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的強弱決定你的成長

對手的強弱決定你的成長


羅馬歷史中,漢尼拔是一位不可多見的戰略天才,在那個軍隊以正面交鋒為常規作戰的年代,他繼承壓力山大大帝的戰鬥思維,在意大利的戰場無往不勝,並且是那種大勝,以己方几百人的損失換取敵方成千上萬的傷亡。西庇阿的父親就是在這樣的戰術中,以身殉國,而西庇阿多次在戰場目睹這樣不合當時規律的戰鬥結果,卻也在這種情況下,繼承了戰術思維,“抵擋住對方正面的軍隊衝擊,從側面乃至背後包圍整隻軍隊,使得對方的戰鬥力無法發揮出來,甚至造成內部的消耗,以完成殲滅戰”。

16歲的西庇阿在戰場上失去父親,對於個人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但對於一位軍人的成長,卻是一次機遇,他遇到當時的戰鬥天才,並以親身實踐的方式,領略戰鬥思維對戰鬥結果的影響。在隨後的歲月中,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審視戰場上發生的狀況,總結心得與經驗,在實戰中去應用,在不同的戰場以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驗證自己思維改變的正確性。數年之後,再次返回保衛國土的戰場,擊敗漢尼拔,成為護國英雄。如果不是遇到漢尼拔,西庇阿依舊會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但並不會成為護國的英雄,會在遭遇一個漢尼拔一樣的敵方將領,失去獲取的一切榮譽。

歷史離不開戰爭,沒有戰爭的演化,歷史就像一灘死水,呆板而無趣,直到戰爭的爆發,一種制度取代另外一種制度,一種更優秀的創新形態取代早已腐朽的現狀。

戰場上有漢尼拔、西庇阿這樣的英雄,就會有被英雄們打敗的失敗者,他們一直都是失敗者嗎?並非如此,就如漢尼拔一樣,不世出的一位戰鬥天才,也會隕落,也會遇到西庇阿後,結束自己的人生旅程。在那個時代,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通性。在和敵方將領的對戰中,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這種勝利對於國家絕對是一件好消息,但對於將軍個人的成長,卻並非如此。首先是一種自滿情緒的蔓延,這是人性,於是很少再去思考改變自己已有的戰鬥模式,對於革新來說,不是非改不可,沒有人願意去更換已有的模式,所謂的非改不可,比如戰場上的失利,一次又一次的潰敗,這是從自我方面的考慮。而外界角度,由於對方從智力與才能方面都低於自己,那麼就不能從其身上學得知識,甚至是擴大眼界。這種從自我到外界的長時間的薰陶,只能是自困手腳,關閉心智上的大門,直到被一次被擊的粉碎,那種自尊心的撕裂,如果這一切來的比較早,或許還能東山再起,畢竟那種內心的謹慎還是有的,一種戰爭的直覺,但如果這一天來的比較晚,只需要一個回合,身體與精神都得到了最嚴厲的懲罰。

小城雨田

2018/12/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