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一下,你家寶寶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寶寶的安全感,在很多爸爸媽媽看來是虛無縹緲的,而且小寶寶不會說話,爸爸媽媽們意識不到寶寶已經缺乏了安全感,對於寶寶的很多行為都不理解,其實有些行為,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不妨問自己幾個問題。

測試一下,你家寶寶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寶寶是不是有“戀物癖”?

特別喜歡抱著某個玩具,或是喜歡咬被角、吸手指等。媽媽不可能隨時陪在寶寶身邊,對於小寶寶而言,吃奶是自己嬰兒時期的興趣,當自己覺得餓、不舒服的時候,通過嘴巴去哭喊、去吃,不高興時去咬母親的乳頭,但如果媽媽陪伴寶寶的時間少,寶寶會尋找替代品,對於不會走的寶寶,只能就近抓。

測試一下,你家寶寶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是不是別人照顧寶寶時寶寶很乖,一旦見到爸爸媽媽就哭鬧、任性?

當爸爸媽媽工作忙的時候,不得不讓長輩來幫忙照顧孩子,如果在寶寶3歲前,沒有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待到父母出去工作後,寶寶會更加覺得沒有安全感,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時挺乖巧,看見爸爸媽媽後,會很委屈,黏著不讓走,一旦要走,寶寶就會哭鬧或是不讓離開。

▷寶寶是不是睡醒就哭,看到媽媽就不哭了?

寶寶一睡醒,看到媽媽不在身邊,立刻大哭起來,但媽媽一出現,哭聲瞬間變小或收住。對於不會說話的小寶寶而言,哭是寶寶的一門語言,也是為了引起媽媽注意的一個信號。所以當寶寶睡醒,沒有感受到媽媽在附近,就會哭著尋找,怕媽媽不要自己了,這也說明寶寶缺乏安全感。

有的寶寶睡醒後會不哭不鬧,自己玩,這是寶寶很獨立的一面,也是因為父母給的安全感,足夠撐起寶寶自處。

測試一下,你家寶寶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在幼兒園,寶寶是不是不敢和老師說話,見到陌生人不敢直視對方?

寶寶去幼兒園後老師跟他說話,他也不敢抬頭看老師,陌生人跟他說話更是如此,還會出現扯衣角、咬嘴唇等緊張的神情,這也說明寶寶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寶寶與小朋友起爭執時是不是會打對方?家長勸誡時還會打家長?

小朋友之間發生爭執,自家寶寶不覺得自己有錯,如果此時上去勸告寶寶這樣不對,寶寶如果對家長動手,說明寶寶不信任爸爸媽媽,寶寶對家長的不信任,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如果出現以上任意兩個,都說明寶寶有可能缺乏安全感。

測試一下,你家寶寶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心理,家長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可以讓寶寶更加安心、更加自信,可以為寶寶建立日後的獨立性打下基礎,也可以在寶寶以後的人際交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果寶寶已經缺乏了安全感,爸爸媽媽還有“補救”的機會,可以這樣做

1. 儘量滿足寶寶的合理需求

當寶寶需要你時,你不在身邊,寶寶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例如在寶寶“口欲期”時,如果強行制止,寶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會越來越叛逆,感覺自己不被喜歡,從而缺乏安全感。所以如果寶寶已經缺乏了安全感,對於寶寶一些合理的要求,應該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給寶寶講清楚為什麼不同意,而不是一味地拒絕。

2. 做到“高效率”陪伴

親子陪伴要講究“高效率”,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時間,跟寶寶一起做遊戲,是要有參與感的,而不是拿著手機坐在一邊,看寶寶自己玩,寶寶來向你炫耀自己的“成果”時,還不看寶寶,這樣寶寶會覺得自己被忽視,所以一定要好好陪伴寶寶,跟寶寶互動,一同成長進步。

測試一下,你家寶寶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3. 要出差或是不能陪在寶寶身邊時,告知寶寶期限

提前告知寶寶還有幾天就要出去,不能陪寶寶玩耍、睡覺了,讓寶寶有個心理準備,並且告知寶寶自己何時歸來,讓寶寶有個期限,也是立下一個約定,自己一定要遵守約定,如果有事耽擱了,一定要向寶寶道歉,併為寶寶帶回一些他喜歡的東西,算是“賠禮道歉”,但答應寶寶的,就一定要做到才是最好的。

4. 寶寶3歲以後,可以讓寶寶幫忙做做家務

寶寶3歲以後,已經可以自理了,這時可以讓寶寶幫忙一起做家務,讓寶寶感覺自己被需要,而且3歲以後的寶寶也是很樂於模仿大人的行為的,耐心教寶寶如何做,讓寶寶跟自己一起做家務,彼此信任、彼此需要,寶寶的安全感也能一點一點被建立起來。

寶寶從出生後,就是一個需要被關愛被照顧的個體,如果沒有給到寶寶足夠的愛,寶寶會有多麼的無助,所以,寶寶的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而是給他生命的人為他建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