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养小龙虾,托起产业脱贫大梦想


稻田里养小龙虾,托起产业脱贫大梦想


碧小福说

“我不仅要扶贫,还要带你们致富!”


产业扶贫,稻虾田里干活忙

6月,天已经热了起来,太阳烤着稻虾田,蒸腾着水汽,那种闷热让人却步。

秦发林在田间焦急的踱着步。该插秧了,秧苗都一捆捆的放好在田边,可是却找不到人来插。眼瞅着太阳越来越高,秦发林两颊不停地滚落汗珠,也不知道是热的,还是急的。

昨晚下工的时候,很多农户都说太热太累,明天干不动了。确实,现在都是机插,秦发林能理解大家的辛苦,可是这是稻虾田,为了养好小龙虾,必须得手插。大家都不来,没人插秧就麻烦了。没办法,自己能干就先干点吧,秦发林挽起了裤腿准备下田。


稻田里养小龙虾,托起产业脱贫大梦想


▲秦发林和他的小龙虾

“哟,老板亲自上啊!”远远的来了几个人,也挽着裤腿。“老郑?你怎么来了?”秦发林有点意外,但更多的是高兴。郑本成是合作社签约务工带动的贫困户,70来岁,身体不是很好。原本只想找点轻活给他干干,但今天他这一副要干活的模样,让秦发林挺疑惑。

“这天气你干活我不放心啊。”秦发林是个爽快人,有啥说啥。“我这一把老骨头,你都来雇我们,挑轻活干还给工钱,我人老但心里清楚。现在愿意插秧的人少,你不用谢我,你是老板。”老郑把鞋子脱下来,捞起一捆苗,“我怕自己干活慢,所以把门口几个早上干完活的都叫来了。工钱你要给足啊。”说完就下了田,弯下腰干起活来。

秦发林挺感动,道:“那是一定的,中午管饭!”他没想到,自己原本只是把扶贫当做一件行善积德的事情,没想到真在关键时候帮了自己一把,也让他和家门口的老伙计们把交情越扶越深。

“虾稻共作”,小龙虾带动大产业

秦发林今年49岁,家在舒城县千人桥镇韩桥村。原先是个普通的本分农民,有几亩鱼塘,散养了一些鱼,主要收入靠种地,再就是帮别人犁地。夫人周晓华在附近工厂打零工,工作也不稳定。

不知从何时起,小龙虾爬上了中国人的餐桌,成为大街小巷餐馆里的“时令美食”。麻辣的、蒜香的、油焖的、蒸的、卤的、炒的,各种口味的小龙虾,让小龙虾养殖成了热门产业。

稻田里养小龙虾,托起产业脱贫大梦想

▲美味小龙虾

这让秦发林眼前一亮。小龙虾市场火爆,销路不愁,利用村里稻田的浅水区和冬闲期养殖小龙虾,变水稻单一种植模式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秦发林已承包有150亩虾田,还和周边农户合作建设了500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现在正积极申报绿色标志。夫人现在也不用再去打零工,只要在家里管理虾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