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攻打印度,只打了一仗,為何就撤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曾經打著一個響亮的口號:建立大東亞共榮圈。這概念於1938年時任日本首相近衛文麿(侵華禍首,二戰甲級戰犯)提出,當時在侵略中國的時候並沒有明確指明“大東亞”具體包含哪些地區?一直到了1940年8月1日日本明確指出“大東亞共榮圈”包括了下面這些國家:

日本、中國、朝鮮、偽滿洲國(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三省後所扶植傀儡政權)、法屬中南半島、荷屬印尼、新幾內亞等大洋洲及澳洲、新西蘭、印度、西伯利亞東部等地區均為大東亞共榮圈的範圍。

二戰中日本攻打印度,只打了一仗,為何就撤退?

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其目的是為了擴張日本領土,這也是欺騙國際輿論的手段。日本敢有這麼大的野心,當然也具有與之相匹配的武力值。日本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已經攻打著東南亞絕大部分的國家。截止到1942年年底基本上整個東南亞都被日本侵略過,唯獨印度地區只派遣小部分的兵力。

當時印度之所以能夠活躍在世界舞臺上,還是託了印度殖民者英國的福。英國曾經帶領印度兩次踏上中國的領土,經過英國幾十年的殖民下,印度理所當然地把英國當作他們背後最大的靠山。18-19世紀的英國號稱日不落王國,其殖民地不僅是印度,在當時基本上整個東南亞地區都是它的殖民地。

二戰中日本攻打印度,只打了一仗,為何就撤退?

所以說日本要建立自己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他的敵人不僅僅是東南亞地區的各個國家,還有這些國家背後的主人——英國。英國作為一個老牌的王國,在歐洲地區也享有著舉足若輕的地位。而希特勒試圖統一歐洲的聲音,自然免不了與英國的碰撞。

日本為了減輕來自英國的壓力,同時加速達成他們所謂的法西斯陣營。希特勒唆使日本出兵印度。作為日方,當時印度必要也是他們的要拿下的獵物之一。就算希特勒不說也說這麼做,既然你這麼說了,那就作個順水人情答應了。但是這個時候,戰爭已經來到了1944年,日本早就沒有初始時的囂張氣焰了。

由於前幾年的戰爭,英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大部分兵力基本上都駐紮在印度地區。還有一部分中國遠征軍,也被日本攔腰困在印度。1944年3—7月日本在英帕爾地區攻打印度,這場戰役命名為:英帕爾戰役。日本最高指揮將領牟田口廉,英印聯軍總司令蒙巴頓。牟田口廉雖然有著小東條(東條英機,侵華甲級戰犯)的稱呼,可能力上他並不如東條。

二戰中日本攻打印度,只打了一仗,為何就撤退?

在1944年的3月8日,牟田口廉帶領著10萬人的部隊,趕著一大批的活牛、活羊,跨過了印度與緬甸的邊界,拉開了這場大戰的序幕。為了抵擋日軍的進攻,蒙巴頓立刻在欽敦江建立起了防禦戰線,並且提前佔領了英帕爾地區。在地理位置的先天優勢上面,就略勝日軍一籌。

當時的日軍前線部隊,不僅要背靠欽敦江(緬甸的河流,河道全長1207公里)作戰,而且他們的後勤補給線也出現嚴重的問題。因為當時緬甸與印度交界處都是山嶺地區,日軍在印度又沒有設立補給點,所有的補給都來自這個不可靠的叢林。再加上盟軍的飛機在上空時不時的轟炸,日軍的補給一直是斷斷續續。

另外雨季馬上就要來臨了,原先乾枯的河床也會變得洶湧,所以日軍必須在雨季來臨之前,將這場戰役打下來。因此日軍在剛開始的時候,進攻勢頭異常猛烈,還兵分兩路對英帕爾地區實施圍剿。在這麼危急的情況下,蒙巴頓唯有求助於向美國空軍。在美軍的幫助下,英印聯軍終於取得了暫時性的勝利。

二戰中日本攻打印度,只打了一仗,為何就撤退?

由於長時間緊迫的作戰環境,再加上斷斷續續的後勤補給,日本前線部隊的戰鬥力開始急劇下降。原來的口糧從以前的六兩,到最後降至連半兩都不到。反觀英印聯軍,不但毫不擔心補給線的問,而且還時不時地抽上香菸,喝上美酒,那叫一個舒服。

在多方的幫助下面,英印聯軍把整場戰役拖到了雨季。原來已經泥濘不堪的叢林小路,在雨水的沖刷下,現在連走路都已經成問題,更別說用來作戰了。這個時候的日軍已經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了,原來10萬多的日本軍隊被衝散後變成四五萬一支。雖然日本原本的目的就是分兵兩路進行包抄,但是日軍沒想到的是,分開之後他們就再也無法合起來了。

二戰中日本攻打印度,只打了一仗,為何就撤退?

這些都還不是最要緊的,摧毀日本最後的稻草是雨季的降臨,日本軍隊內部爆發了瘧疾、霍亂、流感等眾多疾病。最多的時候,日本內部有將近3萬人感染疾病。患有疾病的士兵根本沒有力氣提起武器,再加上沒有足夠的食物補充,一個個都餓得骨瘦嶙峋。

作為當時日軍最高司令官的牟田口廉,認為再打下去並沒有勝利的希望了,準備全線撤軍。在1944年的7月2日凌晨,日本東京大本營往前線發出命令,本次作戰全部停止馬上全軍撤退。而且為了顧及到面子問題,竟然給這次“英帕爾戰役”冠以“退卻作戰”的名義,掩耳盜鈴,實在令人可笑之極。

日本這次攻打印度之所以失敗了,除了兵力上與及後勤的不足,更大的因素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完全沒有佔據任何一點。此次“英帕爾戰役”的作戰計劃沒有佔據任何立足點,太平洋戰場中已經讓日本焦頭爛額,中國戰場當中也無法抽身,後來也就乾脆放棄了對印度的進攻計劃。

所以,以上種種因素造就了日本進軍印度失敗,原因就在這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