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思成、林徽因的顛沛流離之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梁思成、林徽因的顛沛流離之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也是一對伉儷。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們背井離鄉、顛沛流離,從北平至長沙、昆明,又到李莊,路程幾千裡,放在當時條件下,就是和平時期也要走了幾十天,更不用是在戰爭年代,一切都沒有了秩序,各種物資又緊缺,人們也不知所措。他們這一路走來的艱苦,今天讀來仍飽含熱淚,國家如此,國民也是如此,真是亂世人不如狗。

梁思成、林徽因的顛沛流離之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梁思成夫婦於1937年8月逃離北平,乘火車至天津,又坐船從天津往煙臺,然後轉車道廊坊、青島,再乘火車至濟南、鄭州,最後到長沙。這一段路他們走的並不艱辛,但在長沙,他們一家卻差一點沒有命喪日軍轟炸之下。日軍轟炸時,炸彈在最他們租住的院子很近的地方爆炸了,當時林徽因抱著兒子就被氣浪拋了起來,但人沒有受傷,房子卻四分五裂。真是生與死之間,只有一線的距離。

梁思成、林徽因的顛沛流離之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1937年12月,梁思成一家從長沙去昆明,一路過程艱辛不提,更糟的是林徽因在中途病倒了。走到晃縣時,由於感冒多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和休息,引發了肺炎,高燒至四十度,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可是,當時整個晃縣沒有一家醫院,也沒有一粒抗生素藥品,甚至找不到可以住宿的地方。在他們絕望的時候,遇到了八位空軍學院的年輕學員,騰出房間,幫他們度過了患難。經過此次大病,林徽因的身體衰弱的厲害,從而影響到了她以後的工作和生活。

梁思成、林徽因的顛沛流離之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1940年底,梁思成一家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搬遷至四川李莊。由於四川氣候潮溼,秋冬時節又陰雨連綿,加上路途勞累和顛簸,誘發了林徽因的肺病,這次來勢洶洶,連續高燒四十度不退。當時的李莊沒有任何醫療條件,無計可施的梁思成自己擔當起了醫生和護士的角色,學會了肌肉注射和靜脈注射,每天給妻子打針。由於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和休養,加上艱辛的生活消耗了她的體力和精力,從此,林徽因再也沒有像正常人一樣健康的生活過。她變得很瘦,需要長時間的在床靜養,長時間看書或工作都沒有了精力。此後五年時間,她都沒有出過李莊,可想而知,她的體質和精神狀況是什麼樣的。

梁思成、林徽因的顛沛流離之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看林徽因抗戰中的顛簸流離過程,不禁使人想起杜甫的幾句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國難當頭,作為其子民也不能倖免。林徽因是一個詩人、作家和建築師,是一代才女。她的文學造詣和藝術修養,及深厚的建築學底蘊,加上中西文學在她身上的交融,本可以使她更加璀璨奪目,但由於身體條件的限制,使她不能全部發揮自己的精明才智,這對她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也是我國文學及建築學的一大遺憾。

梁思成、林徽因的顛沛流離之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