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人生就像在公路上開車,大家在不同車道,本可相安無事,但各有各的打算,也就生出許多事情。

有人趕時間,有人不著急,於是趕時間的要變道。

變道的車,打完左轉向燈,又打右轉向燈,既考車技,又考眼力。

但有時總會遇到無奈,當你覺得前方車輛太慢,想變道超越它時,另外幾條車道的車卻跟它幾乎並排而行,似乎商量好了似的。

你無法變道超越,無奈,著急,於是按喇叭,請前方車輛快一點。

但那輛車無動於衷,繼續保持著“優雅”的速度。

你以為司機沒有聽到,於是繼續按喇叭。

其實他的耳朵比你的好使,他也看到兩邊並排而行的車,知道你趕時間又過不了,但人都是不喜歡被別人催的。


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人的自尊有時很高貴,有時卻很賤。你催我就是冒犯了我的尊嚴,我就是要慢吞吞的,我不擋你擋誰?

如果是慢車佔據快車道,影響到的更不是一兩輛車。

快車道,顧名思義,就是給快車走的,是給趕時間的車輛超越其他車輛的通道。

它是有“准入門檻”的,這個“准入門檻”便是不能低於的最低速度。

慢車佔用快車道,在車流量大的時候,無疑堵住了快車的路。

正如在職場,你努力上進,你能力更勝一籌,卻遇他人擋道。


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這個人可能是普通同事,也可能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的上司。

有時你想直接開撕,但更多時候你只能忍氣吞聲,你學會了權衡利弊。

你伺機待發,尋求突破。

好比,你跟在並排而行的幾輛車後面,一旦發現它們之間拉開了距離,你便踩一腳油門下去,穿過空當,跑到了前面。


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開車變道的重要規則,首先便是前面提到的——提前打轉向燈,這是一種釋放善意的聲明。

換成在職場上,這相當於,我在工作上的新創意、新成績,都是明著來的。

變道不打轉向燈,貪圖一點懶散的“便利”,容易引發碰撞,害人害己。

不守規則的人,多半已經從這些習慣中得到些許好處,但一旦出事,前面獲取的好處便全部化為烏有。

也許你一直遵守交通規則,但你必須提防別人不守規則。

當一輛車毫無徵兆地,突然從另一車道變道,壓在你的前面,你要麼只能急剎車,要麼只能往另一邊猛打方向盤。

還有些車主自以為車技高,在各條車道上來回穿梭,既不打轉向燈,也不顧忌前後車的距離,給幾條車道的車輛都造成了極大影響。

遇到這些狀況,即使躲過碰撞,你也已經氣得不行。

有些時候,你躲過了變道,卻躲不過追尾。


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本來你已與前車保持了足夠的距離,誰知另一輛車插進來,車距又拉近了。

前面的車突然來了一個急剎車,驚慌的你也同樣來了一個急剎車,卻還是重重地撞了上去。

追尾都是後車的責任麼?不見得。有些情況,即使交警認定是後車負全責,前車也應該反省——總是分神的你有好好開車麼?

生活中的你很努力地往前跑,但是一些意外可能登時讓你的努力付諸東流。


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很多規則,因條件所限,並沒有太好的監管措施。

比如,變道不打轉向燈,能像闖紅燈一樣被攝像頭拍下麼?

不能,這隻能靠高度的自覺。

所以,你開車除需要有嫻熟的車技,也需要提防他人不守規則帶來意外。

同樣的道理,生活中的你需要努力,但你需要看清人性。

如果你問一位駕駛者,你最討厭的別的駕駛者的行為是什麼?濫開遠光燈肯定是其中之一。


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不管是會車時遇到的遠光燈,還是後面車輛射來的遠光燈,都讓你深惡痛絕,夜晚高速公路上的遠光燈更是讓人提心吊膽。

那麼,動輒開遠光燈的人,喜歡別人對著自己開遠光燈嗎?答案是……絕對不喜歡,但他自己仍然喜歡開遠光燈。

這種矛盾,反映了人的劣根性——不會換位思考。

不會換位思考的人,對一件事情總有著雙重標準——別人不可以這麼做,但自己可以。

中國文化中的“禮義廉恥”是自古以來的道德標準,其中“恥”指的是為不當的言行舉止有羞愧之心。

其中重要的一個體現是,自己不希望別人做的事,自己也別去做,不然就是不知恥。


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駕駛著車輛的我們,一路上遇到的防不勝防的情況太多。

讓我們平安抵達目的地的,除了車技的熟練,對交通規則的遵守,還有心態的沉穩。

我們這一生,常因為一些難以預計的人和事栽跟斗,我們也許會抱怨命運不公。

但抱怨卻預示著,我們的損失才剛剛開始。因為我們開始懷疑規則,懷疑自己。

信念的喪失,負能量的植入,讓我們的努力打折扣,成績打折扣,得不償失。

信念是一個奢侈的詞彙,之所以“奢侈”,是因為那意味著我們需要沉著、堅定地付出較長的一段時間。


人生像開車,躲過了變道,躲不過追尾


從某種程度上,我們的抱怨、懷疑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強大。

體育賽場上最頂尖的運動員常說,我只要跟自己比就好。因為他的實力遠超其他運動員。

不自我設限,不耗費精力在情緒上,專注於自身的變強,不僅是自我奮鬥之道,更是善待自己之舉。

因為人只有一生,而這一生是自己的。

-END-

——關注原創頭條號“說來話不長”,您可以看到更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