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壽司有哪些規矩?

星輝初音

蘭闍來回答。

首先要說的是

把芥末和醬油搞混成漿狀是錯誤的

壽司一口一口吃是錯誤的

米飯部分蘸醬油的做法也是錯誤的

正確吃法往下看

- 開吃Time -

拿 蘸 吃 聊 四 步 走

-第一步-

壽司怎麼拿

筷子or手

用筷子夾還是用手抓的問題,兩種方式其實都可以,重要的是你覺得怎樣吃最舒服。筷子和手各有利弊,筷子容易把壽司弄散,手會殘留不同魚的味道。

小錄建議直接上手吃更爽!

-第二步-

壽司怎麼蘸

蘸食材or蘸米飯

蘸醬油的時候,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壽司的三個點,然後將壽司翻轉,魚的部分朝下將魚蘸適量的醬油。

請注意,米飯不要蘸上醬油哦,那樣會很破壞壽司的完整性。

如何蘸Wasabi

在製作的過程中,師傅已經在握壽司料和醋飯之間加過wasabi了,因此不用自己再蘸了,如果非要蘸,直接用筷子把wasabi夾放在壽司上就可以。

-第三步-

壽司怎麼吃

放入舌頭 一口一個

一口把壽司放進嘴裡,讓食材最先接觸到舌頭,絕不能咬成兩半,好的壽司大小都是剛剛好可以一口一個的,這樣才能充分吃到魚生和米飯的鮮甜。

清口必備 壽司姜

壽司姜不是鹹菜,它可以清除口中留下的較濃味道,以便更好地品嚐接下來的壽司,這樣不但能消除殘留在嘴裡的味道,同時也有消毒殺菌的效果。

....

除此之外,

吃壽司的順序也是有一套規矩的。

日本人講究“先濃後淡,先生後熟,先清後油。”

專業吃壽司的順序應該是:

1、鯛魚或是比目魚等白肉魚。

2、“亮皮魚”,比如小鰭。

3、鮪魚紅肉。

4、濃味的海膽、鮭魚卵、鯖魚肚腩。

5、最後是手卷等紫菜卷和蛋。

壽司進食順序的原理是,在味蕾刺激的進階上才能享受到多種美味。


蘭闍圖片故事

要吃懂壽司,聽大師說完就明白了!

柿澤先生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出任過代表日本傳統懷石的料亭“紫 MURASAKI”的總支配人,

統領手下6位日本米其林餐廳的廚師。

壽司店的優劣,是完全等同於壽司的優劣的。因為評判壽司最簡單的一個基礎:鮮度,這是壽司的靈魂!——柿澤一氏

餐廳裡有任何價位的壽司都不足為奇:從30萬元(RMB大約2萬1千元)一位的壽司,到100元(RMB大約6元)一盤迴轉。前者是一家“把米其林品評員罵出門去的”會員制高級壽司店,後者就是我家附近的連鎖回轉壽司店。但這兩者的區別在哪兒?

壽司的一餐,分為五部分:1. 舍利,2. 種,3. 淚,4. 紫,5. Gari。

只有這五部分都精益求精,壽司才能值到30萬元(日元)一餐。而無論哪一部分稍遜,價格便千差萬別。

(舍利)“舍利”是壽司店中對醋飯的代稱,語源是梵語的“米”。

1、怎樣才是好的醋飯?

2、舍利需要小於魚肉的兩端

壽司店裡有句俗話,叫做“舍利三年”,意思是學做舍利,壽司師傅至少需要三年的功夫,才能把握住正確的調料配比和水米平衡。對於不同含水量的米,浸泡時間和加水量都會有一定區別。能夠讓飯的軟硬、粘度保持長時間都沒有區別,是做舍利最耗功夫的地方。

(種)“種”就是除醃菜、黃瓜之外的全部壽司食材,以魚類為主。

1、種的鮮度是壽司店的生命線

為什麼回轉壽司的價格低?為什麼街邊小店味道不錯也賣不出高價?因為他們無法保證你吃到的材料,是當天早上從海上捕獲,而且是3個小時之前才從魚身上割下來的。這一點,絕大多數壽司店都做不到。

2、如果我們把壽司店分為A-E的等級的話:

A級店:魚是活的,或者在冰鮮狀態下保存3個小時之內的。

B級店:能夠保證魚類是當天捕獲且一直冰鮮的,一些貝類和銀身魚類是活的。

C級店:能夠保證魚類至少是當天宰殺的。

E級店:食材基本都是冰鮮的。

其他:大多數情況下,解凍魚就是等外品了。

(上面這張圖是從三浦海港打上來直接切割的Kamatoro,口感如同霜降牛肉。這一部位因為含有脂肪太高,而且富含孔洞,只要稍加放置就會變質。)

3、魚的顏色跟新鮮度根本沒關係

4、真正體現“種”的鮮度,在於“銀身魚”!

銀身魚(Hikarimono)包括:沙丁魚(Iwashi),秋刀魚(Sanma),竹笳魚(Aji),鰤魚(Buri, Kanbachi)等等。基本上是外皮銀白色,沒有鱗片,且身長在30cm以下的小型魚類。這些魚在料理時不會去掉皮,所以顯現出“閃亮的銀色”。

5、秋刀魚壽司最能考驗“種”的新鮮水準

秋刀魚壽司最為考驗“種”的新鮮水準,儘管這是一種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魚。秋刀魚的脂肪肥厚,打上來之後很快就會腐敗變質,因此普通的使用方法是鹽燒或者醋醃。而如果要是想做秋刀魚握壽司的話,必須要隨時由港口運來直接加工,否則即使放入冰箱或冰鮮,時間稍長其肉質也不再適於生食。因此大部分的平價壽司店,只有沙丁魚,沒有秋刀魚。

(淚)“淚”就是Wasabi(山葵),但絕不是“芥末”!

淚是Wasabi,也就是山葵的代稱。一般來說,不同等級的壽司店會提供給你兩種不同的Wasabi:“普通Wasabi” 和 “生Wasabi”。(注:因為Wasabi和芥末是完全無關的兩種植物,為了以示區別,下文的翻譯中不提及“芥末”這個詞。)

生Wasabi

“生Wasabi”是確實使用了Wasabi來製成的產品。為了保證其鮮度,在其中加入了糖、著色劑。儘管如此,隨著放置時間的增加,味道也會逐漸淡化。

而好些的壽司店,會手製wasabi(即所謂本Wasabi):將山葵的根部直接緩緩磨碎,讓食客吃到最新鮮的wasabi。能做到這一點,基本上價格會在每人RMB500元左右。

本Wasabi

普通Wasabi基本上是色素+食用香精+其他材料做出的“合成wasabi”:特點是在醬油或水裡不會迅速溶解開,而是一小塊一小塊地漂浮。很遺憾,這種東西在中國的日料店很常見。在日本當地的話,只有超市壽司會配這種Wasabi。

(紫)“紫”即是醬油。使用釀造醬油是基礎中的基礎!

普通日料醬油的幾個等級

2、而更好一些的壽司店,會給醬油中添加昆布出汁,甚至是鰹魚乾,煮開後再過濾,製成“熟醬油”。

3、更講究一些的壽司店,會有自己的醬油配方,在釀造環節便開始調節醬香味、鹽度、鮮度、著色力。

還有更講究的壽司店麼?有,就是不用醬油的壽司店。

這種店會根據每種食材的味道,甚至是不同季節的味道,來配出各種各樣的“鹽”。簡單的,有海苔鹽,柚子鹽,胡椒鹽,紫蘇鹽。每每你向師傅點壽司的時候,師傅會用手抓起一撮相配的鹽灑在你面前,然後送上2-3握便完成的壽司。

而吃這種壽司,是絕對不能用筷子的。一定要拇指、食指、中指捏起壽司,反過來用有“種”的那面粘上鹽,用舌頭直接貼到“種”上,慢慢品味鹽味、肉汁和飯粒在口中緩慢融合直至達到平衡的過程。說是腦中放出煙花也不為過。

醃姜的作用

所以,其實道理上來講,每吃一枚壽司就要吃些醃姜,才能吃下一枚不同味道的壽司。

醃姜的講究

1、在一般的壽司店或是回轉壽司店裡,醃姜一般是不著色的。淡黃色的醃姜泡在汁液裡,隨你取用。味道酸酸甜甜,有少許姜的辣味。

2、講究一些的壽司店裡,醃姜中會添加醃梅乾(Umeboshi)的汁液,姜的顏色會變成淡淡的粉紅色,除了好看,更是好吃。

3、而高級些的壽司店裡,醃姜是不會泡在盒子裡的,而是由師傅鄭重其事地擺在你面前一小堆。醃姜的味道不甜,不酸,在淡淡的辣味之後,留給你的是完完全全的“純白”的味覺。這,才是真正的味覺“重置”!


貪吃精靈兒

吃壽司,如果你連這些最基本的規矩都不知道的話,那你跟一個鄉巴佬進城又有什麼區別?如果一個不小心身旁就坐著個日本人,看著你這樣滑稽的吃壽司,恐怕他在掩著半邊嘴笑呢。

吃壽司的規矩你必須知

1.傳統的食客吃壽司是用手,不是用筷子!

2.絕大部分的握壽司根本不需要蘸wasabi或醬油,因為已經被握壽司的師傅調好味了。

3.壽司要一口吃掉!好的壽司店是不會讓你有分開兩口吃壽司的機會的!

4.姜是在兩種不同的食物之間吃的,為的是不讓兩種食物竄味。

5.點壽司的時候,味道要從輕的點起。

6.味增湯是最後才喝的。

7.卷壽司要在最後吃!

8.吃回轉壽司的時候要吃一盤,拿一盤。

9.非常非常非常傳統的食客吃壽司的時候是不喝米酒的。

10.需要蘸醬油的壽司,千萬不要蘸在米飯上!

11.Wasabi不能放進醬油裡面攪!攪!攪!

12.吃壽司就要靜靜地吃,千萬不要大聲的巴拉巴拉地跟人家話家常!

13.如果你需要用筷子來吃壽司,要注意夾法。

錯誤的!

正確的!

14.上壽司的順序:白身——光物——赤身——貝類/蝦/穴子以及軍艦卷——玉子——細卷——味增湯/烏冬麵

白身:

光物:

赤身:

貝類/蝦/穴子以及軍艦卷:

玉子:

細卷:

味增湯/烏冬麵:

這些你應該需要知道的名詞

Gari:醃姜

Murasaki:醬油

Wasabi:芥末

Agari:壽司後用茶


茄子糖醋美食坊


1.十秒鐘規則

常去壽司料理店的朋友,都熟知壽司料理店有一個“十秒鐘規則”,壽司料理店的師傅做好壽司後,放在你面前,超過10秒鐘,你還沒有吃,就等於放棄,旁邊的人就可以吃掉。

經常看到在壽司料理店裡,壽司師傅費盡心思做好壽司,在10秒內壽司是最好吃的,但常看到有人抽著煙,一邊喝酒、一邊聊天,遲遲不肯動筷,這似乎在國內司空見慣,這對壽司師傅來說是失禮的,壽司料理上桌後,要馬上吃,這是用餐禮儀,料理做好後,最好馬上吃。

壽司講究吃的新鮮,壽司料理是活的東西,是有靈魂的,放置稍久就會被氧化,壽司師傅每次切完生魚片後,都會盡快包好,放回冰櫃,壽司師傅這樣小心鬱郁就是怕生魚片氧化,所以十秒鐘後不吃,就表示已經放棄吃的權利。

當壽司師傅遞給我們壽司時,我們應該不要放在桌上,二是立即送入口中;其實不止壽司是這樣,其他料理也是一樣。或許經常看到壽司料理店內某仁兄高談闊論,但他享受高談闊論的同時,也被他人認為不懂壽司料理就餐禮節。

2.傳統的食客吃壽司用手而不是筷子。

3.絕大部分握壽司(nigirizushi)不需要蘸辣根(wasabi)部分帶味道的握壽司師傅已經刷好醬汁的,甚至不用蘸醬油。

4.壽司要一口吃掉,好的壽司店絕對不會給你一個放進嘴裡有「呼嚕咕好大都塞滿嘴」的感覺。分兩口吃會破壞壽司飯糰米粒的密度,影響口感。

5.姜是在兩種不同的壽司之間吃的,不是小菜更不是鹹菜。在吃不同魚種的壽司之間吃薑是為了清潔口腔,這樣兩種魚的味道才不會混合,俗稱不會「串味兒」。

6.如果是自己點的話,味道應該是從輕到重,才能體會每一種壽司的鮮味。如蛋壽司,豆皮壽司之類的甜壽司,一般放到最後吃。

7.味增湯是最後喝的,不是開頭。

8.卷壽司(makizushi)通常是在最後吃的,因為傳統的卷壽司內容非常簡單,就是吐拿魚或黃瓜,是給沒有吃飽的人當米飯一樣填肚子的。

9.吃回轉壽司的時候吃一盤,拿一盤,才不會讓壽司變涼(因為師傅手握的關係,剛捏好的壽司會帶有手心的體溫)。

10.非常非常傳統的食客吃壽司的時候不喝米酒,因為米飯和米酒的味道是差不多的,一起食用很沒意義。但是現在餐廳為了賺錢都是會推銷酒的,這條可以忽略。

整理完,感覺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其實吃東西講究的是一個開心,我們平時去吃壽司的時候並不用講什麼規矩,這些說是規矩,其實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品嚐到壽司的美味!


土味發源地

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在店鋪的官網告訴大家壽司的美味吃法,堪稱吃壽司的教科書。


海螺姑娘救救我

很多人去日本必做清單上,都會有吃壽司這個項目。在國內要吃壽司並不難,不過總比不上到壽司的發源地、海產又新鮮又豐富的日本吃來得好。日本的壽司師傅為大家親身示範一些壽司的正宗吃法!

一、吃壽司的次序

吃壽司的次序其實也有講究,大原則是從淡味吃到濃味,如果反過來的話,淡味的壽司味道可能會被遮掩。一般來說,白身魚、貝類或蝦的味道較淡,而海膽、吞拿魚或沾了醬料的鰻魚、各種軍艦的味道會較濃。

以剛剛提及的 8 碟壽司為例,師傅建議進食的次序應該是:

1. 縞鰺 2. 魷魚 3. 牡丹蝦 4. 金目鯛 5. 海膽 6. 魚子 7. 吞拿魚 8. 穴子 / 海鰻

二、醬油不要混芥末

其實芥末原本是製作壽司時已經預先放在壽司當中,因此在日本的壽司店裡,通常只有提供醬油,沒有另外提供芥末。而很多人經常把醬油和芥末混在一起,其實看在日本人眼裡,反而覺得很不適合。不過現在,很多壽司店都是另外提供芥末,可以夾一點芥末放在壽司上。

三、用手吃壽司

傳統上壽司其實是用手拿起來吃的,因為用筷子夾壽司會較易弄散。首先用拇指和中指輕輕夾住壽司的兩邊,然後把食指輕放在壽司上面拿起,重點是要輕力,以免弄散壽司。

當然,有些人不習慣用手直接接觸食物,用筷子夾其實亦無不可。

四、用刺身蘸醬油

無論你是用手還是用筷子,切記要用刺身的一面蘸醬油。如果是軍艦壽司,可以直接把醬油滴在食材上,或是夾一片生薑,用生薑來把醬油蘸到刺身上。

無論如何,絕對不能用醋飯來蘸醬油!醋飯容易吸收過量醬油,無論對醋飯抑或壽司的味道都會造成破壞。

刺身和醋飯合而為一才是壽司,把刺身和醋飯分開,簡直是對壽司師傅的最大侮辱,萬萬不可。

五、一口吃掉壽司

每件壽司其實都做成適合成年人一口吃下去的大小,所以不要分開兩個口吃,一口吃掉它吧!

六、 壽司與壽司之間吃生薑

生薑有闢味、清潔口腔的作用,吃下一件壽司之前先吃一片生薑就最好不過了,這樣才能品嚐到每件壽司的最佳味道。

七、壽司配清酒

吃西餐要配紅酒、白酒,吃壽司當然要配清酒。和西餐配酒的原理一樣,選擇清酒時,應該以較淡身的清酒配味道較淡的壽司,味道較濃的壽司則應選擇較濃郁的清酒。


Yolanda小姐的Fun享記

其中有說到米其林10秒規則的,現實中有!但是現在幾乎不存在。。。。(內心獨白其實是,我花了上千塊吃頓壽司,給啥都吃啊。。。還留給你。。。哈哈哈哈)

在日本,據我自己體驗過的,就2個不同:貴的和便宜的。

一般高檔的餐廳才規矩多,但其實在這些地方吃壽司,注意3個點就可以了:

1、點菜,你可以就點自己喜歡的,但也要點廚師拿手的,給點面子啊。。。然後、然後然後、卷類的壽司你要放到最後點。。最後點。。(因為考慮到你可能吃不飽的原因。。。。。哈哈哈哈。。。。。其實不是,這是硬性的規定)

2、原則上,上桌的壽司需要用手拿著一口吃掉 ,不過用筷子和手真的都是可以的。不要以為壽司之神的店規定要用手,就以為所有高級壽司都是要用手來吃,又不是神奇的印度料理。。。

3、沾了醬油,不要上下抖!!!! 就是沾多了,要甩點掉的那種。。。要等著自然滴落。。沾醬油分2種情況:壽司飯堅決不能蘸著醬油吃;魚類,白肉類、海殼類壽司,就沾魚肉最厚的那一部分,而不是沾米飯。其實大部分廚師都已經處理好了,根本不需要沾的,如果喜歡日本醬油那一口,可以沾一點。

便宜的壽司就有很多種了,迴轉啊什麼的,便宜普遍。這些壽司隨便怎麼吃了啊~管你沾不沾醬油芥末,用不用手。

最後我來回答一下,如果是第一次去日本的米其林壽司店,怎麼樣才不尷尬!

1、預定,這是必須的。沒有哪家好的壽司店,臨時去都是有位置的。

2、位置,最好的就是正中間的位置,方便和廚師交流,帶朋友去可以讓給朋友。所以第一次你可以坐邊上,看看邊上的人怎麼吃。

3、不要老是拍照。。。。先拍照後吃飯的習慣在哪都要控制點。。。

4、壽司廚師做好壽司後不能長時間放著,而應該立即吃掉。。。


大大大吃貨愛美食

寫在前面:本文只是篇入門指南,如果你已經對日料頗有了解,恐怕今天這篇文章用處不大。

但是歡迎你留言來交流喲~畢竟粉絲才是最好的老師。

本文要義:讓你對壽司瞭解多一點。

本文真•要義:讓你學會如何「第一次去貴壽司店,但裝作經常去的樣子」

(以下「○」後接的,就是裝作經常去的基本方法了。)

▲文中部分截圖來自紀錄片《壽司之神》


在講方法之前,要先囉嗦解釋兩三句。

這篇文章只是好玩兒,畢竟吃飯是一件自由開心的事情,全按套路來,難免有點無趣。

但我想,總有些場合,你或者性格內向,擔心尷尬,或者面對喜歡的女孩子,想要很懂的樣子,一定能用得上這篇文章。


嚴肅認真的老司機裝腔攻略分割線


1st|去壽司店之前,你需要知道


喏,首先,要去貴壽司店,肯定得明白怎麼判定貴壽司店啦。

第一,整個菜色以壽司為主,Omakase(即無菜單料理)更佳。

【Omakase,英文為I will leave it to you,由廚師按照當天食材配菜,你只需要把自己交給他就好】

  • 所以要提前預訂座位,並講明忌口。
  • 如果你再能多問幾句今天有什麼好食材,或者指定特別想吃哪道菜,就……:)

第二,座位不會太多。

一位壽司師傅服務8-10個人基本上是好吃範圍內的極限了,客人太多就沒辦法保證每位都享受到同樣的美味了喲。

  • 所以仍然想強調,訂料理臺的位子是最棒的啦。



2nd|壽司真的只是米飯和魚嗎?


然後呢,要吃貴壽司,先來了解一下壽司的幾個基本概念吧。

醋飯,就是吃壽司時的米飯。它有不同的調味,會有偏甜或偏酸的差別。

魚。壽司上的魚,接下來的篇幅會挑出來單獨說。

  • 不同的魚風味大不相同,第一次吃可以慢慢咀嚼感受。

酒汁。就是主廚的特調醬油汁,吃壽司時會看見壽司師傅刷在魚身上。

  • 吃壽司時是不用再沾醬油的,直接用手拿著吃就好。

壽司姜。薑片講究用當年春天新上的嫩姜,國內壽司店一般用半成品。

  • 在每兩貫壽司之間,吃一片姜去味。就像品酒師在品嚐兩種酒之間要用水漱口一樣。

山葵。這裡必須要提一下,山葵不是芥末,山葵、芥末、辣根,這是三種不同的東西。

日式料理裡常說的wasabi就是山葵,比芥末溫和,有淡淡的辛辣和明顯的清香。

  • 因為山葵的辣味具有揮發性,很難保存,需要現用現磨。所以在貴壽司店裡,就不要像對待芥末一樣對待它啦。
  • 吃刺身時,不要把山葵拌在醬油裡喲~先用筷子挑一點山葵抹在刺身上,再挾著刺身微微蘸醬油,這樣吃味道層次豐富,刺身的味道最佳。

而辣根是山葵便宜的替代品,長這樣。

大家一般看到的一管青芥辣,就是辣根製成的。它的味道更為刺激,大家平常應該都感受過它沖鼻流淚的辣。

芥末則是芥菜類蔬菜包括十字花科的某些植物種子研磨而成,顏色是黃色,仔細回想一下,熱狗上是常用。

接下來是進階版知識,如果你想對壽司有更多瞭解,可以看下去:)


3rd|你再說吃不懂壽司,我要生氣啦


進階版知識只有一個字——魚。

國內壽司店的魚一般都是進口的。

剛剛過去的2016年,是上海和日本長崎締結友好城市的20週年,所以國內只有上海能從長崎進口大規模新鮮食材,而國內其他城市呢,基本是從上海再運過去的。

——所以人們常有一個認識,認為上海的壽司代表著國內最高水平。

(另外,我們福建地區也能捕捉到鮮度很好的貝類、蝦和章魚,這幾種食材上並不遜色於日本呢)

除此之外,我也常常收到一個問題:吃不慣生食,怎麼才能吃得懂刺身(或壽司)的美啊?

喏,多吃多試。(感恩我們壕公司餵我吃了很多家日料……)

如果沒有壕公司餵你,你又不壕,記好了,我要劃重點了。

要吃懂刺身(或壽司),對壽司要有一些基本的瞭解。

日本很講究「旬」這個概念,也就是中國人說的「時令」,瞭解哪個季節有哪些魚,以及這些魚的特點,是吃懂的一大關鍵。

  • 喜歡看書的同學可以看藤原昌高的《壽司圖鑑》,比較全面。
  • 如果覺得看書太學術,看看漫畫《將太的壽司》也很好。

基本瞭解之後,你會知道,有些魚啊,它一看就好吃——有光澤,顏色不太過鮮豔也不暗沉,有彈性。

再有,有些壽司吃一口就能判斷壽司店的水準了。

  • 嘗一嘗發光魚類(如竹莢魚、秋刀魚、青花魚、小鯽魚),發光魚類非常非常容易腐敗,且易帶腥氣,所以調味很難又很重要。如果發光魚類也好吃,說明這家的調味不賴。
  • 嘗一嘗金槍魚赤身(紅肉部分),國人一般會更喜歡金槍魚大腹,油脂香而醇,而赤身會有清淡的酸,如果赤身也好吃,鮮味又濃郁,那就挺難得的。
  • 嘗一嘗海膽。海膽這種東西可嬌貴啦,離了水就開始化,如果海膽壽司也好吃,至少證明店家原料把控得不錯。

最後幾個小建議。

  • 遇到一個Set裡覺得好吃的,不妨加點一份。
  • 花的錢除了吃到好吃的,還必須有好的體驗。有些方式確實能讓壽司的味道更佳,讓你能更好地享受壽司。但如果你不喜歡,那……尊重自己意願就好啦。

謝謝你看到這裡~既然你看到這裡了,決定掉落一個廈門日料餐廳推薦禮包給你,學會了怎麼裝老司機,讓我們裝起來吧。

  • 輕鬆怡然又會給你味蕾驚喜的菡壽司(可以戳),會是你頭一次嘗試Omakase的優選;
  • 壽司用來品嚐遠遠比用來談論有趣的多,牛壽司(可以戳)就這麼告訴我;
  • 廈門日料界的老炮兒竹田(可以戳),可也是海膽軟糯清甜的所在(雖然它並不是專門的壽司店,但餐品至甜品也都不錯)。

吃得開心~新一年,跟傲客一起在吃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吧XD


傲客城市菜單

首先,由於壽司本身的形狀問題,壽司要怎麼送入嘴中就有很多規矩。

拿壽司時不能用力抓,一定要輕拿,這樣不會使壽司散掉。如果要用筷子夾的話,要注意正著夾,斜著夾的話也容易散掉。

正經的壽司店都有醬油和生薑片,怎麼使用這兩者也有很多規矩。

醬油不是讓你蘸的,而是要刷在壽司上的,千萬不要用手拿著壽司去蘸醬油,會很尷尬的。醬油刷在壽司的表面就好,千萬不要碰到米飯,這會破壞壽司的整體味道。

生薑片的話,並不是同壽司一起吃的,它的作用是“解膩”,避免吃太多壽司造成味覺的麻木。

吃壽司最最重要的,一定要一口吃完,不大點的一個東西,就沒有必要一口一口的品嚐了。這樣只會被別人認為你是“土鱉”,而且壽司會散掉,吃相也不好看。

專門的壽司店有一個很獨特的傳統,那就是“十秒鐘原則”。

新做的壽司放在你面前,如果超過十秒鐘你還沒有開動,那麼你就沒有這份壽司的享用權了。不管這個原則嚴格不嚴格,還是不要隨便嘗試。

吃壽司還有一個規矩,大家在電視劇裡應該也注意到過,很多日本料理通用的規矩。

壽司應該由味道從輕到重開始品嚐,享受那種循序漸進的感覺。就是先吃其他壽司,甜壽司最好放在最後吃。


哏兒都事兒

  • Q:蘸料有什麼講究?

    A:地道的食客不會把芥末和醬油混在一起,其實大多數師傅會在壽司裡內置芥末和必要調料,像烤星鰻壽司這樣帶醬的,就不需要調料了。

    如果你特別喜歡芥末,可以夾一點放在魚生三分之一處,再啊嗚一口。蘸醬油的時候,用魚生去蘸,儘量避開米飯,這樣才不會蓋住壽司醋的香味。

  • Q:壽司入口有什麼講究?

    A:如果真的要裝出很懂的樣子,記得45度抬頭後,把壽司一口吃掉(一定要一口吃掉!),這樣魚生和壽司米的組合才不會被打散,師傅事先做好的調料(夾著的芥末)也不會掉出來。

  • Q:什麼叫“壽司的十秒鐘規則”?

    A:並不是要等十秒再吃,而是說,在師傅做好壽司端上來的十秒裡,一定要把它一口吃掉,因為過了十秒,殘存在壽司上的、師傅手的溫度就會消失不見(聽上去好像師傅的腦殘粉)。

  • Q:吃壽司有什麼順序規定嗎?

    A:其實所謂壽司的禮儀都是為了讓大家吃得更好啦,順序也是一樣,只有從清淡到重口這樣的順序才不會讓前一個壽司的口味蓋過了後一個。卷壽司應該要最後吃喲,因為傳統的卷壽司內容簡單,就是吐拿魚或黃瓜,是給沒有吃飽的人當米飯一樣填肚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