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一南山经08

上一篇我们讲解了南山第二山系的羽山、瞿父山、句余山等山,这一篇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他的神山。

【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一南山经08

【词语释义】

会稽:kuài jī ,会稽山,原名茅山,亦称亩山,位于绍兴北部平原南部,文化积淀深厚。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南镇),古代九大名山之首,中国城市山水园林的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佳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就出自这里。

砆石:fū shí,似玉之石。

湨:jú,湨水,古水名,在河南西北部,源出济源市,东南流入黄河。

列涂:古水名。

【译文】

「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一南山经08

成山再往东五百里是会稽山,它也呈现四方形。山上有很多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生产晶莹透亮的宛似玉的砆石。勺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湨水。

会稽山往东五百里是夷山,山上草木不生,有很多砂石,湨水在这座山上发源,向南流入列涂水。

夷山再向东五百里的地方,叫做仆勾山。山上遍布着丰富的黄金、美玉,山下生长着茂密的花草、树木,山中没有鸟和野兽,没有河流和水源。

仆勾山再往东五百里是咸阴山,山上寸草不生,也没有流水。

【原文】

「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一南山经08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 䍺。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芘蠃。

【词语释义】

䍺:huàn,传说中类似山羊的一种动物,没有嘴。其表情永远是高傲、不可一世的样子,因为它不吃不喝也不会死。

阏:yū,阏泽,古水名。

芘蠃:píluǒ,山海经中提到的一种生物,即紫色的蜾蠃。

【译文】

咸阴山往东四百里是洵山。山南阳面生产金属矿石,山北阴面多是玉石,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羊却没有嘴巴,不吃不喝也能生存,野兽的名字叫做䍺。洵水从这座山中发源,向南流入阏泽,水里面有很多紫色的蜾蠃。

「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一南山经08

【原文】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词语释义】

枏:nán,同"楠",古树名。

荆杞:jīng qǐ,1.指荆棘和枸杞,皆野生灌木,带钩刺,每视为恶木。因亦用以形容蓁莽荒秽、残破萧条的景象。 2.喻奸臣。

滂:pāng,滂水,传说中的河流名。

【译文】

洵山往东四百里是虖勺山,山上到处是梓树和枏树,山下生长着许多荆棘树和枸杞树。滂水从这里发源,向东流入大海。

-END-

有人问我做中国人是什么体验。我告诉他,认得汉字,识得诗词,赏的风月,弹得古琴,不知是多少辈子修来的福分。——《不记年》,感谢关注,了解更多文学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