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12岁男孩弑母背后:养不教,谁之过?

最近,看到湖南省12岁男孩杀害亲生母亲的新闻时,我震惊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血缘至亲,为什么也会拔刀以对?

这个12岁的男孩,因为抽烟被母亲管教,责骂几句,便在晚上趁母亲熟睡时,将其砍杀。事后的一系列冷静操作,显示着不符合年纪的心理“成熟”或者说冷静。

随后,由于男孩未满14周岁,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将其放回家中。

12岁弑母无罪

在这个社会事件里,一条鲜活的生命无辜逝去,却因为行凶者是被害者的12岁孩子,而无人受到本应承担的刑罚。

一场骇人听闻的人伦惨剧就此结案。

事情可以就这样翻篇了吗?

事发后,孩子满口说着“我杀的又不是别人,是我的妈妈”。这样没有逻辑也没有情理的话语,让所有人心寒。

被害者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似乎也没有流露出对逝者的惋惜、不舍与伤痛。

被害者的公公婆婆、行凶者12岁男孩的爷爷奶奶,事发后,最关心的是孙子的上学问题。

那,被害者的父母呢,亲人呢,为何不见报端,难道他们对于血亲的死去,就没有任何诉求吗?

每一个生命,都理应得到尊重,不得轻视。

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由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刑法》的有关规定,14岁以下儿童不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限定。

法律错了吗?没有。

那谁错了?

重返校园风波

这件杀人案的焦点,很快随着媒体的报道,转向了杀母后男孩的就学遇挫问题。

为了保护自身孩子的安全,12岁男孩原本上学的学校学生家长们联合抗议,不许他重返校园。

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法定权利。

由于遭遇了该所学校的家长们严重反对,男孩的父亲、爷爷奶奶希望政府可以帮忙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提出了转学转校的要求。

换一所学校,就能解决问题吗?关键是,哪一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家长们能够承担、接受这个12岁男孩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风险呢?

管束教育之路

12岁男孩回家后,由于没有送至少管所、工读学校管制教育,也没能继续上学,当地政府采取的折中办法是让他与父亲住在镇上的一家招待所,每天由专门的教师到招待所进行辅导。

如此一来,男孩父亲似乎就无法继续外出打工谋生。长久以往,这一家人的生计问题如何解决,因此这个办法算不上是良策。

在政府主导、媒体等社会各方组织的积极推动下,12月13日晚间媒体报道,这个男孩将前往湖南省省会长沙市接受收容管制教育。

男孩家人的担心,学生家长的担忧,社会大众的忧心,似乎都可以暂时安心,告一段落。

如此恶劣的事件发生,12岁男孩因为一时口角之间便杀害亲生母亲而不知所罪,无动于衷。如此的养不教,究竟是谁之过?

12岁孩子的直接监护人,父亲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溺爱式看护。

媒体报道,父亲一年只见孩子一两次,甚至在男孩出车祸撞伤脸部,同学打闹伤到头部等情况下,都没有回家看孩子。

这个12岁的男孩曾写道:“爸爸你回家看我一下,我得到的爱太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