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6

我們前面幾篇文章講解了南山經䧿山山系的諸山,今天這篇文章開始,我們將瞭解到南山第二列山系的神山都有哪些。

【原文】

南次二經之首曰櫃山,西臨流黃,北望諸毗,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6

【詞語註釋】

流黃:流黃酆氏國和流黃辛氏國。毗:pí,諸毗,山名。豚:tún,小豬,亦泛指豬。狸力: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是櫃山上的畏獸,狸力出現的地方,正在大興土木。見到它的地方,地面多起伏,所以猜測狸力善於挖土。縣:有人居住的地方。鴟:chī,古書上指鷂(yào)鷹。痺:bì,類似鵪鶉的一種鳥。鴸:zhū,鴸是貓頭鷹的古稱,人面鳥身,在中國民間傳說中稱這種鳥的腳就是人的手。據說鴸會危害士人和君子,它出現的地方,必定會有很多士人被流放。不吉利。

【譯文】

南方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是最西邊的櫃山,它的西邊臨近流黃酆氏國和流黃辛氏國,櫃山很高,在山頂向北可以望見遠處的諸毗山,向東可以望見長右山。英水從這裡發源,由西向南流入赤水,水中有很多白色的玉石,還有很多粟粒般大小的丹砂,想來這條河底紅白相間的河流應該很是漂亮。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6

櫃山上有一種野獸,它的形狀像普通的小豬卻長著雞爪,叫聲像狗吠,它的名字叫狸力。傳說中,哪裡出現狸力,哪裡就會有繁多的水土工程。

櫃山上還有一種鳥,形狀像鷂鷹卻長著人手一樣的爪子,它的聲音叫起來像是痺鳴,其名叫做鴸。它的名叫聲就是自呼其名,十分難聽。鴸是不詳之兆的鳥,它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會有眾多的文士被流放。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6

傳說,這種鳥的原名是"丹鴸",來自堯帝的兒子"丹朱"之名,丹朱堯的長子,也是最不成器的一個,他為人傲慢無禮,頑劣不馴,喜歡到處遊玩。當時洪水為害,丹朱卻整天駕著船四處遊玩。後來,洪水被大禹治平,丹朱卻還是命人不停地晝夜推船,這便是“陸地行舟”的由來。因為丹朱的品行惡劣,堯便把天下讓給了舜,丹朱反抗失敗,自投南海而死,死後丹朱的靈魂便化為鴸,希望通過迫害士人達到擾亂政綱的目的。所以,鴸也是流放者靈魂的化身。

【原文】

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曰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詞語註釋】

禺: yù,禺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一種猴。
長右:神獸,是大水的徵兆,其特徵是猴狀而四耳,吼叫聲像人的呻吟聲。郭璞《圖贊》:“長右四耳,厥狀如猴。實為水祥,見則橫流。”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6

【譯文】

櫃山東南方向四百五十里是長右山。在櫃山山頂就能看到它,山上沒有草木,有很多的河流,水源很是豐富。長右山上有一種野獸,長得像猿猴卻有四隻耳朵,野獸因山得名,名字也叫長右,它的叫聲如同是人在呻吟。傳說有人曾在山中看到了長右並聽到了它的啼叫,結果,當地出現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第二年,當地又出現了長右,結果發生了更大的水災,因此,古人認為長右的出現是水災的徵兆。

【原文】

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6

【詞語註釋】

彘鬣:zhì liè,豬身上長的長而剛硬的毛。
冬蟄:冬眠。
猾褢:huá huái ,神獸,郭璞《圖贊》曰:“猾褢之獸,見則興役,應政而出,匪亂不適,天下有逆,幽形匿跡。”
斫木:zhuó mù,(1).被砍削的樹。《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龐涓 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2).伐木。 宋 蘇軾 《真興寺閣》詩:“當年王中令 ,斫木南山赬。
繇:yáo,古同“徭”:勞役。古同“謠”,歌謠。古同“遙”:遠。古同“搖”:動搖。本文是動亂的意思。

【譯文】

從長右山向東三百四十里是堯光山,山上南坡向陽的一面生產玉石,北坡背陰的一面則滿是黃金(這裡是未經提煉的沙金)。

山上有一種野獸,長得像人卻全身長滿了像豬一樣的鬣毛,它們冬天蟄伏在洞穴裡,夏天才會在山間活動,這種野獸被稱為猾褢。猾褢的叫聲如同砍木頭時發出的聲響,不光叫聲難聽,因為其醜陋的外形,人們常常把它和災禍聯繫在一起,認為哪裡出現猾褢,哪裡就是出現大動亂。

-END-

謝謝您與這篇文字的相遇,歡迎多多關注,瞭解更多國學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