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了300年的牛頓箴言

300多年來,科學家牛頓(IsaacNewton,1642-1727)一直幾乎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最典型的展現,就是十八世紀英國偉大的啟蒙主義詩人亞歷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的雙行體讚美詩:

自然和自然律隱藏在黑暗當中;

上帝說,讓牛頓去吧!於是一切大白於天下。

被誤讀了300年的牛頓箴言

1689年的牛頓畫像

Byafter Godfrey Kneller - http://www.newton.cam.ac.uk/art/portrait.html, Public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7337

牛頓不但在科學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甚至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而且,他還留下眾多耐人尋味的箴言雋語。比如,在很多地方,甚至包括中國的許多學校裡,都能看見牛頓的那句著名箴言:“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被誤讀了300年的牛頓箴言

經常可見的牛頓語錄

這句話已成為千古名言,言簡意賅、意味深長。不但表明了牛頓的偉大功績,同時也表現出他的謙遜態度。由此,不難為世界塑造出一個完美無暇的偉人牛頓。甚至,還衍生出非常勵志的巨人肩膀系列。

被誤讀了300年的牛頓箴言

巨人肩膀系列之一

但是,認真翻檢歷史,卻發現牛頓這段話的原初涵義並非如同字面上的理解那麼單純和完美,其中有一些情節,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有意或無意的過濾掉了,最終造成人們對這段話的誤讀。

真相的揭示是在1987年。當時,為紀念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300週年,英國劍橋大學邀請全世界頂級科學家參加,組織了一系列隆重的紀念活動。在其中的一次會議上,來自美國加州利克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約翰·福克納(John Faulkner),根據對相關歷史文獻的仔細研究,對牛頓那段箴言的原義做出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新解釋,從而顛覆了人們對於牛頓那段名言的傳統理解。

被誤讀了300年的牛頓箴言

天文學家約翰·

福克納

牛頓一生中與人發生過兩次重大的學術爭論,一次是與同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的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關於光學問題的爭論,另一次是與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關於微積分優先權的爭論。

被誤讀了300年的牛頓箴言

羅伯特·胡克 By Rita Greer, 2004.

與胡克的爭議,起源於胡克對牛頓提交給英國皇家學會一篇關於光和顏色論文的質疑。雖然牛頓因為數學方面的傑出表現,在1669年,當他只有26歲時就擔任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盧卡斯教授職位,但他為皇家學會認可卻是因為他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製造技術的緣故。所以他在1672年才被皇家學會接納為會員,而此時,胡克早已是資深會員,並且還充當著學會的“實驗掌門人”角色,並被公認是學會里的光學專家。牛頓加入皇家學會後,提交了一篇有關光和顏色的論文,結果被胡克以某種居高臨下的方式加以質疑和批評。胡克的評論及其態度,深深的刺激了牛頓的自尊,因為牛頓本來就是個極度自負甚至自傲的人,如何能接受如此的羞辱?但牛頓同時也具有怯懦的個性,在胡克的諷刺下,他退縮了,幾年中都不再與皇家學會發生聯繫,但在心裡應該已經埋下了對胡克怨恨的種子。

1675年,當牛頓聽說胡克似乎已經接受了自己的顏色理論,於是又鼓足勇氣向皇家學會提交了第二篇論述光學的論文。而胡克立刻開始在公共和私人兩種場合都發出尖銳的批評,說牛頓向學會所陳述的這些觀點,其實都不是原創,而是直接偷竊自他(胡克)的工作。牛頓則嚴正地拒絕了這種指控,反唇相譏說胡克自己的工作其實不過是對於笛卡爾思想的臨摹而已。

兩人的爭論都是通過學會秘書以公開信的方式進行,牛頓的那段話,就是在給學會秘書的信中寫下的。其原話是這樣說的:“What Des-Cartes did was a good step. You have added much in several ways, & especially in taking ye colours of thin plates into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ye shoulders of Giants.”(“笛卡爾的所作所為是一個好階梯。你也已經在若干途徑上做了很多,特別是將薄板色散加以哲學式的考慮。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需要註明的是,在寫下這段話的時候,牛頓關於萬有引力和力學三定律的工作還沒有最後完成,更沒有公之於眾。巨人肩膀之說,應該針對的只是與胡克所爭論的光學問題。

福克納認為,為解決彼此間具有公共影響、關係個人名譽的爭執,牛頓的這封寫於1675年2月的信件是一種正式文字,而不是私下裡的便條。所以在遣詞造句上,他必然是十分謹慎小心,經過了仔細推敲的。

此外,通過對牛頓和胡克同時代人,包括胡克的朋友相關材料的仔細研究,福克納認為胡克毫無疑問是個比較矮小、甚至還有點駝背的人。在此背景下,牛頓信中有關巨人的句子就非常引人注目,明顯有著非同尋常的意味。

結合這些背景,福克納認為牛頓的信中必定包含了一些潛臺詞,並非只是字面所表達出來的意思。如果把這些潛臺詞都寫出來,似乎就可以這樣來解讀:

“笛卡爾的所作所為是一個好階梯(潛臺詞:他在你之前就做過了)。你也已經在若干途徑上做了很多,特別是將薄板色散加以哲學式的考慮(潛臺詞:你所做的無非也都是遵循著笛卡爾的指引而已)。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牛頓在使用巨人這個詞彙時首字母G是大寫的。潛臺詞:我的研究除了古人外不借助任何人,至少不用藉助如你這般的侏儒矮子)。”

由於福克納的考證工作依據了大量的原始資料,且進行了嚴謹的甄別分析,所以其結論是有較強說服力的,因此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至此,牛頓這段箴言的真相終於大白於天下。貌似謙遜的話語,卻原來包含了如此複雜的譏諷內涵。

當然,還原牛頓著名箴言的歷史真相,並不是為了抹殺牛頓作為科學家的歷史功績,事實上誰也無法撼動他在科學史上的地位。但,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人而不是神,也會有人人都有的形形色色的個性,有人的優點和缺點。即便是偉大如牛頓這樣的科學巨匠,也不例外。而且,一個不那麼完美的、活生生的牛頓,才是更可親可敬的牛頓。

研究這段歷史的福克納,原是一位專業天文學家,其研究領域主要是恆星的結構與演化。對科學史,特別是牛頓歷史的研究,只是他的業餘興趣。有趣的是,他發現在恆星的演化過程中,那些熠熠閃光的恆星,只有通過站在白矮星肩膀上的方式,才能最後演變為巨大的紅巨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