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3個典型案例,幾家歡喜幾家愁!值得參考

沒有1個癌症患者的治療之路是容易的,癌症的治療之路需要患者的勇氣和信心,也需要家人的支持與關愛,更需要醫生的責任感與過人的醫療技術等等。今天,我分享3個癌症患者的治療案例,過程有的曲折,有的順利,希望通過這些案例能帶給某些癌症病人一些鼓勵和參考。

癌症治療3個典型案例,幾家歡喜幾家愁!值得參考

桂先生,59歲,肺癌腦轉移

2011年5月,桂先生因為肺癌腦轉移來到醫館,通過劉自力博士會診瞭解到:患者在2010年7月查出肺癌,因為左肺腫瘤比較大,不適合手術切除,醫生建議化療。

幾次化療下來,腫瘤得到了非常可觀的控制和縮小,桂先生家人聽別人說靶向藥治療肺癌效果更好,患者和家人也想要達到進一步的療效,且家庭經濟富裕,能夠負擔高昂的醫藥費用,因此,和醫生商量後開始服用特羅凱,每天花費千元以上。

服藥之初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腫瘤比化療時縮小的更快、更小,可是桂先生服用特羅凱7個月後便產生了耐藥性,並出現了腦轉移。醫院沒有更好的策略,只好建議患者去上級醫院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案。

於是,桂先生跑遍省城多家醫院都沒有較好的結果,其中某腫瘤醫院的醫生告訴桂先生可以找找有治療腫瘤經驗的中醫試試。

患者回家後發動所有親朋好友介紹尋找好中醫,最後在一個朋友的朋友口中得之劉自力博士,隨即找上門。

像桂先生和他家人這種認為藥物越貴越好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對癌症治療一味追求速度,認為貴的藥能更快的控制、縮小腫瘤,但他們不知道,癌症治療是系統的,有計劃和安排的過程,癌症藥物也是有針對性的。有的藥物別人適合,而你不一定適合;有的方法,在現階段你不一定適合。

試想如果,當初桂先生沒有直接跳過化療服用靶向藥,後來結果會怎樣呢?如果在無藥可救的情況下,他不知道還可以採用中醫中藥調治,又會是怎樣呢?

癌症治療3個典型案例,幾家歡喜幾家愁!值得參考

盧先生,42歲,腸癌

患者2016年因大便次數增多,黏液多,大便帶血,伴有腹痛,入院就診。行結腸鏡檢查發現,考慮腸癌可能,同時行乙狀結腸癌根治術。術後病檢為結腸中高分化腺癌,醫生建議術後進行化療6個週期。

化療期間患者身體極度虛弱,乏力頭暈、胸悶氣短、無法進食等症狀困擾著盧先生。在短短1個月之內,盧先生體重減輕將近30斤。為了控制腫瘤,患者仍然堅持將化療進行到底,最終導致臥床不起。

隨後住院,複查B超和CT示肝臟佔位,診斷為“乙狀結腸癌術後肝臟轉移”。在醫生建議下,選用昂貴的進口藥控制病情,並搭配中藥治療。患者至今健在,接近2年時間裡,患者一直在堅持服用中藥調治。

癌症治療3個典型案例,幾家歡喜幾家愁!值得參考

馬女士,35歲,肺癌

今年年初一次正常的體檢,盧女士被查出多發肺結節,其中最大的肺結節約為1.0cm,經瀋陽某醫院做胸腔鏡手術確診為肺癌小細胞型,醫生建議進行6期化療。化療後,患者身體較為虛弱,經常噁心、乾嘔,食慾極差、便秘等不適,最終來尋求中醫治療。

患者來時有口乾、面紅、潮熱、舌紅而幹脈細數等症狀,經劉博士治療1個月後口乾、面紅、潮熱、舌紅而幹、脈細數都有所緩解;經中藥調治3個月後複查CT提示:雙下肺多發肺結節,最大的約為0.44cm,且結節有變少趨勢。現患者仍在服用中藥中,效果良好,化療後虛弱等症狀基本全無。

上面的案例都是劉自力博士的患者,他們不同的經歷了手術、化療、靶向藥治療,他們的治療之路幾乎都不是一帆風順,也正是如此,才最終找到了劉博士進行中醫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中醫中藥起到的作用或許是患者無藥可救而被患者當做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或許只是為配合化療,用以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或許是為了防止癌症復發轉移的預防手段,但最終,中醫中藥都幫助他們在抗癌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

癌症的治療不是一概而論,治療方式上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想當然,對別人治療有效的方法不一定在另外一個患者身上有效,因此,需要系統的、有計劃的進行正確選擇。在恰當的時候,中西醫結合治療也是不錯的選擇。

每個癌症患者的治療,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必勝的決心,願飽受疾病折磨的人,早日康復。(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