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二十世紀20年代隨著民主革命思潮崛起於中國現代畫壇的中國畫流派。社會變革進程的複雜性、艱鉅性與激烈性,使得這一畫派一直在爭議與批評聲中成長和壯大,成為近現代中國美術史上聲名卓著、影響深遠的重要畫派之一。嶺南畫派倡導“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思想。

要論該畫派的開拓者,莫屬嶺南三傑。中國畫家高劍父(1879-1951)、陳樹人(1884-1948)、高奇峰(1889-1933)——時稱“嶺南三傑”。

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

高劍父

自幼,失雙親,家境貧寒。少年時曾在族叔的藥店中做學徒。其族叔能醫善畫,使高劍父從小對繪畫產生了興趣。14歲時經人介紹,隨高劍父居廉學畫。因聰穎敏悟,進步較快,深受居廉器重。一年後又入黃埔水師學堂學習,不久因病輟學,仍回居廉門下研習繪畫。17歲時,轉入澳門格致書院(今嶺南大學前身),從法國傳教士麥拉學習素描。不久,返回廣州,在述善小學堂任圖畫教師,又從當時在兩廣優級師範任教的日本畫家山本梅崖處接觸到日本繪畫。通過與麥拉、山本的交往,使高劍父進一步開闊了眼界,接受了外國藝術的滋養,從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傳統中國畫的志向和決心。以後,他又東渡日本,以求深造。初與廖仲愷、何香凝同住一處,以賣畫為生,並先後加入白馬會、太平洋畫會、水彩畫會等日本繪畫組織,研究東、西方繪畫。後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高劍父在廣州首次推出了一個帶有“折衷”傾向的“新國畫”展。其後,他把一些被認為不能入畫的新事物——汽車、飛機、坦克納入表現主題。這種有悖於傳統規範的傾向,理所當然地激惱了捍衛傳統畫純潔性的傳統派畫家,他們把高劍父及其追隨者稱為“不中不西”的“混血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新舊的對立,終於在20年代中後期發展為以高劍父為首的嶺南畫派!

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

陳樹人

自幼喜愛美術,師事著名嶺南畫派大師居廉。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西京美術學校和東京立教大學,。後在香港的《廣東日報》、《有所謂報》、《時事畫報》任主筆。曾在廣東優級師範學校、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任教。1947年遠離政界,辭職作畫,定居廣州,專心畫藝,成嶺南三傑之一。其畫風清新、恬淡、空靈,獨樹一幟。

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

高奇峰

幼年多齋,因家境貧寒,曾寄食於他人之家為小役,至其兄高劍父振興家道,方挈之歸。17歲時,隨兄赴日本留學,21歲學成歸粵,畫作初顯於社會。民國初年,由廣東省政府資助,與兄劍父同至上海創辦《真相畫報》及審美書館。後兄長劍父隨孫中山奔走國事,審美書館館務由奇峰擔任。1918年受廣東工業學校之聘任職於該校美術製版科,同時自設美學館於廣州,開館課徒。後因染肺疾,遷居珠江之濱天風樓,杜門作畫以自娛。

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一生不遺餘力地提倡革新中國畫;主張折中,即一方面折衷於傳統文人畫與院體畫之間,又折衷於中國傳統繪畫與東西方繪畫之間;強調兼容幷蓄,取長補短,存菁去蕪。在創作上,他對人物、山水、花鳥均有很高造詣,其畫筆墨蒼勁奔放、充滿激情。另外,他還長於書法,喜用雞毫筆,風格雄厚奇拙。

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

摩松圖 高劍父 紙本設色

2018年璟祥拍賣秋季拍賣會之“璟祥之夜”夜拍專場作品

名稱:Pm209-1摩松圖

規格:136*68

質地:紙本

裝裱:鏡片

款識:芝田先生雅賞,戊辰初夏,劍父。

鈐印:高劍父(朱白)、高侖之鉨(白)、佛弟(朱)

花鳥畫的要旨在於抒情言志,高劍父的這幅《鷹松圖》顯然有此含義。畫中雄鷹佇立蒼老樹幹之上,羽聳頸探,英姿颯爽,似欲騰空撲飛。形神畢現之處,畫家所寄予其中的伺機大展宏圖的情感不言而喻。這幅畫中的樹幹皴擦用筆隨體積轉折而有明暗變化,墨淡而乾澀,使樹幹質感頗類山石;雄鷹羽毛則順勢用筆,墨重而潤。鷹與樹的這種處理手法上的變化,使毛羽顯得極有光澤,益發襯托出鷹的雄健。

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重要民族繪畫流派。從新中國建立,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在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嶺南三傑”的後繼者們,秉持著對革新中國畫的堅定信念和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感繼續推廣嶺南畫派。

包括居住在港澳地區和海外的嶺南派第二代畫家如趙少昂、司徒奇、楊善深等,以及楊之光等人,他們在新的社會環境中組織藝苑、畫會,設帳授徒,把嶺南畫風傳播到海外,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而國內的第二代畫家,特別像關山月、黎雄才等這樣的已經在藝術實踐上有著豐富經驗、生活實踐中有了深厚積累的畫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其新的藝術探索。

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

傣族少女 楊之光 紙本設色

2018年璟祥拍賣秋季拍賣會之“璟祥之夜”夜拍專場作品

名稱:PM0000115-008 傣族少女

規格:61×48 cm

質地:紙本

裝裱:立軸

款識:傣族五年級學生依德,一九七八年十月,之光寫於西雙版納曼景蘭。

鈐印:楊之光作(白)

《傣族少女》作品中含有某種耐人尋思的情趣和意境,美質是健康純正的”。無骨卻有形,朦朧但清晰,概括得似乎省掉了一切多餘東西,只留下生命的詩意和美。細細看來不難發現此畫中一種不加掩飾的“水彩味”,在用色、用墨方面常呈現出一種別人所無的光感和透明感。將中國書法及水墨的筆法與西洋光色造型手段相互結合;傳統的線條表現體系與西方的寫實造型手法結合。

其作家本人,楊之光,是著名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曾榮獲首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美中傑出貢獻獎”及“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

嶺南畫派,這一繪畫流派是在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下,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逐步形成的。“嶺南畫派”注重寫生,融匯中西繪畫之長,以革命的精神和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改造中國畫,並保持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特色,創制出有時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氣氛酣暢熱烈、筆墨勁爽豪縱、色彩鮮豔明亮、水分淋漓、暈染柔和勻淨的現代繪畫新格局。

時至今日,第二代的嶺南派大家業已作古。但他們在海內外的大批傳人,仍在對中國畫的不斷革新創造,進行著各自的努力。在廣東畫壇和我國港澳臺地區,新一代嶺南畫人,仍秉承革命精神與藝術追求,通過 “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實踐,在始終保持並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基礎上,為中國畫的不斷創新而進行著不懈的探索。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2018年璟祥拍賣秋季拍賣會之“璟祥之夜”夜拍專場作品

璟祥拍賣官網:http://www.jxpmc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