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You jump, I jump”,《泰坦尼克號》上傑克和露絲譜寫了一段跨越生死的絕美愛情。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每個人都會死去,但不是每個人都曾經真正活過”,《勇敢的心》裡英雄威廉·華萊士喊出了對自由的渴望。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如果我不堅持自己的信仰,我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血戰鋼鋸嶺》中軍醫戴斯蒙德·道斯忠於信仰為戰友換來了生的希望。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觀眾在欣賞這些銀幕佳作的時候,常常會聚焦於演員、導演這些“明面”上的東西,往往忽視了其背後的核心操盤手。而以上這些影史經典,其背後都站著一個人——製片人比爾·麥克尼柯(Bill Mechanic)。

比爾的標籤非常多:好萊塢王牌製片、迪士尼發行總裁、福克斯影業主席兼CEO、第82屆奧斯卡頒獎晚會總製片、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這些身份,每個單獨拎出來都是一段佳話。最近正好有一檔專注於挖掘好萊塢電影工業體系的深度訪談綜藝《好萊塢工匠》,已推出至第五季,主持人吳靖萱便採訪到了比爾,揭開了他不為人知的傳奇一生。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出生於工業城市底特律的比爾從小就有著一個電影夢。在當地的密歇根州立大學上學期間,他主修的是英語專業,在當時的一門新聞課上,老師要求大家發表自己的文章,比爾很巧妙地避開了一些硬新聞報道,熱愛電影的他順勢寫了一篇影評。

沒想到當比爾把文章寄到報社時,引起了著名影評人小杰克·埃普斯(Jack Epps Jr,《壯志凌雲》編劇)的關注,親自打電話邀請他到報社寫影評。比爾漫長的電影生涯也就此起步。

在報社做了兩年影評人的比爾收穫了不少自信,期間有讚譽也有詆譭,但他都表現得非常強勢:“當你在經營一個工作室時,你必須做一些不受歡迎的事情,如果你關心別人對你的看法,你已經落後了一步”,這也是比爾以後成為製片人不可或缺的一項品質。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這段經歷幫助他成功進入南加大電影學院攻讀碩士學位,進行劇本創作的學習,《血戰鋼鋸嶺》最初十版左右的草稿都是出自他之手。在此期間,比爾認識到自己沒有當導演的能力,但有講故事和統籌規劃不同事務的天分。基於對自己的深刻了解,比爾也明確了成為製片人的目標。

從1984年開始的十年裡,比爾就職於迪士尼,擔任國際發行和全球視頻總裁,負責監督國際院線發行、全球家庭視頻和全球收費電視。

從迪士尼離開後,比爾於1994年開始擔任福克斯電影的主席兼CEO,大包大攬負責了福克斯的家庭視頻、製片、營銷、發行、付費電視和國際市場等近乎所有業務。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當時的福克斯,是好萊塢六大里最弱的,產出的作品非常少,公司上上下下迫切需要一場改革。比爾到任後,最主要的就是吸納了不少新的編劇、導演、演員及其他熱愛電影的人才,保證了整個製片廠的活力。

為了提升品牌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比爾還在原有福克斯電影的基礎上,分別成立藍天工作室、福克斯2000和福克斯探照燈三個廠牌,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影片展開精準發行。

藍天工作室的出現,讓福克斯在動畫領域有了叫板迪士尼、皮克斯和夢工廠的可能,最出名的當屬《冰河世紀》系列,累計全球票房已經超過32億美元。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福克斯探照燈,主要參與制作和發行獨立電影、英國電影、喜劇片、恐怖片和非英語電影,基本都是奧斯卡熱門,如《黑天鵝》《陽光小美女》《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三塊廣告牌》等。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另一個廠牌福克斯2000專注於將小說改編為電影,參與出品的作品包括《搏擊俱樂部》《隱藏人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與歌同行》等。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2017年上海電影節曾推出“FOX 2000:從紙墨到光影”展映單元


當然,想要在六大中保持競爭力,還是得需要一些主流商業片來撐場。從1995年開始,福克斯電影陸續推出《虎膽龍威3》《獨立日》《泰坦尼克號》等叫好又叫座的大製作。

在比爾任職期間,福克斯出品了當時影史最高票房十部影片中的六部,獲得了72項奧斯卡提名,其中包括5項“最佳影片”的提名。1998年更是全面統治,拿下全球票房第一名,翻身成為領頭羊。

這其中貢獻最突出的當屬家喻戶曉的《泰坦尼克號》,這部愛情片在北美共拿下6億美元,全球更是達到21.8億美元,至今仍僅次於《阿凡達》。2012年轉製成3D後,在內地輕鬆拿下9.5億元,位列年度票房第2,可見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熱衷程度。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別看《泰坦尼克號》在映後風靡全球,在拍攝期間卻是飽經波折。

一開始製片廠裡很多人對導演卡梅隆都持懷疑態度,聯想到他之前的作品《終結者》系列和《異形2》,認為其在男性為主導的科幻片領域絕對是“頭號種子”,但面對《泰坦尼克號》這樣細膩動人愛情片,成片效果難以捉摸。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最重要的一點是影片成本居高不下,開工後曾經一度沒人知道要花多少錢,什麼時候能拍完,這讓投資方揹負了巨大的心理負擔。比爾也跟卡梅隆來來回回有很多爭執,甚至每週都要面臨被開除的可能,加上媒體施加的輿論壓力,似乎外界所有人都在等著看《泰坦尼克號》的笑話。

在長達5年的拍攝製作後,超支6000萬成本攀升至2億美元的《泰坦尼克號》終於如願啟航。在最開始測試放映的時候,比目前的成片還要長39分鐘,但只有三個人去上廁所,而且還都是快跑著,生怕錯過一些鏡頭。

這一切給了比爾很大的自信,而《泰坦尼克號》也用亮眼的票房成績回報了他的堅持和信任。

比爾留給福克斯的另一大財富,是在當時漫畫行業極度式微之下買定漫威的《X戰警》系列版權,如今來看,不得不佩服比爾的“先見之明”。要知道在當時的好萊塢,漫改電影可不是個好生意。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從小就喜歡漫畫的比爾很好地將自己代入到《X戰警》漫畫中,從這些超級英雄身上看到了與現實世界相關聯的點,比如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有自己的性格缺陷,所以他堅信一旦這些作品拍成電影,能很好地引發大眾的共鳴。

為了一改當時大家對漫改電影的不屑,比爾在第一部《X戰警》中,最先敲定了兩位老戲骨——飾演萬磁王的伊恩·麥克萊恩和飾演X教授的帕特里克·斯圖爾特,就是想給觀眾一個“下馬威”:他們都是很好的演員,好的演員不會做傻事,所以你們應該相信電影的品質。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這個系列的核心主角金剛狼一開始並不是休·傑克曼,之前框定的兩個演員一箇中途退出,另一個在拍其他電影時受傷,為了確保拍攝進度,比爾不得不開始重新物色其他人選。

因為並不想選已成名的演員,所以比爾看了大量的試鏡錄像帶,最終選定了休·傑克曼。後者當時主要活躍在戲劇舞臺上,獨特的氣質讓比爾非常欣賞。事實證明,比爾的眼光非常獨到,休叔也憑藉著在一部部《X戰警》中的出色表現,成為觀眾心目中無法替代的“金剛狼”。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某種程度上,比爾可以算是休叔進軍影視圈的伯樂了。

2000年從福克斯離職後,比爾主要通過自己的獨立電影公司Pandemonium Films製作影片,比較出色的包括定格動畫《鬼媽媽》和戰爭片《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可能是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一部作品了。2016年中國上映後拿下4.2億票房,在隨後的奧斯卡頒獎禮上更是獲得4項提名,並最終將最佳音響效果和最佳剪輯收入囊中。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但少有人知道,這部影片早在上映前16年就已經開始籌備了。影片結尾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片段是比爾看到的第一段影像,也由此激發了他拍攝電影的興趣。

劇本其實老早就已經完工了,但想要把它真實地拍攝出來卻非常困難。

首要的問題就是資金,一開始拿到劇本改編權的投資方對影片並不抱期望。因為2006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攝了一部同為二戰題材的影片《父輩的旗幟》,但市場反響並不好,這讓投資公司打了退堂鼓,甚至計劃拍成一部PG-13級的電影以爭取更多受眾。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父輩的旗幟》


但比爾認為,只有按照R級片的標準去拍攝,才能真實地展現戰爭的殘酷,讓觀眾更好地走進戴斯蒙德·道斯,去理解他的信仰。

為此,比爾花了不少氣力讓那家投資公司將劇本重新賣給他,然後自己開始努力籌集資金。

好不容易在資金到位後,選導演又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因“反猶言論”被好萊塢幾近封殺的梅爾·吉布森曾兩次拒絕出任此片的導演。基於兩人在《勇敢的心》中的合作經歷,比爾始終認為吉布森是拍攝此片的不二人選,因為他非常善於用實拍來打造真實的戰爭場面,讓觀眾身臨其境。

拗不過比爾的真誠,在三次熟讀劇本後,有了新感悟的梅爾·吉布森終於下定決心拍攝這部電影。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為了以“純實拍”完成拍攝,梅導要求團隊將電腦特效的使用降到最低。美術團隊在不允許使用3D技術、設計工具、三維動畫軟件的情況下,用黏土雕塑三維模型,再由置景團隊等比還原戰場溝壑。鋼鋸嶺上均採用實景拍攝,尤其是“火燒鬼子”的戲份,是採用特殊火直接“噴燒”真人。

最終梅爾·吉布森用4000萬美元拍攝完成《血戰鋼鋸嶺》,投資只有二十多年前《勇敢的心》一半。比爾對此也頗為“自責”,坦言是因為自己沒能籌到更多的錢,不過雖然電影有些部分沒有拍出他想要的效果,但除了導演和他之外,其他人都很難注意到。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在節目中,比爾對當下電影產業圈的狀況頗有微詞,認為製片廠只關心那些超級大片,會給予他們足夠的預算,而那些沒有續集、沒有IP的獨立影片不得不掙扎生存才有機會走向大眾。

這也是如今比爾堅持獨立製片不依賴六大製片廠的原因,他想要更為寬鬆的創作環境,不讓作品受制片廠干涉。

比爾不僅促成了無數銀幕經典作品的誕生,在2010年,他還擔任奧斯卡製片人,組織策劃了第82屆奧斯卡頒獎禮,在挑選主持人、佈景設計、視頻片段選擇等各個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邀請了史蒂夫·馬丁和亞歷克·鮑德溫兩位擔任主持人,前者是美國著名的“白頭笑星”,曾多次主持一些大型頒獎禮,後者大家就更為熟悉了,正是《碟中諜6》裡阿湯哥的IMF小組的上司。這是二十年來奧斯卡首次開啟雙人主持模式。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兩人在舞臺上就像一對相聲演員,一捧一逗之間將包袱不斷甩向臺下嘉賓。比如說到梅麗爾·斯特里普,兩人提到她是獲得提名次數最多的女演員,但馬丁立刻補刀:“陪跑次數也最多……”逗得梅姨笑得前仰後合。

提到詹姆斯·卡梅隆時,兩人還煞有介事地取出了3D眼鏡,以此來調侃《阿凡達》在技術上的貢獻。


《泰坦尼克號》《鋼鋸嶺》背後的故事,跟正片同樣驚心動魄



在比爾的精心策劃下,該屆奧斯卡收視率更是達到了當時五年來的最高峰。

比爾的腳步從未停止過,在節目中,他還透露最近在籌備一部電影,是跟中國有關的。想知道這部片子有著怎樣的背景嗎?比爾在擔任製片人期間還有哪些趣事?本週四中午12點鎖定騰訊視頻《好萊塢工匠》第五季,聽一聽王牌製片人的心路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