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投靠的人比吕布多,为何吕布是三姓家奴,而刘备不是?

润杨的红楼笔记


刘备投靠过邹靖、刘虞、毋丘毅、公孙瓒等,这些投靠,刘备都是为将,所效力的对象表面上看是各路诸侯,实际上此时还是东汉,他效力的也是朝廷。所以,每次立功后,封赏他的都是朝廷。公孙瓒也仅是利用了自己的职权,保荐了这位“情如兄弟”的老同学而已。“平原相”的职务,就非常清楚的表述了这一点!

直到率兵救陶谦,仅管陶谦还支援了刘备四千丹阳兵,但陶谦并不能将他视为部下。事实上刘备也并非他的部下;所以,陶谦为了留住刘备为帮手,表奏朝廷,推荐他为“豫州刺史”。就是今天的省长,只比陶谦自己这个徐州牧低半级而已。此时,朝廷认可后的刘备,已经在名义上也属于一路诸侯了。

到被徐州的糜竺、陈登等几人推荐为徐州牧,还得到了袁绍这个“四世三公”的认可。就更是名正言顺的诸侯了。继而曹操又表奏他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不但有了行政职务“徐州牧(州牧本就军民兼管)”,还有正式的将军军衔,而且还是重号将军。更兼封了侯爵,成为了正式的贵族了。这些职衔,爵位,却都是汉朝的正式职衔。所以,在他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身为汉朝廷的“大司马”,并不敢视刘备为个人属下,而是以汉臣的身份列于朝班而已。是属于曹操的同僚,而不是曹操的个人部曲团体成员。

投奔袁绍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情况,作为并没有称帝的袁绍来说,他是汉朝的“大将军”,当然也只能视身为“左将军”的刘备为同僚,故只能待刘备以“客卿”的礼仪,并不敢把刘备作属下看待。和袁绍集团的沮授、田丰、郭图、审配、颜良、文丑、张郃、淳于琼等等是完全不同的。这些人属于袁绍的“部曲”,而刘备则不属此列。

投奔刘表时就更不用说;从职务来说,刘表仅是“荆州刺史”,没有将军衔。职务比之刘备还低了半级。当然更不敢视刘备为部下了。从这些事就可以看出;刘备虽然投奔多人,但都是以客卿的身份对待他,没有一人敢认他为下属,事实上刘备也不是他们的下属。所以,这也是“几姓家奴”的污名,都安不到刘备头上的原因。

吕布则不同;在丁原处仅为丁原的个人私将,并非朝廷将军。和关平之于关羽的关系,其实是一样的(关平不属于刘备的‘朝中’将领)。投降董卓后,董卓虽然利用了职权,为吕布某得了朝中认可。但吕布只听命董卓一人,朝廷对他根本无权调遣。实际上还是董卓的私将。并且,对丁、董二人都人了义父,并表示过只效忠与他们。但是,和王允合谋后,他变得身份才发生了变化,成了真正的“诸侯”身份了。所以,在徐州虽然投靠刘备,仅属于“客卿”身份。不但刘备不会认为吕布是属下,连关张都知道,吕布无需听从刘备的指挥。

所以,刘备的投靠,与吕布在丁原、董卓处的身份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同僚(或者说客卿)”和“部属”的区别!


傲视苍穹39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诚挚的邀请。


1 先说吕布这个败事有余的家伙


吕布怎么得到“三姓家奴”这个称号的过程,笔者相信大多数读过演义的人还是了解的,不过既然是讲史,还是按照《三国志》再唠叨一遍吧。

吕布起先跟着丁原混,丁原待他也不薄,后来丁原发迹了,吕布如果跟住,也不会混的太差。结果董卓来了,利诱之下吕布倒戈,带着丁的脑袋归顺董。这是他劣迹斑斑的第一件。


后来董卓颓势尽显,又不能满足吕布之私欲,于是乎受王允的挑拨,杀了董卓,(注:绝不是为了所谓汉室大义剪除国贼,这话说王允还行,吕布不配!),这是第二件


吕布此后被董卓旧部联合击破,遂带领部下逃往关东。先奔袁绍,为袁绍击破黑山张燕所部。然则袁绍风闻吕布之旧事,遂暗暗将其驱逐(果然名声臭了,本事再大也长久不得)


自袁绍处被逐出后,吕布又想投奔袁术。不料袁术比他兄弟还刁,直接放话不容纳吕。吕无奈,最后到了兖州,和曹操交锋,先胜后败。又跑到徐州,和刘备相互角力,直至最后,被曹操绞杀于白门楼。


以上就是吕布短暂的一生。


观吕布从出现在史书上一直到从史书上消失的经历,我们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给吕布当主子的,满足不了他赶不走他的,都会被他干掉。不当他主子的,无恙。

说明什么呢,吕布这个人,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便是以满足私欲和利益最大化为根本标准,“有奶便是娘”。

至于其他的,什么伦理纲常,什么道德王法,于吕布而言,都是俩字——放屁。


好,既然你吕布自己都没脸没皮突破底线,那么我们给你加上“三姓家奴”的名号,既能反映你吕布劣迹斑斑的一生,同时也映射出吕布的不要脸。


岂不美哉?


2 反之,我们来看看同样是“数易其主”的刘备,怎么得到的风评,就能和吕布的大相径庭。


刘备可算是个了不起的人,相比于吕布,他是白手起家吧。


①人格魅力爆表。

竟然能首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收服了关张这两个未来的万人敌兄弟,不管刘备当初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关张此生对刘死心塌地,尤其是关,因此最终成为了忠义无双的象征。

笔者不得不感叹,这刘备,刚一亮相,就不得了。

②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

刘备虽然得了铁哥们一起打天下,但苦于无背景无势力无军师,因此始终不能成为一支独立的称雄势力,出道虽早,却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寄人篱下。


被袁术虐,被吕布虐,被曹操虐,战斗虽多,却少有胜绩。尤其是那一次,刘备受陶谦之求援,带领公孙瓒(时为其主)拨划的千余兵马去硬刚兵锋正盛的曹操。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果。


但刘备放弃了么?

没有,从第一次打败仗,到这次,甚至生命的终点,也不轻言放弃。

刘备,就是那个打不死的小强。


③刘备的境界,早已高过了吕布不知几层。


看过演义的很多人说刘备可真虚伪,造作,怎么什么时候都把“百姓”“黎民”挂在嘴上。

看过三国志,你会改变这想法。

看后来刘备当年在长板桥遇险,几乎走投无路了,连诸葛亮都劝刘备赶紧跑了,刘备怎么说?他说,我平生以人为本,怎么能扔下这几万百姓自己先跑。于是乎,可想而知……怎一个惨字了得。

那倒回去看吕布之事迹,可有一字一句提到他体恤部下了?

恕在下孤陋寡闻,未曾闻也。


还有人说刘备不中用还那么会演戏,那我两句话怼回去吧。

首先,戏可以演,有能演一辈子的么?

君子可以装一时,君子一世非真是而不成。

其次,如果刘备真的是个草包,那为什么关羽张飞诸葛亮这种人中龙凤还能对刘备死心塌地不离不弃?

刘备一定有其优秀之处,我们后人看不明白,难道他们看不清楚么?

上述两条分论,是将刘备和吕布作了细化对比。最后一条,就是跳出主观对比看客观。


3 用“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的大历史观简析之。


汉末天下,山河破碎哀鸿遍野,最不缺的就是吕布这种利益熏心而胡作非为的人,最缺的就是刘备这种看上去是伪君子但真正能心怀天下的人。


历史的车轮一点点走过去,刘备啊应运而生,吕布啊随风飘散。

此谓“时势造英雄”。

刘备的所作所为,能不能促进天下早日再归一,能不能让百姓万民早日脱离苦难啊?
答案是肯定的,能。
吕布呢?
答案也肯定,不能。

类比外扩一下,乱世多了刘备曹操这样的真英雄,便能早一天进入治世;多了吕布董卓这样的人,便兵连祸结无休止。


以上均为笔者一家之言。


刘备和吕布都换了几次主子,而结果相差如此之巨大,其中真意,还望诸君详察。

【完】


历史中简堂羚羊飞渡


刘备投靠的人比吕布多,为何吕布是三姓家奴,而刘备不是?

首先,吕布的投靠跟刘备的投靠是不一样的。

虽然在历史上吕布只认过一个义父,那就是董卓。

但是代《三国演义》中,吕布一开始是得到了丁原的赏识,并且成为了丁原的义子。后来在董卓的诱惑之下杀害了丁原,投奔了董卓,成为董卓的义子。后来更是为了一个貂蝉,与董卓翻脸,将董卓杀害。所以,因此才被称为是三姓家奴。

要知道,在古代收养一个义子,虽然不存在继承关系,但是也与师徒的关系是差不多的。虽然只存在名义上的父子关系,但是在古代“天地君亲师”,是深入人心的。像吕布这样杀害义父的,还是杀害两个,绝对是属于大逆不道的。被骂为“三姓家奴”还是轻的。

像刘备那样混不下去,到处投奔别人的,只不过是,混口饭吃而已,不存在什么忠诚关系。

在汉朝的时候,“君择臣,臣亦择君”,所以说,大臣看不惯自己的君主,投奔别人的,也是习以为常的。

至于《三国演义》里被刘备收为养子的刘封,那可不仅仅是养子,“刘封”本来是姓“寇”的,是刘备没有继承人,要断后了,才将“寇封”收为继子。这里边最大的区别就是继子是拥有继承权的,就跟亲生儿子一样有继承权,并且收养继子,都是需要改姓的,大多是同姓同宗之间,而“寇封”的母亲是姓刘的,当然改姓“刘”也可以。

刘备后来有了儿子,刘禅,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将刘封杀害,才真正的是背信弃义,被人唾弃。

我是春秋百晓生,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春秋百晓生


吕布字奉先,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期的割据军阀,其勇力过人,但少智谋。《三国演义》中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之说。

《三国演义》情节,张飞与吕布对阵,骂其为“三姓家奴”,是因吕布本姓吕,早年曾又先后认丁原和董卓为义父,后又亲手杀之,实为不忠不孝。

丁原(?-189年),字建阳,东汉末年官拜执金吾,领并州刺史,其义子吕布勇猛过人。董卓与丁原交战,派部属以赤兔马相赠,诱使吕布将其杀害。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和权臣。收义子吕布,后吕布在王允的策动下,将其杀死。

公元199年曹操攻吕布,吕布兵败被擒。吕布向曹操表示归降,为其效命。曹操问于刘备,刘备提醒曹操不可忘丁原、董卓的前车之鉴,吕布被杀。

古人崇尚“忠、孝、节、义”,吕布先后背叛主公丁原、董卓为不忠、失节,先后杀义父丁原、董卓为不孝和不义。而刘备则不同,虽先后投靠几个主公,但没有认人为父。加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作者,都有“拥刘”的思想。所以,吕布就成了”三姓家奴”,刘备则成了“忠厚仁者”。


林城布衣10001


在三国演义中,有第一猛将之称的吕布虽然有一身好本事,但是名声却不十分好,只因污点太多,因此张飞骂其是个“三姓家奴”。

何谓“三姓家奴”,这与吕布的身世有关。要说吕布也是个可怜人,生父早亡,为了生计便认了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做了人家的螟蛉义子。丁原对吕布十分不错,将其视为己出。但吕布这人心术不正,贪恋权贵,见利忘义。在董卓赠与的赤兔马和千两黄金之下,竟手刃义父丁原,取其首级,献给董卓,而后又认董卓为义父。

后来司徒王允使美人计,用个美艳无双的小貂蝉使得董卓与吕布这对父子有了隔阂,最终吕布未得美女娇娃而怒杀董卓。吕布本身姓吕,又因为后来认了两个干爹,而后就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可吕布一直只姓吕,因此这骂法有点牵强,显然很不合理。要知道张飞那位心中最为尊敬的带头大哥刘玄德可比吕布投靠的主人要多得多,比如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等,刘备好在没认干爹,要不然这些爹有他受的。

或许是因为认过干爹的缘故,吕布就成了张飞眼中的三姓家奴,如果刘备也认过干爹的话,兴许张飞也就不会这么骂吕布了。

不过三国之中,还真有个三姓家奴,只不过这人不姓吕,而是姓关。有人一定惊讶,啊,你莫非指的是关羽关二爷。当然不是,关羽没这造化,这位姓关的叫做关索。

为何说关索是三姓家奴呢?你且看他的一生,最初关妻胡氏生下关索后,在其七岁之时于中元节灯会上走失,被索姓员外捡获收养,而后改官姓为索。

九岁之时又交给花岳带往深山修道学武。九年之后回到索家,索父告知已找到亲生母亲胡氏,他离开索家后便对外自称花关索,用三家姓当姓名,成为货真价实的三姓家奴!


大狮


刘备虽然投靠的人多,但是他是一直有自己的势力,投靠从一定意义上也是协助对方。像刘备在高唐被贼人击败去投靠老同学公孙瓒,这个时候公孙瓒正好和袁绍在打仗。刘备虽然是不得已来投靠,但是对于公孙瓒来说也是好事,所以马上任命他为别部司马,后来刘备“数有战功”,一路升到平原相。

刘备离开公孙瓒也并不是背叛,而是曹操攻打徐州。陶谦向公孙瓒的部下田楷求救,刘备和田楷一起去救援陶谦,之后留在了徐州。这里曹操和袁绍关系密切,而陶谦和公孙瓒交好,刘备还是和公孙瓒一个阵营。

而吕布和刘备不同,吕布是丁原任命的主簿,丁原就是吕布的举主和府主。在汉代,举主和被举荐人、府主和下属之间的关系,甚至超过了对君主和父亲的忠诚。一般举主、府主去世,被举荐人和下属需要守孝三年。曾经有记载,北海相景某身死,“故吏服三年丧者凡八十七人”。

而且丁原对吕布“大见亲待”,但是吕布却因为董卓的小利诱惑而杀了丁原,改头董卓,后来又杀了董卓,两次背主的行为在当时是非常恶劣的。即使在吕布有了自己的势力以后也无法洗脱这个污点。

更糟糕的是吕布有了自己的势力以后还是反复无常,在被李傕击败以后,吕布曾经去投奔袁术,被袁术拒绝。后来和曹操争夺衮州失败以后,穷途末路之下去徐州投奔刘备,刘备好心予以收留。然而在袁术进攻徐州时,吕布却因为袁术送了二十万斛米,就立刻翻脸袭击了刘备的下邳。

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有好名声呢。



不沉的经远


这多半是人的刻板印象,受戏曲小说的影响比较大,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

刘备再差也是皇室宗亲,在当时掌握大义名分,这可是他手里最好的底牌之一。谁敢让他做家奴?假如刘备投靠袁绍的时候,刘备说他愿意做袁绍的义子,袁绍敢答应吗?这不是公然和大汉朝对着干,以下犯上吗?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写历史书的人也是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的,通常情况下都是褒扬刘备的,所以刘备当然不会被人称为三姓家奴。

吕布在三国中出身并不高,能混成割据一方诸侯,其实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在当时的刘备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他是皇室宗亲,并且老师可是当世大儒卢植,人脉并不算差。比如公孙瓒就是刘备的老同学。孙策、孙权、曹操、袁术、袁绍就更不用多说了。基本上靠着祖辈的积累,相对比较容易就能够割据一方了。

历史上的吕布和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吕布是不一样的。吕布刚开始的时候是丁原手底下当主簿,是个正儿八经的文官,和杨修、陈琳、司马懿干的活是一样。可想而知,吕布并不是有勇无谋的匹夫。一个人白手起家走到那个位置,谁都不是吃素的!

《三国志》裴注里面就记载了吕布使用金蝉脱壳的计策来逃避袁绍的暗杀。吕布让人在自己营帐中鼓筝,自己偷偷的逃亡。

《后汉书》中记载曹操围困吕布的时候,形势非常危急,吕布让自己身边的侍卫杀掉自己,献给曹操。左右的人都不忍心,接着吕布就带着他们一起投降了。

吕布干得最坏的一件事情便是杀丁原。因为这件事情,董卓和他结为了父子。三国那个时候人是非常讲究出身的,除了刘备集团,大部分的人出身一般以外,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手底下官位高的多半是大家族出身。吕布如果“从一而终”,那能够到达的位置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吕布才做这样的事情。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始终是吕布的一大黑点。

其后,吕布还投靠了袁术、袁术待他相当不错。不过吕布纵兵劫掠,袁术非常不爽,因而吕布又投靠了张杨。

张杨手底下的人建议抓了吕布拿去献功,所以吕布不得不投靠了袁绍。

吕布在袁绍手底下是立下战功的,不过他的士兵还是纪律太差,袁绍也非常为难,所以吕布就自己请求去洛阳。中途袁绍让人暗杀吕布,前面讲过,吕布成功跑路。

不过,最终吕布干不过曹操,无奈投降了,最后被曹操所杀。

看吕布的经历实际上还算比较正常的,不过经过小说演义的发展,吕布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总体来讲小说演义对于吕布的描写,主要有三个倾向:

第一、吕布成了一个“有勇无谋”的人,武艺描写逐渐加强;

第二、吕布“见利忘义”,小人形象加深;

第三、吕布政治谋略开始隐去。


历史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得先讨论下,什么叫“姓氏”: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

再了解下什么叫认干儿子,这在古代叫做“契儿”,契,就是一种合同约定,在古时候,认了干儿子,那么干儿子从官方的认定就是跟了干爹的姓(和现在不同,现在认干儿子、拜干爹是一种加固情感的举动)。

那么就可以明白,吕布为什么是“三姓”了,一曰丁原,拜了干爹之后,吕布实际的官方称呼得叫“丁布”;

二曰董卓,吕布得为“董布”;

三曰本姓吕。

本来拜干爹在中国民俗中也正常,但问题在于,吕布先后把丁原、董卓给杀了,这是不忠不义不孝不仁,所以才会有“三姓家奴”的绰号。奴,在古代,等同于奴隶,是没有人权的低贱的人;家奴,是侍候主子的奴隶(也称奴才)。这里主要是对吕布的蔑视。

这话原出于张飞之口,张飞市井出身,这样骂吕布,很正常。

回头再看刘备,刘备是创业者,从编草鞋的小商贩开始,白手起家,投靠过很多个老板,但从未拜过干爹。这就像现在职场跳槽一样,和“姓氏”“血缘”没有半毛钱关系。职场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如果刘备和“家奴”二字也是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所以,说吕布是“三姓家奴”虽然是鄙视的眼神,但也是正解,连吕布都不能不承认,虽然每次都大怒,但是事实;

拿刘备来比,对阿斗爹不公平,人家是换工作而已,而且,仅此而已!


浆糊游虾


刘备投靠他人,都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你要是不给我城池,我就转投他处,不像吕布投靠就是投降,他的投靠更像是暂时借住的意思。

其次,刘备虽然投靠他人,但是手底下始终有一批忠于自己的人,他深知乱世生存的根本就是手握兵权。所以刘备投靠他人都能以主公的姿态示人。而吕布却整天拜干爹。

第三,刘备胸有大志,一直想着光复汉室,统一中原,但是早期实力不够,只能暂时屈居人下,但是暗地里却发展着自己的势力。他投靠别人总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既有臣服对方的感觉,又有和对方平等的感觉。而吕布就是以干儿子示人。

最后,刘备的身份和影响力,只要有了“皇叔”这个头衔,即使刘备来投靠自己,他也不敢收刘备做自己的账下将军。

总而言之,两人的抱负不同,一个要做天下雄主,另一个只求滋润的生活。


休驿站


刘备和吕布从出身、志向、谋略、胆识这几方面都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一、 出身

刘备虽是一织席贩履之徒,但是属皇室宗亲,从小生活在底层,历经酸甜苦辣于一身;吕布武将出生,早年跟随并州刺史丁原做主薄,想不到吧吕布早年也是干文职工作的。

二、志向

刘备志在恢复汉室,这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吕布武将出身其实并没有太高的志向,顶多想做一方诸侯,哪怕后来追随董卓、跟随曹操,由于品行不佳反复无常最后也落得人头落地。

三、谋略

刘备一生坎坷多难,非常懂得隐忍之道善于伪装自己,这个品质为后来刘备的成功注入了一股无形的能量;反之吕布处处张扬,逞匹夫之勇得罪了不少帮助过他的诸侯,比如曹操。在三国时代没有谋略,头脑简单的人注定是走不远的。

四、胆识

这个其实刘备和吕布相差无几,刘备敢接手徐州,后来借荆州最后取西川,那都是胆大如虎的,哪怕是一让再再让,那都是装出来的。吕布是枭雄鲁莽式地胆识,更不懂得经营人心。


刘备
张关战吕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