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松美术馆外景

雕塑的制作是艺术家的身体与介质的亲密互动,作品有体积、有重量也有灵魂。近日,展览《感同身受》在松美术馆开幕,参展的八位艺术家是如何诠释这一主题的呢?

==================

从“感同”至“身受”

“感同身受”的惯常解释是在你、我感知的相通性的角度展开,同时是一个表达感激之情的成语。如果我们将其拓展开来,在你、我之外引入艺术作品,将艺术家和作品的关系,观众与艺术作品的关系纳入其中,便可以很大程度上丰富这个成语的内涵。

——策展人 刘礼宾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松美术馆“感同身受”展览现场

2018年8月23日,在开馆即将一周年之际,松美术馆推出带有探讨和思索视角的中国雕塑大展——《感同身受》。什么是感同?如何为身受?策展人刘礼宾从词语原意入手,将展览的内涵融入其间。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开幕式现场艺术家合影

这次展览松美术馆联动中央美术学院,邀请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共同呈现了老中青三代八位艺术家:田世信、隋建国、展望、姜杰、向京、王伟、梁硕、耿雪的40余件雕塑作品。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松美术馆“感同身受”展览现场

此次被选用的雕塑作品与“感同身受”的主题相互契合,同时二者也可以互译。八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有意讨论了身体与雕塑之间的关系,而身体作为表达创作者感受的“介质”,投射了艺术家的个人追求。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松美术馆“感同身受”展览现场

选择这八位艺术家参展并非是随性而为,而是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吸引了刘礼宾的注意。2014年,艺术家展望在长征空间举办《应形》展览;艺术家姜杰在上海浦江华侨城举办《大于一吨半》展览;2015年,艺术家隋建国在佩斯北京举办《触手可及》展览。而在此前的2012年,他的《盲人肖像》系列作品已经问世。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展望《第86尊圣像》,2008年

上世纪90年代赋予雕塑创作以“当代”特征的三位艺术家,几乎同时出现了重要转向,并且在“转向”之中,三人的创作都隐含了对“材料和身体关系”的更新认识。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姜杰《向前进 向前进》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隋建国《双子座》,2009年

青年艺术家梁硕的《女娲创业园》与耿雪的《米开朗基罗的情诗》也隐含了类似诉求。雕塑家田世信和王伟则多年坚守在具象雕塑领域,他们将人物肖像与日常感知相连,将传统题材做到了新的高度。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梁硕《什么东西-#4》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王伟《夜》

艺术家向京则惯用身体作为参照,着色雕塑作品将色与形体杂糅,二者的相互关系象征了事物的存在状态。之于观看者,不如暂时放弃理解,直接感受色相给予的直观体验。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向京《右侧》,2015-2016年

==================

从“隐秘”至“可见”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田世信《梁漱溟》,2014年

贯穿展览《感同身受》的另一线索,便是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作品所呈现的差异化。田世信为此次展览奉上了数件精彩的雕塑作品,对于历史人物的塑造一直是他的兴趣所在。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田世信《鲁迅坐像》,1995年

在贵州多年的生活经历对艺术家的创作有着显性的影响,而其本人一以贯之的反叛精神更是使作品摆脱了同类题材创作的同质化现象。

品行是雕塑的前提

芭莎:为何选择历史人物进行创作,他们的什么特质吸引了你?

田世信:因为他们可爱。我选择的历史人物大多是近代的,尤其是晚清时候的。像《谭嗣同》,还有我做的《梁漱溟》,他们都是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我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完美品行很敬佩。作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如果不首先具备这些品行的话,是很糟糕的事情。人世间的事,悲剧总是更受关注,就像小孩儿一出生都会哭似的。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让我觉得他们值得让人记住,我就用我的这点能力,为他们做些事情。

芭莎:你为何选择用硬质材料做雕塑?

田世信:这跟我在贵州的经历有关。在当时大家都很贫困的状况下,没有条件铸铜,所以我们就用木头或是自己翻陶,大概从那时起,我就很喜欢用当地可及的材料做雕塑了。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田世信《傅雷》,2014年

芭莎:如何看待非传统的雕塑教育背景对创作的影响?

田世信:严格地说,我不是非常正统地学雕塑的。我学了两年的雕塑,学校就垮了,后来我又学起了油画。当时在附中的时候,我什么都学过一点。我觉得非传统的背景不是什么坏事,在中国,雕塑家好像就只做雕塑,但在国外,很多雕塑家也画画的。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松美术馆地下一层展厅

作为此次展览中,中生代艺术家的代表,向京的作品被安排在了地下一层的展厅。走下一段长长的台阶,一只矗立在天井内的小兽随即映入眼帘。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向京《异境——不损兽》,2011年

作品仿佛是一道不属于人世间的幻影,白沙铺设在作品周围,落地玻璃将观者与阳光下的小兽相隔开,而在一米开外与它对望的是一条面露凶相的大蟒。

《行嗔》是向京“S”系列中三件以“蛇”的形态展现主题的作品之一。它生而具有人的口腔和牙齿,充满暴虐的力量和行走的愤怒,昂头怒目凝视着观者。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向京《行嗔》,2015-2016年

我看重的始终是人性

芭莎:为何想到要做动物的雕塑?

向京:做动物对于我来说也是在做人,都是在做人性的部分。我并没有意图做一个非常精准的动物形象,但我需要这么一个形态。蛇这种动物本身就充满了隐喻性,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语言里,它都有非常多的指代。历史上的指代对我的创作并不重要,我将其看做人性的一个通道、一个动机,无论如何解释,它都是吻合的。你可以从词义、从形状或是各种各样的含义引申里找到它的线索,但最不可替代的就是你眼睛看到的、身体感受到的状态和那种情绪的张力。我认为这是艺术最有意思的地方。

芭莎:你如何看待作品的误读?

向京: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可能一直控制自己的作品,就跟一个母亲永远不可能控制一个孩子。你孕育他的时候他在你体内,但当他一生出来,那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有着独立的命运。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向京《善待我们的忧郁,它是一只忠实的大狗》,2013-2016年

芭莎:为何在创作中不断挖掘“身体”这个概念?

向京:你可以说身体是一种介质,我做这个“介质”是因为我对身体本身有一种体验。每个人都必须带着一副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身体存在,这就是你的介质。别人会因为你所依托的介质定义你。我认为去发掘介质之内的东西,算是一生的功课。

芭莎:为何一直坚持做具象雕塑?

向京:具象和抽象这件事特别无所谓。划不划这条界线,用哪种的语言表达都不重要,而你真正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你用什么介质去承载它、去介入它,这无非就是每个艺术家不同的选择。你可以说所有的艺术都跟人的存在有关。对我来说,具象更接近于我们体感的世界。因为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具体的,它连带给了你非常多的日常经验,我们所有的认知都是接近这种真实和逼真的。但有的时候,你也会觉得你跟真相总是隔着一层,试图把它揭开、试图知道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我一直着迷做具象的东西其实是因为这个原因。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耿雪《米开朗基罗的情诗》,2015年

青年艺术家耿雪是此次展览中最年轻的一位,她为观众带来了作品《米开朗基罗的情诗》。这部创作于2015年的影像作品,是由耿雪亲自出演,她本人将这件作品定义为雕塑、动画、行为艺术的结合。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耿雪《米开朗基罗的情诗》,2015年

耿雪在影片中按部就班地将工作与微妙的情绪混在一起,镜头中既有女性冷静的力量、又有情欲与暴力的冲突感,但整个影片又被设置成一个很平常的、雕塑教学片般的工作流程。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耿雪《米开朗基罗的情诗》雕塑局部

影像的字幕是米开朗基罗书写的情诗,耿雪将这些诗句作为字幕,与她在影像中的行为呼应,试图传递给观众特别的情绪与想象。

作品被误读不是坏事

芭莎:怎么想到将影像与雕塑结合在一起的?

耿雪:我很喜欢电影,也想拍一些有自己表达的影片,那种现实和主观结合的作品。其实真正做雕塑也不是像片子里这样做,里面有个人表演的成分。这件作品在西方人眼中会和西方神话的情节有相似性,但在中国人眼里,可能就会想到女娲造人。这可以变相说明,作品的误读空间很大。如果作品本身有强指向性,大家在其中除了这个也看不到别的,那就没太多意思了。

芭莎:为何最后会将雕塑拆分呈现?

耿雪:拆分有隐喻。从简单的来看,就是你要把它切开翻模;如果从另一方面看,那就是对尸体的分解,有暴力的感觉。我在影片中把它切成块儿的时候,它也在呼吸、也在动。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耿雪《米开朗基罗的情诗》,2016年

此次参展艺术家们超前的直觉和优秀的艺术表达能力,为“感同身受”写下了新的注脚。奥斯卡·王尔德曾说:“世界之隐秘是可见之物,而非不可见之物” 。常人目力所及之物,却常常隐秘难言。艺术家并不是预言者,但他们感受到了“当下”,这个“当下”集聚了过去,同时也指向了未来。

正在展出

今秋北京最重量级雕塑大展,你一定不能错过!

展览:感同身受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格拉斯路松美术馆

精彩回顾:

京城最热展览打卡圣地诞生,用最酷艺术方式传递中华灿烂文明!

日本美学里的“侘寂”到底有多美?

他与赵孟頫齐名,开创元代文人画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