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庫老故事」法庫平治學校簡史

【法庫老故事】法庫平治學校簡史

法庫平治學校簡史

□彭椿年

一九二五年,縣籍奉系大員楊宇霆為提高本縣文化,創辦了私立平治學校。一九二九年一月,楊公逝世,學校停辦。

我是當年平治學校一名學生,在創校之始,即由縣立中學轉入本校肄業,直至學校停辦,離開母校。當時學校情形,至今尚有輪廓記憶。回首前塵,己歷甲子一輪。現在手邊又無平治學校文字紀錄或其它資料,僅憑記憶,寫此簡史。或有若干史實,非當時學生所悉者,當然無法臆度。謹願為紀念吾法庫縣空前最優良的中學、小學,作一簡錄,俾在東北文化建設洪流中,存此涓滴影像,以留雪泥鴻爪耳。

我年已八旬,記憶力減退,當年情形,難兔遺忘,雖經苦思追憶,其謬誤及漏遺之處,自所難免。尚望當年師友及有關人士多賜教正。

「法庫老故事」法庫平治學校簡史



楊宇霆

一、校務

楊公宇霆對建設法庫教育事業,確有深遠偉大而切合實際之計劃。創辦平治學校,乃總計劃中重要部分之一。決定先辦中學部及小學部,俟中、小學基礎奠定,再增辦大學部,故命校名為平治學校,而不稱為平治中學及平治小學。


「法庫老故事」法庫平治學校簡史


一九二五年初,開始等備建校。經與法庫縣政府協議,接收縣立中學學生及縣立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之校地。八月正式開學,校門前懸掛校名木牌,隸書“私立平治學校”六字,校園內佈置樸素整潔,煥然一新。

楊公自任校長,聘王公鑑甫(名智)為校務長,實際主持校務。開學之日,舉行典禮,法庫縣各機關要員及地方文化界人士,均應邀到校觀禮。楊公因在瀋陽另有公務,未能親自來校主持典禮,派齊敬軒先生到場,在典禮中宣讀校長講詞,僅記其中有句雲:“校名平治,乃平民自治之括語,非自由平等之詞”。繼由王校務長講述創校籌備經過情形及將來發展計劃。女子中學校長王佩珩先生代表來賓致祝詞,其中有云:“惜乎我生也早,不能親到貴校接受最優秀的教育,求得最實用的學識,希望現在在校及將來入學之多數青年,在貴校優美環境,完善設備,及優秀老師的循循善誘下,由小學部,而中學部,再由中學部升入即將開辦的大學部,完成學業,將來不僅為地方造福,也是國家棟梁之材……敬祝貴校完成百年樹人大計,將來發展無量”等語。典禮後,攝影留念。

校地面積廣闊,接收原馬神廟(注一)之縣立師範學校與縣立中學的校地校舍,再向西擴展,收買原德成店(注二)之舊址,直達西大街,總面積約五十畝。

在校地西部,新建鋼筋水泥教學大樓及廣闊的辦公廳。辦公廳是大正方形,四邊建築房屋,向內開門,中間空曠方地,為大天井。數學大樓及辦公廳屋頂,都蓋以大紅色水泥瓦,遙望如舊式宮殿的玻璃瓦。硃紅校門,面臨西大街,門楣橫雕,“私立平治學校”六大字,全是楷書體。平治學校停辦後,縣中學恢復,接用平治學校的校地校舍,學校門上校名,必須改變,據傳說為保存平治學校之光輝遺蹟,未將原校名字跡毀壞,而在其外面另加木匾,刻新校名。現在校門經多次改變,此說是否屬實,不能考證矣。

圖書儀器,設備完全。大部分圖書,有木版二十四史,商務印書館出版之舊式線裝連史紙四部叢刊,中華書局出版之線裝四部備要,其他專著參考書及雜誌等頗為豐富。訂購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萬有文庫,迄學校停辦時,尚未出齊。理化方面,設有專用儀器室及實驗室,購備儀器甚多。其中一部分,系在商務印書館購買者,當時該館派專人運送到校,詳細點交,並協助學校安裝整齊,由理化老師楊榮久(字熙遠)先生點收,五天安裝完畢。上物理或化學課時,學生分組實驗,頗有興趣。生物及礦物標本,亦有專室陳列保管,動物標本立在玻璃櫥內,栩栩如生。

中學部老師,多系北京師範大學及國內著名大學畢業,在當時東北各地中學,能聘到如此優秀師資,實所罕見。學生學業水平,儘量設法提高。高中第一班數學及理化課本全為英文原本。幾何課本為溫德華士所著幾何學。代數課本為英文版本,當時尚無中文譯本,以後有中文譯本稱為範氏大代數。三角、物理、化學課本,亦均為英文原本,年久已忘其英文著者姓名及書名矣。

由縣立初中轉入之學生畢業時,即開高中班。校長主張,中國當時教育,應注重自然科學,所以決定高中先辦理科班。又決定高中應有軍事訓練,乃增設軍事課程,聘河北人姜繼昌先生為軍訓教員。姜先生是陸軍少校,曾在徐樹錚創設的正志中學教授軍事課程兼教武術。

上課時認真訓練,而學生卻不以為苦。

學科課程之外,又注重體育活動。每週星期一到星期五,下課後必定有課外活動時間,編有田賽,徑賽及球術等項目。各位老師穿著短裝,運動帽,分組到運動場督導,並參加活動,與學生打成一片。老師手持分組學生名冊,認真點名,不得缺席。英文老師李仲華先生、金作鎧先生、數學老師王定先生等,對體育活動均頗有興趣,指導學生活動,非常熱心。

小學部各科教員,均選聘資深優秀人士。部分重要課程由中學部老師兼授,例如中學部英文老師李仲華先生、王子明(名紹先)先生,為極優秀中學老師,亦到小學部教授英文。例此情況還有兩、三位。小學部更是德、智、體三育並重。

中學部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晚飯後,全體學生到教室自習兩小時,各科老師巡視輔導。

星期六晚飯後,師生齊集大禮堂,舉行講演會或辯論會,講畢由老師講評,用以練習學生說話能力,每月舉行一、兩次。

上述學習及活動,全體學生必須參加,另外還有各項研究活動,由部分學生自願參加。

數學研究小組,約有學生十餘人,由王雲臯等老師指導,初步研究,有畢達哥拉斯定理的多種證法,即中國古數學所說的“勾方加股方等於弦方”。其他尚有深入研究多項。

英文進修小組,約有學生二十多人,由王子明、李仲華老師輔導,有研讀《天方夜譚》,試譯蒲松齡著的《聊齋志異》及用英語講故事比賽等。

有部分學生對舊文學有興趣,在課外時間向李鏡浦老師等學習舊式詩詞者。也有若干學生時常朗吟李鏡浦老師所作“送校長南下”及“留別同學”的七律詩的。姜繼昌老師所指導的武術,有數十名學生參加練習,初有成就者,在各種集會時,加餘興一段,表演武術,供師生觀賞。

教職員待遇優厚,較之其他同級學校約高一成至二成,遠道應聘到校者支給旅費。曾見發薪水時,由會計人員以木質手提箱滿盛白光閃爍的銀元,到辦公室致送各位老師。校內後部高地,建築有教員家屬宿舍,應用設備如廚房炊具等,均由學校備置。此乃尊師重教具體表現之一也。

學生宿舍,計劃新建。未動工前,暫時利用原有舊式平房,大屋火炕,玻璃門窗。各室均有齋夫(注三)為學生服務,打掃清潔,提水燒炕。齋夫不太忙時,亦可使之到校外購置物品。工人稱老師為“老爺”,如王老師即稱為“王老爺”,稱學生為“先生”,如“張先生”“王秉文先生”等。現在想起,實在迂腐。

成績優秀學生,規定有獎勵辦法,最優異者,免納一切費用,包括學費、雜費、膳食費、服裝費、書箱費等五大項目。

學校辦理完善,學生成績優異,遐邇皆知。於是有由瀋陽、遼陽、撫順、新民、康平等市縣遠道來校就學者。王校務長計劃,將來招生,在瀋陽市設立報名處與考場,以便遠道學生來校就讀。

教學大樓與學生宿舍距離稍遠,中間有小河一條,擬建固體橋樑,尚未動工,暫時利用原有木板小橋。冬季雨雪積存,橋上橋下,均是冰雪,天冷路滑,不慎即易倒。每日凌晨,學生行經木橋,前往教學大樓自習時,大家牽手同行,以防滑倒。天大亮後,飯廳早餐正在準備,天寒時,可到廚房喝熱米湯,以解渴取暖。

一九二八年秋,建校三週年,舉行盛大校慶,計有七項行事:

(一)校慶紀念儀式。全體師生齊集大禮堂,各界來賓列坐檯上。由王校務長報告三年來學校概況並介紹當日各項行事,又有來賓祝詞等。

(二)教學大樓及辦公廳落成典禮:新建鋼筋水泥教學大樓及辦公廳,經兩年多施工,於校慶日舉行落成典禮,美輪美奐壯觀實用。

(三)成績展覽:校務各項統計圖表,學生各科成績,分在三室展覽,琳瑯滿目,來賓讚賞。

(四)圖書儀器及博物標本展覽:開放圖書館、物理化學儀器室、博物標本陳列室,以供來賓及學生家長觀覽。

(五)理化實驗演示;分在物理及化學兩個實驗室舉行演示,由學生分組實驗,並作記錄,教師在旁指導。

(六)體育表演及競賽;在大操場舉行,有學生表演團體操、田徑比賽及球術等,運動健將大顯身手。


「法庫老故事」法庫平治學校簡史


(七)武術表演;有多人基礎操作及個人功夫表演。張萬林、邱岱峰兩位同學的單刀對長槍,交手戰鬥,如打擂臺,羸得觀眾喝采。

應邀當日到校參觀的各界來賓及學生家長等一千餘人,各項行事自上午八時半開始,到下午四時才盡歡而散。

創校同時,組織學校董事會,已聘請李友蘭(字香齋)、申振先等各位為董事,擬由董事會籌集學校基金,做為永久的保障。可惜到楊公逝世時,基金尚未籌妥,以致經費無著,學校沒法繼續維持,終於一九二九年一月宣佈停辦。

一九二五年學校初創時,有學生初中四班、小學六班。一九二八年八月,增至高中四班、初中八班、小學八班。

二、學校領導成員

1、創辦人兼校長楊宇霆

校長楊公宇霆,字鄰葛,法庫縣蛇山溝人。原名雨廷字麟閣,因張作霂字雨亭而更名宇霆,又因閣兩字不合時代,乃改字鄰葛。家鄉蛇山溝,風景優美,學校、團體旅行,常至其地。村之前方,高山聳峙,巍峨嶙峋,當時有一部分迷信老人謂此一農村而能降生突出人物,即鍾此山之靈也。


「法庫老故事」法庫平治學校簡史


楊宇霆

楊公熱愛鄉士,計劃建設法庫,有兩大重要目標:一為振興實業,一為發展教育。實業方面,已建立完成者,有電燈廠及磚瓦窯。計劃將來開辦紡織等新式工廠。電燈廠機器購自國外,電力充足,除供應商業民戶用電外,預備將來供給紡織工廠及其它新式工廠之用。“九・一八”事變之後,地方土匪橫行,各鄉村多被搶掠蹂躪,法庫縣城內,成立城廂保衛團,在縣城四周,裝設電網,通以高壓電流,城外土匪集合數股,擬攻入縣城,圍困數月,終未得逞。圍城時內外隔絕,發電廠燃料用煤無法輸入,以大豆為補充燃料,火力亦強。法庫縣城依賴電網而得以保全。於是有些老年人,坐在茶館裡談說:建立發電廠,不但有電燈為我們照明,而且設電網,又能保全我們的生命和財產,這都是楊公做的好事。

楊公曾數次返鄉省親,並視察實業與教育之發展情形每次回法庫,先到其在縣城之府第,拜謁其尊翁。次必到平治學校,然後再巡視其他各處,接見地方人士。由此可見其對教育之重視。又必親到電燈廠、磚瓦窯等各處詳細視察。磚瓦前塵土飛揚,煙火燻人,楊公毫不迴避,必親到近前,詳細查看。

2、校務長王公鑑甫

校務長王公,名智,字鑑甫,法庫縣長山溝人,法庫縣立師範學校畢業。雖未進大學,而聰明智慧,超越常人。熱心教育,願為地方服務。初任法庫縣立第三小學校長,辦理成績優越,地方人士,特送匾額,題四大字:“熱心教務”。經日偽時期,乃至東北光復後,此匾仍懸在第三小學校內。當時縣長林豐(京兆人)選拔人才,擢升王公為勸學所所長。當時勸學所即為縣教育局前身。以後勸學所改製為教育公所仍繼續為所長。

王公在所長任內,主持全縣教育,督導各校,力求質的向上與量的發展。當時督導人員,有由省教育廳派任的視學一人,工作繁忙,人手不足,王公乃增加督導人員名額,選調資深而優秀之校長與教師為勸學員,相當於以後之縣督學,分區督導城鄉各校,並考核其成績。鄉村道路崎嶇,又無代步交通工具,各位勸學員,巡視鄉間學校,都是徒步行走,備極辛苦。在王公如此推行督飭下,全縣各校,多有蒸蒸日上之實績。先父耕九公即由縣立小學校長,調任勸學員從事督導教育,因此全得詳悉當時情形而長期不忘。

校長楊公創辦平治學校,素悉王公主持全縣教育,熱心負責,成績卓著,乃聘為校務長,負全都校務責任。而電燈廠與磚瓦窯,亦由王公兼負全責,並仍任數育公所所長,主上述多項要務,均能處理完善,而無瑕疵。辦理平治學板,尤其盡心竭力,擘畫經營,日新又新,經常到校,主持各項會議,督導學生課業,常與各單位主管人士及老師研討應興應革事宜,並不定期集學生,齊集大禮堂,作團體訓話。課餘之暇,也到體育場與師生共同活動打網球等。巡視中小學部上課,抽閱學生作文本及各科作業本。一以考老師服務情況,一則以瞭解學生讀書實況。親到老師宿舍,巡視老師及家屬生活狀況。又到學生宿舍視察寄宿生住校情形,。某次,見有學生因病請假在宿舍休養,身邊置有中醫湯藥,王公除慰問外,並謂:“中醫固有其奧妙與特效處,但如服之無效,也可換請西醫診療,西醫確有其進步處,藥力也快而強。若醫藥用錢,手中存款不足,可到會計室聯絡,予以週轉。”對學生之親切如此。王公對校務,除上述親自處理外,又單獨與總務長,中學部教務主任,訓育主任,小學部主任等查詢研究,聽取報告與意見。學期學年之末,召見少數成績優秀而忠實公正的學生,問訊學生對老師之反應,被問學生必須舉出具體事實,詳細報告,以備參考。對老師如此周密考核,以為人事進退調動之根據。王公對校務大政,精勤領導,一般事務亦鉅細靡遺。全校師生融和,上下一心,校務行政與學生成績蒸蒸日上。

母校停辦後,中學部學生到瀋陽市,考入東北大學與馮庸大學就讀者,每屆寒暑假期,不論家住城鄉,均約定日期,在縣城集合,到王公府第拜候起居,聆聽教海,並報告在瀋陽讀書情況。王公墾切接談,予以慰勉鼓勵,師生情誼篤厚,終生難忘。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法庫縣尚未被日軍侵佔之前,警察局長趙夢周秘密勾結日寇,賣國求榮,在警察局大門外懸掛公安第二十二大隊名牌,當時省縣政府無此編制,實系接受日本改編。地方愛國人士,大感不安,聯合舉行秘密會議,派遺秘使,化裝木匠,將告密公文置其工具中,馳向駐在鄰縣新民之國軍告密。國軍派團長徐英,率軍趕到法庫,調查趙夢周叛國屬實。某日以聯合佈防為由,著武裝警察在鬼王廟集合,由國軍嚴密包圍,迅速逮抽趙夢周,奉電令立即槍決。劣紳李某與趙合作,準備敵軍入境時參加接收地方政府,於是同時將李逮捕處死。縣長楊成能,學者風度,聞悉趙被槍決,大為緊張,執筆下令派大隊長代理警察局長時,雙手抖。事後,參與秘密會議人士透露,當時召集秘密會議及主持人即是王公,於是縣民皆知王公是愛國抗日地方領袖。

日寇繼續猖獗,國軍奉令撤退,王公不甘留在故鄉受日寇壓追,倉卒安排公私事務,全家隨國軍撤退,經彰武縣,入山海關,寄居北平。在北平期間,母妻病歿,不能歸葬故鄉,次子失蹤,遍尋不獲。居平日久,經濟漸困窘。留在東北之親友學生,集聚款項,托住在瀋陽市之王公近友,設法轉送王公。王公還鄉後,遇見寄款親友學生,尚不忘致謝。

一九五〇年返鄉隱居,種瓜紡線,自力生活。一九五六年被聘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法庫縣委員會駐會常務委員。一九七一年二月,因腦病逝世,享壽八十有一。

三、教師

「法庫老故事」法庫平治學校簡史

教師擔任行政職務者,學校初創時,中學部教務主任為劉宗漢(字海門)先生,訓育主任為楊榮久(字熙遠)先生。事務主任為宋如錚先生。第二任教務主任為孔廣宇(字熙寰)先生。訓育主任為曾善祥(字致甫)先生。事務主任為張寶貴(字維賢,回族)先生,後期教訓合一,教導主任為魏益三先生。各位教師事略如下:

1、閻寶海先生

閻寶海先生,字鏡波,法庫縣人,國立北京師範大學畢業。閻先生學識豐富,尤精書法,平治學校創校舉行開學典禮時,曾以來賓身份,到場觀禮。一年後,聘閻先生為總務長,協助校務長總管一切。中學部教務主任、訓育主任、小學部主任,均在其領導之下。

閻先生襄助校務長,熱心負責,經常察看上課情形,巡視學生在實驗室實習狀況。考核教職員工作,瞭解學生進步實況,對全校行政貢獻很大。晚間學生自習,有時坐在辦公室內,通知學生自由談話,有任何事務或問題,均可淡論研究,學生提出問題,輒為之深入分析,詳細解答。講述舊式軍人政客之趣聞逸事,幽默風趣,為學生所樂聞。

一九二八年暑期,傳說學校大學部計劃設在瀋陽市,內定閻先生為籌備主任,將前往瀋陽市辦公。但此傳說,迄未正式發表與實行。

平治學校停辦後,閻先生轉任法庫縣電燈廠經理,當時電燈廠一切都已就緒。楊公逝世後,又不能按早期計劃,興辦工廠,已無擴充電力之需要,因之先生事務頗為清閒,其好友戲稱之為“法庫(閒)人”雲。

新中國成立後,初任遼北省人民政府閻寶航的秘書,嗣任省立錦州圖書館長,被聘為政協錦州市委員會常務委員,現已退休。

3、李仲華先生

英文老師李仲華先生,字以行,臺安縣人,齊魯大學畢業一九二六年一月到校,一九八二年一月離校。計在校授課二年。先生年輕英俊,學識水平很高。講授英文,教法優良,使學生在輕鬆愉快情況之下獲得教益。因此學生樂於學習。英文科進步較快,且牢記不忘。先生英語會話,嫻熟流利,學生聆聽,至為欽敬。又擅長英文打字,學生捧讀英文書籍,先生雙手掀鍵,其速度不較誦讀緩慢。先生對體育活動,亦有興趣,在體育場運動時,與學生打成一片,有說有笑,學生都與之親近。

當時教育部對私立學校設備完善成績優良者有經濟補助。按其規定,應提出中英文“學校概況”及“擴展計劃書”,先生與王子明先生合譯英文“學校概況”及“擴展計劃書”,兩先生於課餘時間。加緊工作,頗為辛營,歷時兩月始克完成。申請提出後,教育部曾派督學任鴻雋(字叔永)到校視察並有所指示。先生離開平治學校,轉任遼寧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老師。先生愛國熱忱,極為堅強。“九▪一八”事變後,即到遼西組織東北民眾抗日救國軍,在遼西、熱河及阜新等地與日寇周旋,作游擊戰,歷時一年有餘,對國民抗日精神,實大有發場。繼而轉至北平,與梅公任,卞宗孟先生等在彰儀門內報國寺創辦私立知行中學,收容東北流亡學生,使無家可歸之愛國青年,得以繼續學業,對東北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後,應聘到臺灣為大專學校教授。近因年事較高,退出教壇,家居頤養,仍常以讀書、寫字,翻譯著作為樂事。

3、王子明先生

英文老師王子明先生,族名紹先,匯文大學畢業。有時西裝筆挺若洋紳士,有時蘭布長衫如舊式老學究。英文造詣深,教學得法。極為生僻英文單字,向之請問,均能立即答覆,並能詳加講解,因之同學稱先生為“活字典”。教英文文法,注重圖解。上課時常在黑板上劃出圖解,加以講述,學生聽受,頗易明瞭與記憶。先生國學亦顏有素養,宿舍桌上置有舊式鉛印線裝書數部,內有《紅樓夢》一部,想為先生欣賞之文藝小說,或對“紅學”亦有研究。晚間體息時,常拉胡琴以自娛。

我為保存紀念,購買黃色虎皮宣紙一張,恭請各位老師題字,作為墨寶集錦。紙上先畫不同格欄,有正方形、長方形、正圓形、橢圓形等,請各位老師自擇欄格書寫。某日到辦公室請先生書寫時,先生由抽匣內尋出一枝毛筆,就桌上硯墨,在正圓格內,提筆一揮,以行書體寫朱熹春日詩一首:“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筆力遒勁,可做法貼,在圓格內,正好填滿,而不擠不空。攜回宿舍,同學圍觀,鹹謂“王老師真是多才多藝,年輕時一定是位風流倜儻人物”。

平治學校停辦後,一日我在瀋陽市不期遇見先生,風度一如往昔,接談之下,得悉先生當時是某女子中學校長。

4、李秋潭先生

國文老師李秋潭先生,字鏡浦。國學精深,能文擅詩。自稱文宗桐城派,講究古文義法。糾正學生作文以多為勝之錯誤觀念,改文力求簡潔有法,學生習作古文,大有進步。某日講到唐詩,詳述各派各家之作風及其優劣,引述原詩原句,以為實證,講述內容極為豐富而詳細,學生聞之,大為敬佩。某同學曰:“老師記得太詳細,講得太嫻熟了”。先生笑答之曰:“我講詩史,如吃糖球,但覺甜味無窮,不知不覺,愈講愈多”。

5、徐煥章先生

國文老師徐煥章先生,開原縣慶雲堡人,晩清拔貢。來校任教時,年已七十多歲。散文駢文以及舊詩,均所擅長。上課講左傳,不帶課本,講述正文及註解,一字不差。學生作文,批改甚快,有時隔一兩日即可發回。先生著舊式長衫,衣袖寬大。時學生作文不用厚本作文簿,而用單頁。先生改畢作文,置衣袖中,到辦公室內,其他老師,全看不見。上課時,初入教室,學生亦不知今日將發作文。待先生自衣袖中取出作文,大家都以為批改真快。先生態度慈祥,從無疾言厲色,學生對之,如奉老祖父焉。先生在校,僅一年半,接受其男女公子之諫阻,退休養老,含飴弄孫,不再外出講學矣。

6、王定先生

數學老師王定先生,字靜修,河北省龍門人,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上課聲音宏亮,講解清楚,教授數學,學生成績,大有進步。數學科初次採用英文課本,先生除講解數學外,有時又須解釋英文意義,辛苦費力,而大有成就。

先生對體育亦擅長且有興趣,常到操場,指導學生活動,學生頗願與之接近。先生到校僅年餘,接受北平某校之聘,辭職離去,學生群起挽留,未得如願。

7、劉宗漢先生

初任教務主任劉宗漢先生,字海門,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信佛,喜誦佛經。主持教務,平實有序,講授公民課(注四),理論精湛。

8、楊榮久先生

初任訓育主任楊榮久先生,字熙遠,法庫縣人,北京大學畢業,理學士。訓育學生,態度溫和,講話誠墾而平易近人,不必強制管理,而學生自能遵守規矩。講授物理化學,用英文課本,其生字生詞,較數學課本為多,學生初學,多困難,先生耐心指導,詳細講解,使學生突破困難,漸有興趣,理化成績,大有進步。平治學校停辦後,法庫縣立中學恢復,先生曾任校長多年。新國家建立後,曾任人民政協法庫縣委員會副主席,法庫縣中學校長、教師,雖是年高,仍然熱心勤奮,誨人不倦,現已逝世。

9、魏益三先生

最後任教導主任為魏益三先生,兼授數學。先生擅長數學,為遼寧省著名教師,教育界通稱之為“代數魏”。

10、孟昭仁先生

美術老師孟昭仁先生,字英琳,法庫縣人,初為小學教師,擅長國畫。嗣聞瀋陽市有美術家創辦美術專科學校,乃趕往應考。不料當時交通不便,中途發生障礙,某日傍晚趕到美術專科學校時,當日已經考畢。先生向主持人張仙舫自陳履歷。說明交通受阻,有不能抵抗之困難,並謂對國畫頗有興趣,正在學習中,有志深造,請求破格通融。張仙舫以其情有可原,允予補考,命題“風雨歸舟”國畫一幅,先生提筆,頃刻而就。張氏閱之,頗為滿意,面告先生:“正式考試錄取人數已定,不能改變,決定在規定名額以外,增加錄取你一個人”。先生入學,勤奮學習,除繪畫外,並研究詩詞書法,以備題畫之用。畢業後,平治學校聘為美術老師。所繪國畫,以墨筆蘆雁為特長。當時法庫畫家中,有“邱松段菊孟蘆雁”之稱。邱指邱岱峰,段指段繼昌。

假期中先生返鄉家居,親友索畫,有求必應。一日,在近鄰家中,見懸掛先生所繪蘆雁一幅,近前視之見有人用漫紅色在飛雁上添畫舌頭,問之,乃一位庸俗畫匠所為。先生大怒,立刻到其家中尋到畫匠飽以老拳,畫匠尚不知所以。先生喻之曰:“國畫中遠山無樹,遠人無目,空中飛雁,何能見其舌頭?你添上舌頭,卻將我畫毀了”。畫匠大慚。事後,先生以自備宣紙,另畫蘆雁一幅,將塗舌之畫換回焚之。

先生晚年,不知因何,精神失常。某次,自瀋陽市回法庫,路過遼河,在渡船上,突向大眾高喚:“來世再見”,投水自殺,經船員從水中做起,託法庫旅客伴送還鄉。以後常常不告家人,獨自外出流浪,後竟不知所終。

11、其他各位先生

除前記各位先生外,中學部有:國文老師宋梅林先生字百揆,孟慶芳先生字伯孫,趙小松先生,郭德明先生。英文老師赫毅秋先生,金作鎧先生(字鐵珊),數學老師王井福(字雲皋)先生,生物老師趙永昌先生字際五。


四、學生

第一期畢業同學,全部考入東北大學、馮庸大學。以後各期,有考入協和學院、唐山交通大學、東北講武常、南滿醫科大學等著名學府。六十年來,平治學校畢業同學身處海峽兩岸,在教育、工程、醫學、經濟等系統各有建樹。特別是,當年正值“九▪一八”之後,國破家亡,一部分同學參加革命,以至鍛鍊為高級領導幹部;一部分奮而從軍,在抗日戰爭中殉國多人,其中有列入忠烈祠享祭者。

回大陸以來,與部分同學歡敘,得知不少同學別後概況、茲簡要分述於下。

1、參加革命陣營的

三十年代參加中國共產黨,從事地下及敵後工作,成長為革命領導幹部者有馮基平(曾任北京市委副書記、市公安局局長等職,已故)、李青雲(在錦州鐵路局工作)等同學。

2、投筆從戎者

當年在東北講武堂學習的有候競(下建勳)、王慧(字敏喆,王校務長之弟)、劉漢章、丁貴武、李謙、戴允生等同學。除侯競(原名希文,字建勳)同學於1944年任少將高參時起義參加革命,現剛從政協法庫縣委員會副主席崗位上離休頤養天年外,其他諸位同學大多在抗日戰爭中壯烈殉國。

楊學騂同學後入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在軍隊供職。1937年12月在南京保衛戰中成仁,後入忠烈祠。

3、從事高等教育

在國內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有汪之力(即汪湘陽,曾任東北工學院院長),王庸(字孟乾,王校務長之弟,在東北農學院任教,已故),張笑波(名思九,在丹東師專退休),張萬琳(後改名張家聲,在瀋陽師範學院任教授)孫魁(在瀋陽),王苓(在北京測繪學院任教),畢潤敷,解放後曾在瀋陽任教。

在合灣的有李符桐,新民縣人,畢業於東北大學史地系及文科研究所史地學部。抗戰勝利後,曾在瀋陽東北大學任教。後任合灣師範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文學院長等職。著有《邊疆歷史》、《回鶻史》、《成吉思汗傳》等著作,83年在臺北逝世。

4、從事中小學教育

在國內的有張鶴久(曾任法庫縣教育局副局長),張廉貴,許貴(字志遠,曾任新民師範校長,已故),高興中(字靖寰,曾任開原高中校長),孫世明(已放),王濤,蔣樹藩,吳榮魁等同學。

在臺灣的有李友陶等,李一生從事中等教育,後輾轉至臺。84年正擬束裝出境回大陸,不幸在三月末因車禍逝世。

5、工程、醫務界

劉錫民(字肇吾),韓連仲、連喜連仲均自南滿醫科大學畢業。劉原自開醫院,建國後從事療工作。已於1978年在廣東病故。連仲在鶴崗市任醫師,:連喜在沈阻醫學院任教。宋漢英(字雋人)自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現在該校任教及任醫師。

王復基自唐山交通大學畢業,後在鐵道部任工程師。胡玉琦自東北大學機械系畢業,後任瀋陽兵工廠工程師。

6、定居國外者

王秉彝(字鐵生)唐山交通大學土木系畢業,後供職鐵道系統,在鐵路建設中深有貢獻,48年被資送出國,現聞在美國。

楊家駒(楊家騂之弟,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為我國恢復在世界銀行席位作出貢獻,現定居美國,幾年來曾回鄉數次。

五、餘言

母校停辦,師生四散,在廣大中國乃至海外,分道揚鑣,各奔前程。有得相聚或通消息者,有一別之後迄未再見亦無消息者,所述事蹟,因之詳略不同,甚之有離鄉遠揚,無從知其情況而不得不暫付缺如者,斯不得已之事也。希望將來有寫詳細校史者為之補充。

平治學校雖似曇花一現,而校領導與師生多有高超眼光與實際建樹。楊校長與王校務長主張高中專辦理科,並增設軍事課程,以現在國家需要及教育實施情形觀之,在五、六十年前有此主張與實行魄力,在教育界中可謂先知先覺者矣。

老師同學中,有在困難期間,冒生命危險,從事抗日救國工作者,有升入上級學校,在畢業後或肄業中,加入中國共產黨,初為地下工作,繼而畢生堅持革命,堅苦奮鬥,終有卓越成就者。有衛國保城,英勇殺傷日寇,壯烈成仁者。有為行政領導者,有為中央或地方民意代表者,有為高級司法人員者,有在學術上有成就者,有在交通上或醫術上有貢獻者,更多有一生從事大、中、小學教育工作,為國家培育人才者。都為國家民族做了貢獻,為平治學校增加了光榮,此在校史中必應記述者也。

本文初稿,多有遺漏,尤其作者離鄉遠遊時期,各位同學之眾多功績,多不詳悉。承蒙張廉貴、侯競、張鶴九三位學長多賜補充。謹此深感謝忱。


「法庫老故事」法庫平治學校簡史


現存法庫老三中院內

注一

:馬神廟:早期原有廟字,清末在其地設置學校。民國初年,已無神像及宇,馬神成為地名。

注二:德成店:原為舊式大店,民國年以後,店已關閉,土地廣闊,房舍空閒。

注三:齋夫:古時服役書者為齋夫,學生宿舍,猶如書齋,服務學生宿舍之工役,因稱齋夫。

注四:公民課,當時中學的一門課,類似現在的德育教材.

「法庫老故事」法庫平治學校簡史

作者筒介

作者彭椿年,原名彭錫壽。箭貫法庫。平治中學畢業後,考入東北大學。畢業後,畢生從事教育事業。曾任開通縣師範學校校長,法庫縣女子中學教務主任。1947年任安徽省滁縣曉明中學校長(天主教會創辦的)。後赴臺灣,曾任臺幾所高級中學教員、教務主任等職。一九八四年十月返回大陸,現年八十一歲,定居撫順。是撫順市望花區政協委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