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年度账单来啦~全民成“猎物”,背后是移动支付的野心!

支付宝年度账单来啦~全民成“猎物”,背后是移动支付的野心!

本文共2483字

阅读完约6分钟

虽然2018支付宝年账单姗姗来迟,仍引起了轰动。

支付宝年度账单来啦~全民成“猎物”,背后是移动支付的野心!

“每次看支付宝年账单账单都像是等期末考试成绩一样紧张。”“有两样东西不能给妈妈看,成绩单+支付宝账单。”“菜刀在哪里?”“莫名心疼自己,穷!”……

有人“晒穷”,有人“炫富”,还有人大言不惭要在朋友圈“生擒”土豪……查账单、晒账单,犹如一场全国网友的大狂欢。

1

精准展示去年消费明细

作为国内日常活跃用户数超7亿人(全球用户数超9亿人)的“国民APP”,支付宝可展示个人一年来的消费明细——“2018年我的钱去了哪?我的钱从哪儿里来?”

2018年的年度账单似乎更注重安全和隐私——没有在首页推荐,但是可以在支付宝中搜索“账单”来找到,或者在支付宝里,点击“我”-“账单”-“2018年账单”即可查看。

账单也只接受用户自主查询,在账单开启页面,需要额外的核身验证。用户只有通过刷脸、指纹、数字密码等方式验证身份,确保是本人查看才可以正式开启年账单。

风格与以往不同,相当仿真,打开后仿佛在查收自己2018年的消费“小票”。

打开之后也的确是仿真小票,交易日期是2018/01/01—2018/12/31。首先记录的是这一年你在深夜打开支付宝的次数。

在总消费的细分账单中,支付宝按9大子账单统计了用户个人的消费分类总额,包括:生活费用、饮食、交通出行、通讯物流、住房缴费、运动健康、文教娱乐、服饰美容以及其他消费。

支付宝年度账单来啦~全民成“猎物”,背后是移动支付的野心!

同时,作为一个综合了理财、财富管理、综合金融服务等功能的APP,支付宝此次在最终的总账单中,还涵盖了理财收益、信用卡还款情况、转账和红包金额的情况,统计了钱从哪里来。

不出意料,网友都炸了。

很多小伙伴第一反应是,“惊呆了,不知不觉花了这么多钱!”,尤其是一个微博网友,晒出了他的2018支付宝年度账单,花费了1.4亿多元……

网上的各种段子、表情包更是满天飞:

支付宝年度账单来啦~全民成“猎物”,背后是移动支付的野心!支付宝年度账单来啦~全民成“猎物”,背后是移动支付的野心!

2

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的野心

全民晒账单狂欢背后,更是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的野心。

这些年来,手机支付已经渗透到大伙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经济行为日益线上化,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也让金融行为数据化正成为可能。

支付宝年度账单来啦~全民成“猎物”,背后是移动支付的野心!

比如,从支付宝账单数据来看,除了全年消费总额、消费水平全国排名,消费金额最高来自哪个细分领域、消费金额最高的月份等等。

可以说说,你花了多钱,你妈你老婆都没支付宝清楚~

更精明的是,除了电商消费,这个账单还统计了其他项目,展示了其作为国民级综合金融服务产品的业务范围。

比如,点外卖的次数,更好对应本地生活服务;


全年线下支付次数、用支付宝横扫了全国至少多少个城市、被我照顾生意的老板,这显示了支付宝“码商”(以移动支付结算的个体商户、企业经营主体)这一To B业务的布局;


用户在全球哪些区域使用了支付宝,显示了后者全球化业务布局……

此外,账单显示用户的全年出行次数,除了航班、高铁等之外,还细分出了绿色出行的次数,比如公交乘车码乘车、地铁乘车码乘车、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等等。

还有手机充值、水电燃缴费等便民生活服务等亦是司空见惯。

而理财、免押信用租赁等个人金融服务更不用说了。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2018年12月发布的《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移动支付应用继续呈现小额高频、便民服务特点;操作简单和无需携带现金或银行卡仍是用户选择移动支付的主因。

与此同时,支付宝、财付通(维信支付)两大国民综合金融服务应用,仍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支付宝的国内年度活跃用户超过7亿,其中70%的用户使用3项及以上支付宝的服务。


微信支付的数据是,截至2018年3月末,全球用户数超过10亿(即假设使用了微信的用户数)。

易观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1.80%,其他支付厂商尽管增速突出、但相对体量较小。

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极为神速,而大伙儿对其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正以前所未有地速度被生产、收集、分析和利用。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化营销在我们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

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边手握着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拼图,一边继续拓展移动支付庞大的疆域。

最终,我们的一举一动乃至我们自己都难以察觉的偏好、习惯等都将在移动支付的掌握下,成为精准分类目标,沐浴在各路商家狩猎的目光中。

互联网时代,我们都是商家们锁定的猎物。

内容综合自券商中国等

本报法律顾问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 罗浩斐 律师

联系电话 18628017105

联系金妹儿

商务合作:028-869684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