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法官看变化」熊万平:法庭大变样 服务群众的初心不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 法官看变化」熊万平:法庭大变样 服务群众的初心不变

“现在的办案条件,是我们当年无法想象却又十分憧憬的。”扎根刘家场法庭31年的熊万平今年59岁,他还记得1978年刚来法庭时的情景:一间办公室,既是法庭又是接待室,没有独立开庭的地方。法官办理案件,带着卷宗、法庭章,到当事人所在地办案。

「改革开放四十年 法官看变化」熊万平:法庭大变样 服务群众的初心不变

2006年,法庭建起了办公楼,一楼大厅的诉讼服务窗口是开放式的,放有便民服务指南,提供各类诉讼文书样式,方便群众诉讼。熊万平说,自己和同事们当年很多便民司法服务的设想,如今都已成真。

法庭设施更完善,服务更便捷,只因服务群众的初心始终未变。熊万平感慨道,基层法庭扎根基层的目的始终只有一个——守护公正、司法为民,基层法庭的法官为群众解纷争、办实事,就应在家门口、在田间地头、在村民心里头,才能贴得更近、贴得更紧。

「改革开放四十年 法官看变化」熊万平:法庭大变样 服务群众的初心不变「改革开放四十年 法官看变化」熊万平:法庭大变样 服务群众的初心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