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用好人管壞人何愁民不服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35.用好人管壞人何愁民不服

哀公是魯國的國君,而孔子也是魯國人,所以這句話是國君問孔子的一句話,魯哀公問孔子什麼呢?他問:“何為則民服”——要怎麼做才能讓老百姓臣服我呢?孔子一聽這話,當時心裡肯定是不高興,在孔子看來,你一個君主不想著怎麼樣讓國泰民安,讓百姓安居樂業,卻總想著通過某些手段讓老百姓臣服你!

那孔子是怎麼回答的呢?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孔子的回答提出了兩個字——“直”和“枉”,“直”指的是那些正直、真誠的、正派的好人,“枉”指的是那些愛搞歪門邪道,不正派的壞人。孔子說:“要想讓老百姓服你呀,那你就要‘舉直錯諸枉’”,“舉”指的是推薦、任用,“舉直”就是推薦、任用那些正直的、正派的好人,“錯”是放置的意思,“諸”是“之於”的合音,在這兒呢大家試著去發一下這個音,諸——之於。

35.用好人管壞人何愁民不服

“舉直錯諸枉”直接理解就是把那些正直的、正派的好人,放在那些不正派的、壞人的上面。孔子對魯國的國君說這句話呢,意思就是讓國君重用那些好人,多任命好人,去管著壞人,這樣會達到一個目的,就是讓好人去影響壞人,從而讓壞人慢慢的也變成好人。

國君重用好人,讓壞人也變成好人,這樣老百姓怎麼會不服你呢?反過來,“舉枉錯諸直”——如果讓一個國君只重用那些壞人,讓壞人踩在好人的上面,來壓制好人,你想這個國家會變得怎麼樣呢?那隻能是壞人當道,好人抬不起頭來,甚至在壞人的壓制下,逼得好人也有可能產生壞心思,這樣老百姓怎麼能臣服、擁護你呢!

35.用好人管壞人何愁民不服

這句話其實孔子說管理好國家的道理,那就是任用賢臣,遠離小人。一個君主用人不當,有可能就毀了這個國家,所以用人是國君要考慮的頭等大事。而且分辨一個人是賢臣還是奸臣,是君子還是小人,你不能只聽他怎麼說,還要看他怎麼做,這就又用到了孔子考察人的三個步驟——“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