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不知不覺就又到了個新節氣,聽說今天好些地方落了雪,包括南方。北京還是這樣乾冷著,但氣溫斷崖式驟降,總讓人忍不住要吟出這句詩來了: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最近發現了一家小酒館,跟三倆好友聚過幾次。不過今天天氣嚴寒,準備就看看照片回味了。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古代文人愛喝酒,尤其愛在雨雪天飲酒。“煮酒論英雄”這樣是氣概非凡,但也有許許多多難抵寒意的“三杯兩盞淡酒”。

也不知是不是古代文人多聚集於江南,黃酒、梅酒總是最常見的搭配。薛寶釵勸賈寶玉“酒要溫著喝”,也是秋冬季節裡通過飲食取暖的方式之一。

吃螃蟹必配溫黃酒,古人的智慧裡早就知道螃蟹屬於“性寒之物”,必須要跟溫過的黃酒搭配才能下肚,我覺得也是種人文藝術了。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寫過酒的詩人很多,我印象最深是陶淵明和李白。兩種不完全一樣的風格,但似乎隔著時空又有了重疊,都是放蕩不羈愛自由。

陶淵明寫“何以酌我情?濁酒且自陶”,也寫“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他很愛喝酒卻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常常沒酒喝卻也有老友送酒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千百年來不知道被多少人豔羨過。後人有說陶淵明喝酒、隱居都是逃避,但我想,他也許不過是很愛酒而已吧。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李白寫酒的詩句就更多,自稱“酒中仙”,動不動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民間傳說中李白藉著酒勁寫過許多詩,那種放浪形骸到現在都能想象出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李白,可能有點誇大酒量;而“斗酒詩百篇”的李白,我覺得應該基本屬實。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自然古人喝酒也有跟現代人相似之處,即所謂的借酒消愁。曹操很早之前就寫過“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白居易又說“憑君勸一醉、勝與萬黃金”。

但李白其實也發現了,喝酒消愁不靠譜啊:“舉杯消愁愁更愁”,一醉解千愁很多時候也許只為了睡著就忘事吧,誰知道,喝多了往往更加睡不著呢。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而很多時候普通人喝點酒,卻可能跟揹著酒葫蘆去打酒的林沖更像吧。風雪夜屋舍寒冷,喝點酒去去寒,實際是人體對於天氣變化的本能追求。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有火爐、有好酒,還有能共飲的好友,白居易這短短的二十個字,已經把寒冬裡那點暖意都寫盡了。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