,工商業稅收和關稅收入成為政府財源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宋代經濟繁榮的表現

民間經濟的繁榮發展,自然而然會催生第三產業。因此在宋代,各種酒館、戲樓、雜貨鋪等,各種符合普通民眾需求的商業應運而生。

積貧積弱的北宋,武大郎賣燒餅住二層樓養全職太太,盛唐也做不到

平民社會的對比,宋代比唐代更為繁榮

而且,經濟當中也形成了很深入的分工。例如,社會當中有需要養魚的,就分出來專門培育魚苗的行業;有需要養花的,就分化出來專門培育花苗的行業。

你或許會以為這些養魚、種花之類的,都必須是有生活情調、閒情逸致的人才會去消費。其實不然,當時最大的消費群體並不是像唐朝時李白那樣的豪族或者是各類達官貴人,而是最普通不過的平頭百姓。通過這,也能夠見到宋代民間社會的繁榮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