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年度報告》發佈

10月11日,2018世界智能製造大會智領全球發佈會在南京召開。會上,中國經濟信息社江蘇中心正式發佈《2017-2018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年度報告》(下稱《年報》)。

中國經濟信息社依託遍及全球的經濟信息採集網絡,持續關注研究國內外機器人產業發展動態,在數據分析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研究撰寫的《年報》認為,當前,全球機器人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與趨勢:

一是主要國家加快佈局,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美國明確提出以發展工業機器人提振製造業,發佈機器智能國家戰略,成立先進機器人制造創新機構等以增強在國際製造業中的競爭力。德國成立“工業4.0”平臺,將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的研發力量集中到一個平臺上,著重應用工業機器人推動生產製造向靈活化和個性化方向轉型。日本製定《機器人新戰略》,重點採取創新環境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下一代技術和標準建設、應用領域戰略規劃等舉措,力圖從根本上提高日本機器人生產能力,使日本成為世界機器人創新中心。韓國發布機器人技術路線圖,未來將進一步推進機器人廣泛應用於製造業、物流、醫療、安全、個人服務、零部件、軟件等多個行業。

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298.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5%。

二是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化進程加快,產量約佔全球的1/3。

2017年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全球領先,服務機器人需求前景看好,特種機器人應用逐步擴展,核心零部件國產化不斷加快,湧現了一批創新型機器人企業,部分技術有所突破並實現產業化。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超過13萬臺,約佔全球產量1/3。

三是我國機器人核心技術加快突破,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我國核心零部件和控制系統自主研發能力增強,湧現了一批創新型機器人企業。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自主研發出國內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密擺線針輪減速器並投入生產,固高科技、新時達等企業相繼開發出國產控制器系統。

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快速創新,服務機器人智能化提升。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紛紛進軍服務機器人行業,大疆、科沃斯、小i機器人等創業企業也獲得市場高度認可。

特種機器人龍頭企業加大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研發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特種無人機、水下機器人、搜救/排爆機器人等系列產品,並在一些領域形成優勢。

四是重點上市公司營收、盈利持續增長。

2017年概念類機器人上市公司淨利潤達250億元。國內重點機器人上市公司發展穩健。截止2018年3月31日,滬深兩市概念類機器人上市公司共70家,分佈在17個省市,其中廣東、江蘇、浙江機器人企業最多;上市板塊分佈相當,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各佔約1/3;14家公司市值已超百億元。

2017年,機器人公司整體經營狀況較樂觀,增長勢頭強勁。70家概念類機器人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額達4550.74億元,同比增長近36%,高於深市全部上市公司總營收增速以及創業板總營收增速;淨利潤總額達250億元,同比增長約10%。

五是江蘇重點開發區率先發力,機器人產業集聚度進一步增強。

江蘇在機器人整機制造和系統集成、產學研協同創新、智能數控和機器人應用等方面均具有較好基礎,已規劃建設了崑山、張家港、南京、常州、徐州等5個機器人產業園,南通海安機器人小鎮等。常州、崑山等重點開發區率先發力,機器人產業集聚能力快速提升。目前,常州武進高新區已集聚安川電機、快克、遨博等核心工業機器人企業,以及納恩博、錢璟醫療等高端服務機器人企業;崑山高新區已集聚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新時達機器人等企業。

截至2018年上半年,江蘇已有機器人相關企業2200多家,機器人本體位列全國銷量前二十的企業有5家。

《年報》認為,當前,我國機器人發展仍存在不少短板。核心零部件亟待擺脫進口,關鍵技術有待實現新突破;自主品牌競爭力亟待提升,企業規模需要培育壯大;低端產能重複建設,產業結構和產業佈局亟需向高端化、差異化發展;技術力量與產業相結合、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相融合尚需強化。

《年報》建議,完善頂層設計,加強產業發展戰略指導;優化空間佈局,打造世界級機器人集群;整合優質資源,分級分批建設創新中心;實施聯合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建立普惠機制,加快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強化要素保障,支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構築人才高地,著力驅動產業高端攀升;培育本土企業,打造自主創新品牌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