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十三歲在家自學,十七歲出門闖蕩社會!

十三歲的南懷瑾,私塾唸完了,該讀的書都讀了,小學也念了,倒數第一名,那時候叫“揹榜”,拿了個肄業證書。下一步怎麼辦?父親說,不要上學了,交不起學費。上中學,樂清縣還沒有一所中學,要到溫州去上.但家庭經濟的狀況又無力負擔,那時侯,供養一箇中學生.不是一般家庭所敢奢望的,比現在供一個大學生還難,何況家裡剛剛被海盜洗劫一空。父親叫他學一門手藝,當地有一位木雕藝人,遠近聞名,南老師覺得木雕很好玩,但一輩子幹這種事,不幹。父親又叫他去學生意,到人家商店 裡當學徒,南老師也不幹,他不能反抗父親,他反抗父親的唯一武器是眼淚。父親說一次,他哭一次.硬是不願意去學生意。父親說了三次之後,拿他沒有辦法,只好由他去,在家裡讀書自修好了,反正年紀還小,家裡還養得起他。

南懷瑾十三歲在家自學,十七歲出門闖蕩社會!

在家自修這三年的時間裡,南老師讀書的範圍更廣了。家裡的藏書不少,《史記》,《文選》,《綱鑑易知錄》,還有唐詩宋詞等等,南老師都翻出來讀了個遍。《紅樓夢》,《三國演義》,《水 滸傳》以及武俠小說,這些“閒書”、“野書”也都想辦法弄來看。父親對這個獨子,有嚴格管教的一面,同時,對他的培養還是很用心的。父親給他請來一個老師,名叫葉公恕,葉先生古文底子好.又通現代學問,一個月來家裡兩三次,從他那裡南老師知道了孫中山、康有為,還有外國的林肯、華盛頓、興登堡。卡內基的傳奇故事。

在家裡自修,總是容易懶散。父親認為環境不好,就把他送到家廟裡去讀書。南氏家廟建在附近的山上。離家大約有五六里地.廟裡安放南氏先祖的牌位,每一代裡選派一人看管; 平時.這裡是人跡不到的地方,只有在過年過節或婚喪嫁娶的時候,後代才會到家廟去祭拜祖宗。父親把南老師送到家廟讀書,平時不准他回家,隔三差五給他送一些好吃的東西.按道 理,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而且還是一個獨子,當時一般的家庭總是把他拴在身邊;而南老師父親這種獨特的管教方式,也許是南老師日後那種特立獨行、桀騖不馴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家廟的環境確實很好,廟裡一片幽深,陪伴他的只有一個又呆又瘸的公公;廟外.有清澈的溪流,有山花,還有美麗的裴翠鳥。南老師在這裡讀書,讀中國的歷史,讀中國的地理,他的思 想可以自由馳騁,他立志要當一個“大人物”。儘管他對外部世 界的形勢,什麼歐洲風雲、國共兩黨的鬥爭,他都是模糊一片, 因為這個小地方的人還是過著古老、寧靜的生活。

南懷瑾十三歲在家自學,十七歲出門闖蕩社會!

十七歲是南老師人生歷程上的一個里程碑。也許是書讀 多了,他不願意侷促在家鄉這個小小的地方,他要出去闖天下,他要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他的這個理念非常強烈,沒 有誰能理解,也沒有誰能阻擋,可能只有上天知道。還在他少年時代,南老師在家鄉附近的一個道觀抽過一支籤;過了幾年,在一個廟裡又抽了一支籤、抽籤這種東西,屬於迷信騙人的東西,講得好聽一點,屬於神秘學的範疇,本不足以拿來當真;但南老師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抽到的這兩支籤竟完全一樣.這確實有點神秘色彩了。這個籤語說:

脫卻麻衣換綠衣,

恰如揚柳遇春時。

飛騰要取蟾宮桂,

許折東南第一枝。

這個籤語可能對南老師的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南老師不是一個迷信的入,但籤語中的蟾宮取桂、折“東南第一枝”,對他無疑是一股強大的動力,鼓舞著他,鞭策看他,一輩 子自強不息。過了幾十年後,南老師經常向人談起這個籤語,頗有幾分津津樂道之狀.說自已的一生經歷被這個籤語說準了.我沒有請他詳細解釋這幾句話,“脫卻麻衣換綠衣”,“綠 衣”大慨是指他曾經芽過軍裝;“麻衣”相當於“布衣”,是古時平民、學子穿的衣服。至於從蟾官裡取得什麼桂.“東南第一枝”究竟指什麼,我從來沒有聽他說起過。

南懷瑾十三歲在家自學,十七歲出門闖蕩社會!

當年,正在他滿懷壯志、雄心勃勃要幹一番大亭業的時候.一位在外地做事的同鄉回鄉度假,鼓動他到外面闖蕩.說杭州浙江國術館是公費,不要錢,還管吃管住,兩年畢業後,分配到各地當武術教官、國術館,是教授武術的學校,這正合南老師的心意,《三國演義》《水講傳》《說岳全傳》以及武俠小說裡的英雄人物,他早就崇拜羨慕;現在有這個機會,自己如果能夠學會十八般武藝,走南闖北.當一個英雄好漢,也不枉活一生、父親的管教,母親的寵愛.沒有能夠攔住他那顆遠走高飛的心,父母只得籌借一筆路費.送他上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