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赢大奖丨用心歌唱,用爱发电,这个合唱团太牛了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成都高新区建区30周年,肖家河街道作为“高新区的起点”,为高新区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居民的生活逐步富裕了起来,辖区企业蓬勃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最受欢迎肖+故事”应运而生。我们将走进肖家河街道的企业、社区、个人,发掘那些肖家河不为人知的秘密,讲述那些就在你身边发生着故事。

在肖家河,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热爱音乐,他们放声歌唱,他们,正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肖家河街道社区合唱团的成员们。

听故事,赢大奖丨用心歌唱,用爱发电,这个合唱团太牛了

如果有人问你是来自哪个合唱团的时候,若你答 “肖家河合唱团”,那么对方一定会敬佩有加。合唱团团长胡文碧介绍,肖家河街道社区合唱团成立于2008年,距今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这么多年以来,他们在高新区、成都市、四川省乃至全国参加了上百场的惠民演出,多次夺得金奖桂冠。而对她而言,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那一年。2012年,他们被四川省文化厅推荐参加在福州举办的第十四届《永远的辉煌》老年合唱节,与全国各地选送的64个合唱团角逐,荣获金奖第四名,并直接进入文化部于2013年在中合唱团山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合唱决赛。

听故事,赢大奖丨用心歌唱,用爱发电,这个合唱团太牛了

胡文碧向记者介绍,目前合唱团有68名在册的团员,年龄最大的已有72岁,而最小的也已经50岁左右了。她说,目前肖家河合唱团的成员并不止是居住在肖家河的居民,还有住在高新区其他地方的团员,甚至有从邛崃专程跑来的团员。她表示,想要进肖家河合唱团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多人通过街道或者团员的推荐来到这里,但是依然也要参加他们组织的“入团考试”。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够加入进来。

听故事,赢大奖丨用心歌唱,用爱发电,这个合唱团太牛了

合唱团里,有两位特别的团员——65岁的黄维庆、63岁的徐维佳,他们是一对夫妻。黄维庆告诉记者,最开始只是他一个人加入了合唱团,从建团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了。因为他的妻子很喜欢唱歌,他也就邀请他的妻子一道加入了进来。不过,这期间,因为要兼顾排练和照顾孙子的事儿,他们也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他们常常是接完孙子放学、回家吃完饭后,便托人帮忙照看着孙子。只有做完这些,他们才会放心地赶到合唱团里进行排练。偶尔,他们也会将孙子一块儿带到团里来。他说:“我们的孙子都已经会跟着唱这些歌了。”

听故事,赢大奖丨用心歌唱,用爱发电,这个合唱团太牛了

60岁的熊军,如今已经是合唱团的团长助理了。回忆起合唱团刚刚成立的时候,她依然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还没有来到这里的时候她便加入了一个合唱团,那个时候只是单纯地随便玩玩。后来,她听说肖家河成立了这样一个合唱团,一方面觉得很新鲜,一方面也觉得自己应该找一个专业的合唱团,便托人打听加入方式,来到了这里。那时,她还没有退休,便帮着合唱团打点内外的杂事。正如同“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一般,这个合唱团便慢慢多了一位“团长助理”。不过,她说,加入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一位深深吸引着她的人物,那便是合唱团的指挥。

听故事,赢大奖丨用心歌唱,用爱发电,这个合唱团太牛了

一位合唱团的成员这样评价道:“我们合唱团的指挥非常的幽默,但在碰到音乐乐理的事情上时也十分的严厉。”成都乐团的指挥曹波告诉记者,当时来到这里也是有着各种机缘巧合。他说:“那个时候,社区需要成立这样一个合唱团,同时社区也有决心要打造一个准专业的合唱团。基于这样的两点,我觉得走到社区,把专业技术奉献给社区,为社区的繁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我们当初的初心。”面对团员们的评价,他表示,他的幽默是性格使然,而他的严厉则是音乐使然。他表示,没有严苛的训练,就不能达到艺术的高度。

听故事,赢大奖丨用心歌唱,用爱发电,这个合唱团太牛了

在最后,胡文碧告诉记者,她非常感谢高新区、感谢肖家河街道对合唱团的支持与帮助。除了场地的提供、资金的支持以外,还有街道的工作人员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们。她说:“如果没有他们,合唱团也不会坚持这么久。”


拍摄 | 李育先 王迎

文案 | 李育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