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當地時間2018年1月27日,

宜家家居創始人Ingvar Kamprad辭世,

享年91歲。

很多朋友在表達悼念的同時,

談到了自己對宜家這個品牌的情感。

有人記起第一次走進宜家時的震撼,

有人在宜家與伴侶一起編織新家的夢想,

有人裝修時,在宜家吵過架再和好,

有人每次必吃宜家1元錢的甜筒,

其中我最感動的一條是:

感謝宜家,用一個iphone的錢

就讓年輕人租房也有尊嚴。

對一個品牌有這麼濃烈而大面積的群體情感表達,

上次可能還是喬幫主去世的時候。

但這次,更多人想說的是:感謝

感謝宜家幫自己在城市裡打造第一個家,

感謝宜家帶給自己關於家的第一個夢想

所以,

今天我想談的不是Ingvar Kamprad本人的生平,

而是他和宜家究竟做了什麼,

成為了人們如此喜愛和感謝的品牌?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也許你該知道的9件小事

1.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先生出生於1926年,與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同齡,他1943年創立了宜家公司,當時年僅17歲

2.據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彭博億萬富翁指數統計,Ingvar Kamprad資產約為58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92億元)位列世界富豪榜第八。

3.IKEA的字母I和K,即是Ingvar Kamprad的縮寫,字母E和A則代表他出生和生活的瑞典南部農場Elmtaryd和他所在的村莊Agunnaryd。

4.截止2017財年,宜家已經在全球29個國家開設了355家門店,零售銷售總額達到341億歐元,與約旦整個國家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相當。

5.宜家家居在中國的第一間門店於1998年在上海徐彙區開業。2017年財年,宜家中國銷售額已經超過132億人民幣

,宜家中國商場訪客數量超過9000萬

6.因為創始人Ingvar Kamprad童年時有閱讀障礙,讓他很難記住產品的編號,為此他設計了一套命名系統,用瑞典的湖泊、水系、動植物和男女孩的名字為宜家產品命名。

7.《宜家家居指南》累計發行量超過28億冊,進入72個國家,是過去50年以來發行量最大的書籍,僅次於聖經(39億冊)。

8.宜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廣告中出現同性情侶關係和變性人的公司。

9.在世界各地的宜家餐廳,人們每天吃掉200萬顆瑞典肉丸。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今天的中國市場上,

關於消費升級和體驗式場景的討論越來越多,

很多人在絞盡腦汁思考——

如何吸引消費者重新回到線下店購物?

如何讓消費者在店裡停留更長時間?

而早在20年前,

宜家就已經吸引了中國的中產階級和文藝青年,

在搬家或房屋裝修時一次又一次前往。

甚至日常的週末,

也會去為家裡尋找裝飾靈感和添置家居配件,

順便在宜家餐廳就餐,在食品店買些零食,

不知不覺就消磨了半天時光。

北歐風格設計,

也成為各大裝修網站最熱門的關鍵字,

與之相關的性冷淡風格,

在世界範圍內成為了網紅博主,

文藝雜誌與獨立咖啡廳的必備之選。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作為一個宜家愛好者和零售從業者,

我想嘗試從一些關鍵字來聊聊我所理解的宜家。

當人們感謝宜家的時候,

一次又一次去宜家消費的時候,

其實是在期待什麼樣的品牌?

01 民主化設計 好產品因需求而生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要怎樣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我的答案是,永遠都貼近普通人。”

—— Ingvar Kamprad

宜家理念的核心,是“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宜家認為優秀的設計應該是美觀、實用、優質、可持續和低價的完美結合,並稱之為“民主化設計”,而卓越的家居用品是人人都應享有的。

2000 年,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曾在接受《福布斯》的採訪中說:“我認為我的責任是為大多數人服務。但問題是,你要怎樣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要怎樣去服務他們呢?我的答案是,永遠都貼近普通人,因為打心底來說,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換句話說,宜家面向的消費者是“想要追求美好日常生活的大眾”。在發達國家市場,宜家的消費者與快時尚服裝品牌重合度較高,20歲到30多歲的年輕人們,更注重設計感和低廉的價格,而在35歲以後他們可能會轉向更加成熟穩重和具有個人風格的品牌。

宜家的民主化設計,是從瞭解人們的居家生活開始。這個被稱為“Home Visit”(家訪)的調查中,設計師、工程師、企劃負責人,就連宜家指南及廣告製作指導、廣告文案撰寫人、店面室內設計師、物流負責人也參與其中,可以說是全員參與。他們觀察人們的生活狀態,認真思考存在的問題,瞭解人們夢想擁有什麼樣的居家生活。然後,將人們的需求與供應商的能力聯繫起來,設計出能夠讓日常生活更美好的解決方案。

Ingvar Kamprad本人在宣佈退休後,也仍然會常常到各國的宜家門店進行考察。他會假裝普通顧客和店員交流,同時也會裝作退休宜家員工來和顧客聊天。

02 更低價格 以低價提供優質產品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People say I am cheap, and I don't mind if they do."

“人們會說我賣便宜的東西,而我並不介意他們這麼說。”

—— Ingvar Kamprad

低價格是宜家理想、商業理念和概念的基石。所有的宜家產品背後基本的思想就是低價格會使種類繁多、美觀實用的家居用品為人人所有。

創始人Ingvar Kamprad表達過,為了保持宜家的低價策略,宜家會在城市中心以外的便宜土地上建商店;以折扣價購買原材料;儘量減少銷售人員、讓顧客在不受壓力的情況下購物;不對看不見的傢俱表面進行處理,以及將物品包裝在平板紙箱裡,並讓顧客自己帶回家裡(按照說明書)組裝。

1956年開始,宜家開始使用平板包裝,並鼓勵顧客自己組裝產品。運輸車上裝載的貨品更多,需要的存儲空間更小,人工成本降低,並且避免了運輸過程中的損壞現象。對顧客來說,這意味著產品價格更低,而且能夠方便地將貨品運送回家。

宜家其實從產品誕生之前就會先制定產品價格,然後再開發與該價格相符的產品。確保實現低價格的工作從工廠車間開始,開發人員和設計師會直接與供應商合作,考慮最大限度利用生產設備,有效利用原材料和實行技術創新,並於最好的設計相結合。

Ingvar Kamprad本人也以“節儉”著稱,為了避開瑞典的高稅收,他長期住在瑞士,出門經常搭公交和地鐵出門,出差時乘坐廉價航空和經濟艙,開一輛20多年沒換過的沃爾沃汽車,吃簡樸的膳食,將低成本的理念從產品貫徹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03 瑞典文化 品牌原生的美學態度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宜家的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一直強調自己的瑞典文化淵源。宜家LOGO的藍色與黃色是瑞典國旗的顏色,宜家餐廳供應具有瑞典風格的餐食,瑞典食品屋出售各種瑞典特色食品,傳統節日時也會在店內懸掛寫有瑞典語和當地語言的旗幟。

宜家將瑞典與自然、清新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深深連接在了一起:金色的陽光,新鮮的空氣,茂密的森林,自然觸感的紡織品,明亮的夏日色彩,不僅體現在產品設計中,更通過樣板間的設計傳遞給每一個人。

20世紀80年代,宜家迅速擴展到諸如美國、意大利、法國和英國等新的市場,重視自然、家庭和追求本真的瑞典生活方式也隨著宜家的全球化,逐漸成為現代人理想生活的樣本。

04 家居指南 產品即內容 品牌即媒體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1951年開始,宜家公司開始推出名為“宜家通訊”的商品目錄冊。現在,每一年的7月份,宜家都會推出當年的《宜家家居指南》,它的累計發行量超過28億冊,用30多種語言印刷,進入72個國家,是過去50年以來發行量最大的書籍,僅次於聖經(39億冊)。

從普通的商品目錄冊發展到今天,《宜家家居指南》已經更像一本雜誌,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家居設計靈感,傳遞宜家的生活美學理念,甚至有跟宜家不直接相關的主題。67年來,它也記錄了家居潮流觀念和不同國家地區人們消費趨勢的變化。

今天,有多少品牌主為公眾號和微博要寫什麼內容傷透了腦筋?其實品牌不一定要刻意創造內容,自己出品好的產品和設計就是消費者願意持續關注的內容。而一個擁有獨特美學理念的品牌,本身也會成為媒體

05 場景體驗 實現理想生活的夢境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每次進入宜家,都必須要經過大量的樣板間,從臥室到客廳、廚房、餐廳、浴室甚至玄關,應有盡有,並且經常更新。場景中幾乎全部傢俱和家居用品都是宜家產品,每一件都可以購買,所見即所得。人們往往無法自己想象未來的家應該是什麼樣子,而宜家實現了無數種理想家居的夢境,讓人們可以輕鬆走進其中,逐個去感受是否適合自己

這也是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去逛宜家的原因。對,這個動詞是“逛”。“逛”意味著目的並不是購買,而是感受與吸取靈感的過程。與《宜家家居指南》一樣,樣板間也起到提供家居靈感的作用,但置身其中會有更直接的體驗。

人們把家居靈感拍下來,也拍下自己在理想之家中的樣子,有的還要拍下產品的價格籤,以便去另外的樓層提貨。從自拍的角度上說,宜家比現在的網紅店鋪們實在早得太多了。

06 創新實驗室 進化永無止境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Nobody can guarantee a company or a concept eternal life, but no one can accuse me of not having tried to."

”沒有人能保證一家公司或商業理念能永遠不過時,但也沒有人能指責我沒有為此努力過。”

—— Ingvar Kamprad

2017年10月,倫敦設計節出現了一個快閃農場,來自宜家創新實驗室 SPACE 10 。這個被稱為Lokal的農場佔地只有 2 平方米,外部是木架子,上方的LED燈代替太陽作為光源,內部是氣候控制盒和種了水培植物的托盤。據SPACE 10的研究,這種種植方法比普通的種植方法速度快上三倍,而且能省 90% 的水。

與聯合國難民署合作4小時可以組裝完畢能居住一家五口的房子,用3D打印機制作肉丸,都市mini農場,能量收集的傢俱,改善空氣質量的窗戶……宜家希望藉助Space10,讓全球網絡參與者自由發表意見,大膽探討食品安全、城市化進程、健康與福利以及其他宏觀趨勢

看似腦洞大開的點子,其實很符合宜家理念的核心“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正如上文創始人Ingvar Kamprad所表達的,這個品牌,正在努力探索全人類未來理想生活的可能性。


關於宜家,我想從這一些小事說起


這樣看來,

人們真正發自內心熱愛的品牌也許並不神秘。

由需求出發,設計真正的好產品,

摒棄華而不實的概念包裝和過高的價格,

有自己獨有的對美的理解,

並能將美好生活的靈感傳達出來,

不論通過線上還是線下,

保持創新,保持一顆關懷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