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12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吃餃子,象徵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冬至日,永興坊全園百餘家非遺商戶打造豐盛的百家餃子宴,為感恩回饋社會,邀請全城百姓、國內外遊客免費品嚐餃子、秀出非遺技藝。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此次“譽滿中國·享西安之冬至日,品百家餃子,秀非遺技藝,惠全城百姓”節氣文化活動是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陝西省商務廳指導,中共西安市新城區委、西安市新城區人民政府、西安市商務局、西安城投集團、新城區文化體育局、新城區文物旅遊局、新城區中山門街道辦事處協辦,新城區文化館、西安永興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此次節氣文化主題活動是大學生美食體驗季重要的一站,冬至這天,永興坊以活態展示非遺文化的方式,不僅邀請國內外大學生、全城百姓親身體驗包餃子、煮餃子,還邀請環衛工、城管等特殊崗位的人們一同享用此次百家餃子宴。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最初的冬至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每年到冬至時節,北方人都會有吃餃子的習俗。據傳,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辭官回鄉,在冬至當天把羊肉、藥物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因飢寒而凍爛了耳朵的鄉親們,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也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便成了今天的“餃子”。至今民間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冬至這天,永興坊三大主樓的廚師長親自“操刀”與來自陝西省11地市107區縣的非遺傳承人,在永興坊牌樓下巧手為全城百姓、國內外遊客呈現一場地道的“永興坊百家餃子宴”。在喧天的鑼鼓聲中,大家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待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大家分成多個小組包餃子,他們個個動作嫻熟,不一會兒一排排不同顏色、獨具個性的餃子很快擺滿了一個個大盤子,有原味兒的、有菠菜味兒的、有太陽狀的、有小魚狀的……整個包餃子的過程中,人們歡聲笑語不斷,相互切磋包餃子的技巧,彼此比較著餃子的形狀,活動現場熱鬧非凡。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當熱氣騰騰的餃子從帶有“福”字的鍋中舀出,端上餐桌、送到人們手中,寓意接“福”送“福”。此時,濃濃的餃子香,暖暖的情誼濃,為來園遊客送出一份寒冬臘月裡的溫情暖意,不論是千里迢迢的專程而來,還是口口相傳的美食之旅,今天,在這個被餃子升溫的冬至裡,在一團香氣四溢的氛圍裡,每個人臉上都是溫暖的笑容、展開的眉眼和真摯地祝福,都成為冬至天裡最溫暖的存在。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永興坊工匠把煮好的餃子送到了交警、城管、老人的手中,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也送上對老人的祝福,希望他們身體健康。李師傅表示:對於北方人來說,逢年過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餃子,吃餃子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情懷。今天冬至、年至、餃香至,他吃著鮮香可口的餃子,心裡暖暖的。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永興坊工匠把煮好的餃子送到了交警、城管、老人的手中,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也送上對老人的祝福,希望他們身體健康。李師傅表示:對於北方人來說,逢年過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餃子,吃餃子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一種情懷。今天冬至、年至、餃香至,他吃著鮮香可口的餃子,心裡暖暖的。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冬至日 品百家餃子 秀非遺技藝 惠全城百姓

同時,永興坊始終堅持初心不改,不斷為非遺文化注入新動能,也為廣大群眾營造了傳統文化的氛圍。本次“譽滿中國·享西安之冬至日,品百家餃子,秀非遺技藝,惠全城百姓”冬至節氣文化活動正是親身體驗送溫暖,並且連接古今,創造節日儀式,以此紀念傳統節日、守護節日文化、傳承民族精神。以此改變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理解,更讓非遺文化貼近生活、融入生活、豐富生活,也帶領陝西非遺文化走出陝西、走出全國、面向國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