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秋:“確定性”是2019年車企的最大機遇

2018年,圍繞著國六標準,汽車行業動靜不小。絕大多數汽車企業都以準備時間不足為由,反對從2019年起實施嚴苛的排放標準。最終這個標準實施的期限被延遲了。然而,進入2019年,有一個企業的舉措引人注目,那就是廣汽豐田。按國家原計劃的實施日期,對所有在售車型實施國六排放標準。這多少令人有點意外。特別要說的是,我問了周邊許多業內人士是否知道此事,幾乎所有人都表示不知情。

吳迎秋:“確定性”是2019年車企的最大機遇

廣汽豐田的低調是出了名的。這些年來,我們很少看到他們企業的宣傳,除了新產品信息外,其他的新聞宣傳不多見。前不久的廣州車展上,甚至連常規的媒體交流溝通會都取消了。不瞭解汽車行業的人都會以為,2018年廣汽豐田幹得不好。這幾天,很多車企都在曬2018年的成績單,以此向外表露自己在過去的一年中幹得不錯。我卻沒發現廣汽豐田曬出的年單。而事實上,廣汽豐田在過去的一年中取得了接近30%增幅的銷售業績,這個增幅在行業中處於領先位置。

幹得好又低調的企業一定是務實的。在過去的幾年中,廣汽豐田的這種務實從它持續的增長中可以看出。廣豐執行副總李暉說,廣豐成立至今,除釣魚島風波和日本海嘯兩個年份銷售有細小的波動外,其餘每年都保持了向上發展的勢頭。他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聚焦產品與服務上,一頭抓好的產品、過硬的質量,一頭抓消費者、經銷商的服務。據瞭解,過去的一年,廣豐的經銷商網絡盈利水平達到了98%。這與當下一些企業面臨與經銷商矛盾衝突的現象形成鮮明反差。不說不等於沒做,不宣傳並不等於沒做好。回到國六標準這件事,廣豐這種求真務實的企業文化值得為它點贊

。李暉說,將每輛車直接切換到國六,企業花費了不小的成本代價。但他們首先想到的是消費者的感受。李暉說,這點成本是值得的。

關注廣豐的低調務實,我認為對當前汽車行業有價值。

過去的2018年,汽車行業經歷了十年來沒經歷過的負增長。這樣的大背景下,各企業多少有那麼點不適應。我注意到,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過去高增長還會不會再現,什麼時候再來,2019年怎麼幹?更多的企業表面上對年度目標的制定調低了預期,實際上還在觀望等待。很少從根本上反思過去這些年來養成的慣性發展思維。這應該是當前大部分企業的真實存在。

元旦前,很多人在寫新年獻辭。無非是經歷了動盪低迷的車市之後,2019年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份中抓住機遇等等的“俗套”。在我看來,所謂的“不確定性”就是給自己在2019年找藉口、託詞。相反,從現在開始,做好確定性的事將是企業今年能否增長和發展的最大機遇。踏實做回企業最該做、本該做的事。回到企業發展的原點,這句話,我們過去將它稱之為“練內功”!今天有必要重新認識了。就算2019年車市不增長,甚至還可能有略微的下降,那還有近三千萬輛的規模。這個體量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市場都大很多。從這個層面上,我也不贊成有些企業將自己的一點出口數量當作吹噓的資本炫耀,我們首先要看看他在自己家門口這塊“最大蛋糕”上分了幾杯羹?過去我們常說,看一個企業有沒有競爭力,要看其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今天,我們要加上一句:如果在中國市場上不能領先,那所謂的國際競爭力一定不會是真的競爭力。

2019,我們應該提倡做好“確定性”。如果我要寫元旦獻辭,回顧2018,除了要寫汽車行業如何戰勝困難取得不易成績,一定會寫2018大家還是在浮躁中走過了缺少變化的日子。這似乎有那麼一點不近情理,但卻是真話。

做好“確定性”最重要的是心態。這些年,很少有人認為自己的心態出了問題。講心態就是要看是否靜得下來。舉廣汽豐田的例子,是因為他們靜下來了。前些年,有些企業出現了快速增長,就覺得自己做的一定比別人好。那個時候,廣豐也增長了,只不過增幅沒那麼明顯。其實廣豐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前進。今天,當大家都感受到市場壓力的時候,廣豐反而“跑”起來了。這與他的“靜”一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同樣,實施國六這件事,表面上看廣豐可能有些經濟損失,實際他是在那默默算著另一本賬。只有真正靜下來,才能看清市場,讀懂消費者。這個道理應該成為各企業在安排2019年工作時好好思考的事。踏踏實實做回原點,企業是吃不了虧的。

對那些有實力的汽車企業來說,2019年的車市沒那麼難,更沒那麼多變化,那麼多的所謂不確定性。做好“確定性”是最大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