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王分封天下,為何楚國分在貧瘠的南蠻之地,面積這麼小?

篳路藍縷有兩個出處。

周康王分封天下,為何楚國分在貧瘠的南蠻之地,面積這麼小?

出處一《左傳 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周康王分封天下,為何楚國分在貧瘠的南蠻之地,面積這麼小?

意思是說駕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道路。形容創業的艱苦。

出處二《史記.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周康王分封天下,為何楚國分在貧瘠的南蠻之地,面積這麼小?

意思是說楚王熊繹初封楚國丹陽,開闢五十里子男之田的荊山楚地,居住在青蒿蔞草荒草遍地的山野草莽,帶上楚國的桃弧棘矢及苞茅縮酒等貢品,乘坐上用竹子荊條做成的柴車,馳騁跋涉於朝向中原周疆的山林之間,以供事周王。

周康王分封天下,為何楚國分在貧瘠的南蠻之地,面積這麼小?

但為什麼楚國初期這麼弱小,不像齊、晉、衛、魯國那麼強大呢?

原來是周康王(史記中誤記載為周成王)時期,

周康王分封天下,為何楚國分在貧瘠的南蠻之地,面積這麼小?

熊繹與齊丁公、晉候夔、衛康伯、魯伯禽一起輔助過周王,雖說熊繹是顓頊的後裔,血緣關係與周王朝是一脈相承的,但是時間久遠了,血緣不及齊丁公、晉候夔、衛康伯、魯伯禽四位親近。故把很小的一個南蠻之地封給熊繹(方圓五十里),而其他幾個諸侯國位於中原地區,都是些富饒土地。但是熊繹很知足,起碼得到了一塊封地。

周康王分封天下,為何楚國分在貧瘠的南蠻之地,面積這麼小?

在分封各路諸侯過了一段時間後,周康王召集各路諸侯國主,召開盟國大會。熊繹第一次以諸侯的名義參加這次盟會,自然很高興了。

周康王分封天下,為何楚國分在貧瘠的南蠻之地,面積這麼小?

然而,在參加本次大會上,以為自己可以上座,結果被工作人員安排到會場上安放蓍草(濾酒祭神用的香草)、木牌(用以標明天子和諸侯席次),然後再去看守大庭前的火炬。熊繹以為是工作人員搞錯了,表明自己是楚子,結果立刻被工作人員羞辱了一番並說:只有公、候、伯級別(注:周朝對諸侯分為公、候、伯、子、男五個級別,尊位逐級遞減)的才能上座,你一個小小的楚子還不馬上幹活去。而熊繹在現場又不好發作,只好按照要求幹完活。

回到楚國後,熊繹覺得自己受到很大的羞辱,誓要奮發圖強,於是帶領楚人在自然條件很差的青蒿蔞草荒草遍地的山野草莽(荊山)墾地。《左傳》中“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記載的便是這件事。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楚國經過很多次戰役,滅了周圍多個小國,成為了漢江區域的一大強國。楚國國力強大後,一直記著周對楚國的羞辱,於是不像以前那麼尊重了,也不向周天子進貢了。

周康王分封天下,為何楚國分在貧瘠的南蠻之地,面積這麼小?

周昭王為了立威,連續進攻楚國三次都以失敗而告終,最後周昭王在第三次戰役中把自己的小命給丟了。

熊繹在貧瘠之地建立楚國,經過多代人的努力發展,逐漸成為春秋一霸。

周康王分封天下,為何楚國分在貧瘠的南蠻之地,面積這麼小?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如今用來比喻創業的艱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