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熊孩子!这个小学即将推出的“惩戒制度”,值得期待

近日,常州一家小学决定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

11月22日下午,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召开了一场由教师、学生、家长、心理学专家、法律界代表参加的关于惩戒制度的听证会。

有些学生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小学生行为守则》了,老师却只能迫于舆论和社会压力对他们进行"温柔感化",这种无奈的处境,是很多学校都遇到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局前街小学决定"吃螃蟹"。

什么,惩戒制度?

都什么年代了,还拿出"戒尺"管孩子,这不是倒退吗?

现在孩子哪个老师敢打骂呀,出这个制度有什么用呢?

可能有人会发出这样的质疑。

的确,很多心理和儿童教育专家都说,孩子是脆弱而敏感的,需要无条件的爱和接纳,需要鼓励和认可,让他拥有安全感,才能拥有成长的力量,而贬低和打压会造成他心灵的伤害,让他自卑。

国家也有未成年保护法来维护孩子权利。

即使有制度出台,哪个老师愿意并敢大胆地实施执行呢?

别着急,先来看一下是怎么回事。

专治熊孩子!这个小学即将推出的“惩戒制度”,值得期待

首先,什么样的孩子会受到惩戒?

在讨论稿上,列出了教育惩戒的实施对象包括的7种情形:

  • 经常不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
  • 经常不能达成局小学生日常作息规范;
  • 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影响班级集体学习和活动;
  • 经常怂恿他人犯错,并借助谎言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
  • 经常出现暴力倾向,伤害班级同伴;
  • 经常不经过他人同意,随便取用他人的东西;
  • 其他(经学校实施教育惩戒指导委员会讨论认可)。

这样的内容,没有什么问题吧。家长们质疑的可能是惩戒的方式和手段,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

现在到处都在讲孩子这样会受到伤害,那样会产生心理阴影,很多家长草木皆兵,处处防备保护,生怕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

其实大部分孩子的脆弱和管不得,都是被家长过度呵护出来的。

当你什么都顺着他,什么都表扬鼓励,舍不得他吃一点生活的苦,受半点委屈。

结果呢?

孩子以为世界是围着他转的,别人是为他而存在的。自我中心,为所欲为。

一点点小挫折,他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

甚至,他不知道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变得无所敬畏。

专治熊孩子!这个小学即将推出的“惩戒制度”,值得期待

记得曾有一个7岁孩子,因为妈妈以为爱就是不拒绝孩子的任何要求,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无边界的自由。

最后,这孩子毫无规矩,打同学,爬高楼,在外横冲直撞,在家对妈妈非打即骂,甚至无缘无故朝妈妈身上吐口水、撒尿。

他没有朋友,很孤独,更可怕的是,在可以约束他不良行为习惯的年龄里没有约束和引导。等他长大了,就更无能为力了。到时,可以管他的恐怕只有监狱。

很多没有规矩的熊孩子,身后都站着一位无原则溺爱的父母。

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没空管,孩子成了一个不断制造麻烦的人,老师却管不得,说不得,稍微有点轻重,担心家长怪自己"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

我发现"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这句话很管用,因为心理阴影是一个无法衡量的名词,你说他有也好没有也罢,谁也无法反驳。至于这"阴影"的诱因是什么,更是难以界定了。

这才是可怕之处。

如果老师正好在这个孩子不开心的时间段批评了他,可能就会被引发"孩子心理阴影"的麻烦缠上,这正是他们顾虑的。

那么,老师教育孩子就变成了如履薄冰。

专治熊孩子!这个小学即将推出的“惩戒制度”,值得期待

好的惩戒不是人格上的打压和贬低,也不是贴标签,只是针对不良行为进行约束,消灭不好的萌芽。

一个孩子如果成长出现问题,家长舍不得管,老师不敢管,难道非要到最后孩子问题失控后,再来痛下决心送他去"网瘾学校"之类的地方去"重生"吗?

那才是真正毁灭,造成孩子一生的心灵创伤。

有人认为打骂惩罚是一种无法丈量和把控分寸的处理方法,担心老师区别对待学生,甚至借机发泄情绪和私愤。

为什么一说到惩戒,立马有人上联想到了打骂?那是因为有些家长惩罚孩子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打骂。

真正的惩戒教育绝不是粗暴的打骂,而是为了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一种方式。

专治熊孩子!这个小学即将推出的“惩戒制度”,值得期待

那么,局前街小学讨论的惩戒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以下就是他们拟的8种实施方式:

1.批评:先单独面批,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范围进行公开批评。

2.加倍劳动:将自己力所能及应完成的学业任务和劳动任务完成,并加做一次,反复犯错的提高相应的倍数,最高不超过5倍。

3.取消部分特权: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之外的,与学生受教育权无直接联系的权利,如不能评先,不能参与午间活动等。

4.没收:短期没收与违规行为有特定关系的物品,如手机、不利学习的课外书、玩具等。

5.静坐:放学后将学生留下在自己的座位上反思自己的错误,并与老师进行反思后的交流。

6. 诵读:诵读抄写和背诵与错误行为相关的经典语录。

7.隔离:将无法与伙伴友好相处,或经常影响集体生活的学生从集体环境中抽离出来,与学校专业指导老师在独立的情境下学习一些时间。

8.陪读:请学生的父母到校陪读,帮助老师共同督促学生的表现。

人家说了:学校的教育惩戒必须在有效的监督之下实施。

人家特别强调:"教育惩戒是以'爱'为先,是为了帮助学生进步发展,教育性是其最根本的原则。学生的成长需要家校双方的合作,双管齐下,提高惩戒效果。"

学生第一次犯错,提醒;

学生第二次犯错,警告并告知家长;

学生第三次犯错,实施相应的惩戒;

学生再次犯错,提高相应的惩戒方式。

孩子出现上述行为,也正是家长十分头疼和无能为力的,因此这个制度还是值得期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