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法讀書」棣花記(下)

(輕點音頻,盡情聆聽……)

今年端午節假期一個晴好的日子,我再次來到棣花。一下車我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跳入眼簾的是賈平凹題寫的“棣花古鎮”,四個紅色大字赫然勒刻於巨石之上,和三十年前的棣花相比用“天翻地覆”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當年的一溜舊瓦房、低矮的商鋪、彎曲的小巷已蕩然無存,這點,我是有心理準備的,完全在我料想之中。有人做過統計,光陝西就有六十多個“袁家村”,而且現在還在建,全是靠大拆大建,一哄而上新建的仿古街道、民居,取而代之的當然是氣派的遊客中心,嶄新的仿古街衢,不知是哪朝哪代的風格建築,反正一看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街衢樣子。面對新建的棣花“古鎮”,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對妻子調侃說:“全是新建的老街道”。

「宝法读书」棣花记(下)

對街口牌樓上由賈平凹題寫“宋金街”三個字的新建街道也罷,對賈平凹小說《秦腔》、《高興》裡描寫的清風街街道也罷,抑或對古驛站主體文化展示館等等景點也罷,因都是新建的、所謂修舊如舊的“老”街道,新修景點,我只是感受到了來來往往的熱鬧人流,到宋金街一個小飯館吃了一碗麻辣粉,再無別的興趣。千畝荷塘景觀,因還未逢荷花盛開季,只見滿荷塘被綠綠的荷葉覆蓋,煞是好看,倒有些景緻。

「宝法读书」棣花记(下)

當然棣花古鎮確是很有些來頭,棣花驛,古時曾是“夜已有人行”的“商山名利路”,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周昭王伐楚、秦始皇立國、劉邦入咸陽、黃巢走中原、李自成敗商山等一幕幕重大歷史事件無不在棣花留有蹤跡。韓愈、柳宗元、寇準等貶官及李白、白居易、岑參、鄭板橋、譚嗣同等名士均駐足棣花驛,吟詠商山道,如白居易兩次下榻棣花,留有“遙聞旅宿夢兄弟,應為郵亭名棣花”的詩篇。這些遺蹟顯然早已化為灰燼,但由典籍記載的歷史文化永存。近些年之所以修復、建設古鎮,以至於開發成旅遊景區,主要還是與棣花是當代著名文學家賈平凹的故鄉有很大關係。

「宝法读书」棣花记(下)
「宝法读书」棣花记(下)

在透著古色古香氣息的賈平凹文學藝術館裡,我逗留了好長時間,整個館分兩進院落,其實中間是相通的,平凹之家為一院落,當然不是平凹先生舊宅了,顯然是新修的,門框有一楹聯:“流光溢彩追夢人,筆耕不輟文學路”,我覺得撰寫的很出彩。屋內陳設了平凹先生的父親、母親及祖父母親的照片,還有平凹少年時代用過得文具、農具、當年模樣的傢俱等生活用具。旁邊的院子,有平凹文學館,書畫館等等展室,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作品:文學作品集和一些書畫作品。不可否認,這才是整個棣花景區的核心。

「宝法读书」棣花记(下)

參觀完已是下午三點多了,我的心情依然不能平靜:修復棣花古鎮,恢復古鎮風貌,到底有多大價值我不好妄估,但借賈平凹先生的名人效應,引導一種文化崇尚,文脈傳承,心靈皈依,開發旅遊產業富民我倒舉雙手贊成,據景區工作人員說:遊客天天爆棚,白鹿原景區也是天天車水馬龍景象,又聽說“柳青家園”建設目前正馬不停蹄,這說明文化依然是人們心底渴望的元素,依然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階梯,漠視文化,蔑視文化,遲早是要栽跟頭的。文學作為人學依然神聖,好的文學作品依然光芒萬丈,老百姓是不會忘記那些為民請命,為善良百姓立傳的良心作家的!

戊戌年仲夏,是為棣花記!

「宝法读书」棣花记(下)

語音播報:王慧

背景音樂:少女が見た日本の原風景

「宝法读书」棣花记(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