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狗是引题,13是成长,加在一起,

是一个伪善的成人世界,名字叫做:

狗13

Chapter.1


很久之前,我在朋友圈问过:你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一个在银行上班的朋友留言,读高中时很想学画画,报名那天我放假回家,想和父母商量,却听到父母为家里用钱发愁。

「我想学美术,这句话始终没能说出口,一藏就是十二年。」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这种伤心的表情一定也在我的青春里出现过


当时,我刚看完电影《狗十三》的展映,看着他的留言,心中郁闷难过。

我们总是目睹一个个孩子因为懂事,失去梦想和初心,最终走投无路,被逼成人。

这其中,包括我们自己。

在电影《狗十三》里,13岁的少女李玩,父母早早离异,之后父亲重新组建了家庭。

李玩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老一辈的旧思想“重男轻女”时时刻刻提醒着李玩:你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女孩子。

李玩有多沉默,内心就有多孤单。

后来继母生了新弟弟,要起名字。

李玩的名字是随便取的,但弟弟的名字要认真取,因为“男孩的名字不能太随便了”。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李玩的亲生爸爸平日里忙于谋生,在面对孩子时,他的教育方式只有最原始的「棍棒教育」,嘴里说着:

“我们都是为你好。”

“爸妈还会害你吗?”

“你怎么就不懂事呢!”


多么熟悉啊,曹保平导演仿佛偷窥了无数中国孩子的青春,爸妈们以爱为名,带来的却是阴影和伤害。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归根结底,中国式父母只想要懂事听话的孩子。

面对分歧和矛盾,要么家长打一顿了事,要么小孩学会隐藏,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学会看眼色行事,成为“懂事”的开端。

于是,那些年委屈的痛哭,沉默的隐忍,最后都化作伤疤,随着“成长”一笔带过。

至于伤疤好没好,只有许多年后的自己,再次面对需要自信和勇气克服的困境时,才会知道。

伤疤下的脓一刻也没有消失过。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谁没花洒下哭过?


后来,父亲送了她一条狗,因为喜欢物理,李玩给狗取名叫“爱因斯坦”。

在青春期叛逆少女的宇宙中,终于有了陪伴和温暖,那么珍贵的陪伴和温暖。

可惜有一天,爱因斯坦丢了。

继母为了讨好李玩,找来一条狗冒充,全家人一起演戏,认定这就是爱因斯坦。

李玩一再否认,可大人们却说,不就是条狗吗,都一样的。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在丢狗和找狗的过程中,李玩渐渐看清大人的世界,充斥着虚伪和谎言,他们永远听不懂自己的话,却还自以为是。

所以伊坂幸太郎才会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Chapter.2


导演曹保平接受采访时,谈及拍摄《狗十三》的初衷:

“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长大,一切就好像自然的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的,我想让大家回头看看这一天。”

电影里,李玩在经过一系列冲突之后,似乎突然长大,接受了棱角被磨平,安静、懂事,听大人的话。

她不再抱有希望,甚至害怕找到爱因斯坦。

后来在一次聚餐时,大人们“贴心”地为李玩点了一份狗肉,李玩犹豫了下,还是把狗肉放进嘴里,大口咀嚼。

卓良月评论说:牛奶换成红酒,旱冰变成刀冰,成长中总有我们学不会的东西。

我们终将成为我们害怕的那种人。

这正是《狗十三》最真实的地方,影片帧帧不见血,却让人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成长,正变成一场“谋杀”。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很多人都说,《狗十三》讲述的故事,才是我们的青春。

不是在狗血爱情故事中,激烈地和世界对抗,而是在大人的环伺下,渐渐地妥协,直至完全成为“懂事”的孩子。

因为成长就是对一件件事进行妥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渐渐学会了察言观色、隐藏心事,不再执着于答案。

豆瓣上,有人评论说:李玩丢的不只是狗,还有整个青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李玩,失去了个性,扔掉了脾气,忘掉了初心,最后只拥抱着害怕,成长为一个中庸的大人。

Chapter.3


李玩终于慢慢接受新领来的“爱因斯坦”,可不幸的是,家庭矛盾又一次爆发:它因为咬了弟弟而被家人执意丢掉,反正只是一个玩物。

李玩无力抗衡,只能倔强地坚持要找回它。

于是产生了电影中让人难忘的一幕,父亲带着李玩去流浪狗收容所找狗,却发现狗早已经绝食而死。

李玩上车后,低下头沉默,对父亲说了一句:谢谢。

而后父亲在车内泪眼朦胧,说自己,不是一个好爸爸。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这个画面像极了《请回答1988》里,德善的父亲在让女儿失望后对她坦言:

“爸爸也不是生来就是爸爸,我也是第一次当父亲。”

在这里,李玩和父亲达成和解。

我想,父亲也曾有过和李玩同样的经历吧,毕竟在任何一个年代,青春都是残酷的。

正如白岩松说过: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这个时候,李玩已经和现实世界妥协,她不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思考平行宇宙,而是学会了像大人一样思考。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成长路上,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都将上岸前行。

年少时,我们和父母对抗,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后来,我们在成长中被迫学会了圆滑世故,才终于明白父母的当初,同样有一份无奈。

电影结尾,李玩和表姐在路上遇到了丢失的爱因斯坦。

当表姐认出那就是爱因斯坦时,李玩轻声对狗的主人说:“对不起,我们认错了。”

之后,一个人跑到没人的角落哭到不能抑制。

这种感受,如同年少时,无力守护喜欢的事物,无论是什么事,永远只能擦肩而过。

再重逢时,早已物是人非,只能痛哭流涕。

那一刻,我们才明白,青春这种东西,真的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狗十三》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豆瓣评分8.4,好于87%的剧情片。

尘封5年后,这仍是一部值得我们走进电影院的电影。


《狗十三》:豆瓣8.4,被尘封的国片第一,痛击我们的狗B青春



豆瓣上有句影评是这样说的:

Mumu:

原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或者说,如果没有共鸣,你知不知道你有多幸运……

电影不仅讲述年少的疑惑、纠结与成长,还有对教育的质疑、对重男轻女思想的批判、对中年人生存困惑的同情。

不过,在我看来《狗十三》最想告诉我们的是——

不要忘记。

不要忘记曾被粗暴对待的狗B青春,不要让那种疼痛继续传递下去。

虽然没被世界温柔以待,但也请勇敢面对生活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