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財平臺“爆雷潮”仍未褪去,仍舊是理財小白的“禁區”!

P2P理財可謂是近些年發展最為“火熱”的理財渠道,年化利率高、收益性強,並且可選擇性多,一時間成為眾多理財投資者或者非理財投資者的“寶貝”,甚至隔三差五還交流一番。P2P理財行業也是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可謂是“飛躍式”發展,幾百家、幾千家、上萬家的膨脹,發展速度十分的快。

但是呢?在高速發展的背景下,P2P理財平臺也是“醜態百出”“漏洞不斷”,更是擠兌風險不斷,平臺倒閉不斷。2016年、2017年、2017年間的“爆雷潮”開始了,成千上萬家在這幾年“爆雷”,很多理財投資者更是本金虧空。

在此背景下,理財小白階段的投資者可以嘗試P2P理財嗎?個人的觀點是:不能。為什麼?

一、P2P理財平臺的“爆雷潮”雖然減緩,但並未褪去。

雖然最為猛烈時期的P2P理財平臺“爆雷潮”算是過去,但不代表著未來P2P理財就完全沒有風險。其實對於P2P理財的方式,可以說是市場融資、剩餘資金去向的優化。但是呢?P2P理財平臺將投資理財的資金投給了一些項目,而這些項目的風險並不能把控,甚至屬於高風險類的投資,信用卻不高。

該爆雷了爆雷,該停業的停業,P2P理財市場應該是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優化才對,怎麼現在還是“爆雷潮”沒有褪去呢。從側面的角度講,P2P理財的“爆雷潮”永遠不會褪去,每年都會存在。為什麼?這源於P2P理財本身的機制。由於P2P理財平臺能夠做到的不僅僅是代銷保險理財、銀行理財等高信用等級的理財,還能夠發一些理財產品,而發出的理財產品可能並不是正規理財,或者說是融資更為貼切。如果把控得當,那麼能夠很好的進行償還。但,要是把控不得當呢?甚至連本金都收不回來。如果在這種機制未改變的前提下,“爆雷潮”永遠不會結束。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什麼呢?是審核。在機制不改變的情況中,審核、複核就變得額外重要,這也是促成P2P理財平臺,呈現兩極化的重要原因。

P2P理財平臺“爆雷潮”仍未褪去,仍舊是理財小白的“禁區”!

二、P2P理財平臺屬於中高風險等級,並不適合理財小白。

如果將P2P理財按照五個風險等級級別: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應該劃在哪一個風險級別呢?就現階段而言,劃分至中高風險等級更為合適。為什麼?中高風險等級的投資標的為:中等風險、中低風險、低風險等級能夠投資的產品,並且可以投資股票、期貨、外匯金融產品佔總資金比例30%以上。而對於P2P理財平臺而言呢?裡面的產品五花八門,甚至有些產品具體投資於什麼都是不清楚的,捉摸不定。所以整體劃分在中高風險更為合適,並且一旦“爆雷”,也是連本金都收不回來。高收益,高風險。

對於中高風險等級,甚至說中等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理財小白還是吃不消的。因為很多的投資方向,哪一款產品,哪一個平臺或者誰為產品經理,特性又是如何的,理財小白沒有著分析的能力。所以,P2P理財平臺的投資,並不適合理財小白。

三、理財小白對於理財的把握程度尚不成熟。

如果在理財行業內投資了很多年,對於各類產品瞭解十分成熟,自己能夠辨別產品風險的強弱,更好的分析產品的特性、特徵。那麼,對於P2P理財來說是可以進行的,畢竟能夠更好的規避風險,可以擴大自己的利息收入。

但是,理財小白具有著這種能力嗎?並不具備。任何的產品主要的投資渠道,甚至理財產品是幹什麼的都分不清楚,風險的大小無法考究。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選擇投資P2P理財,其實就是去碰運氣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對於自己的資金是不負責任的,或者被高利率所誘惑。而越是誘惑,也就越有“爆雷”的可能。

所以說,P2P理財,就是理財小白階段的“雷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