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賞開江!昔日東街摔跟頭,西街撿草帽,今變身川東小天府!

圖賞開江!昔日東街摔跟頭,西街撿草帽,今變身川東小天府!

開江縣古稱新寧。川東有諺語云:“梁平壩子新寧田”,是對開江縣良好的農業發展條件的誇讚。特殊的地理優勢和適宜耕種的土地條件,讓開江縣人民過著“男耕女織”的愜意生活,但也禁錮了開江人的思想,導致開江縣的城市建設一度相對滯後。

圖賞開江!昔日東街摔跟頭,西街撿草帽,今變身川東小天府!

改革開放前,開江縣城只有一條狹窄、擁擠的獨街,城區面積不足0.6平方公里。狹小的縣城空間裡,擠著大大小小的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東街摔跟頭,西街撿草帽”,是對當年開江縣城最真實的寫照。發展至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開江縣城僅1.2平方公里,人口9879人,城市發展之慢可想而知。

圖賞開江!昔日東街摔跟頭,西街撿草帽,今變身川東小天府!

如今,開江縣城市道路總長度達53.01公里,面積111.51萬平方米。新寧路、新安路、城普大道、橄欖大道等一條條寬敞的主幹道車水馬龍,繞城外環路、峨城大道、金山大道、城南高速路貫通城市,文化街、文興街、文盛街等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街道四通八達,街邊商鋪鱗次櫛比,住宅區綠樹掩映。從空中俯瞰,一條條街道好似田間小道,阡陌縱橫,將樓宇分割成一個個的小方塊,開江縣城已逐步形成“五橫六縱”的城市主骨架。

圖賞開江!昔日東街摔跟頭,西街撿草帽,今變身川東小天府!

近年來,開江縣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加快推進工業強縣步伐,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加快,工業企業的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工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為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到目前,普安工業集中發展區已累計投入政府性資金5億元、建成園區面積達2.8平方公里,入駐企業40家,正式投產3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45億元,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也將在今年年底落成。開江縣已形成了以農產品精深加工、五金製造、天然氣能源化工和建材製造為支撐的工業體系。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0.27億元到1987年的1.16億元,再從1996年的12.45億元發展到2017年74.5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了272倍。

圖賞開江!昔日東街摔跟頭,西街撿草帽,今變身川東小天府!

經過多年努力,如今,開江縣已獲得全國綠色農業示範區、中國橄欖油之鄉、四川銀杏之鄉、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的稱號,開江白鵝、任市板鴨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開江農副產品已暢銷省內外,遠銷到國外。改革開放40週年,對有1400餘年歷史的開江來說,只是漫長歲月中的一小節,從整體來看,微不足道。但翻開改革開放開江變化的圖冊,你卻會驚喜地發現,這40年對開江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40年。“讓開江變得更美麗,讓人民過得更富足”,開江,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譜寫了高質量發展的詩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