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麻花最佳是这部?我不同意

穷得就剩钱了,这是一种极端。《驴得水》呢,是另一种极端,糟得就剩下意义。立意高远,讽喻历史,鞭笞人性,它算是配得上这些大词,可也就这些大词和它比较搭。

开心麻花最佳是这部?我不同意

从高空落到地面,别逼人抬头仰望意义了先,也别在上头俯视蝼蚁众生了,搭建寓言的台子和刻画人物的线条,又狠又粗,不把驴当驴,也不把人当人。驴和人只是道具,只是符号,牵完故事,扯完意义,就没它们什么事儿了。

开心麻花最佳是这部?我不同意

《驴得水》讲了一个好故事?不,它只是讲了一个好故事的胚子。它的故事一点也不好看,作为被观看的电影故事,它就是场令人如坐针毡的视频灾难。听这故事,一定比看这故事,不那么难受一些。说它没有电影感,其实是比较轻的指责——在现成的批评话语里,选个最轻易的。尽管所谓的电影感,并无绝对制式,但《驴得水》的影像之糙,让它实在没有资格反驳“没有电影感”之类批评。摄影是给李安《推手》、《喜宴》、《饮食男女》掌镜过的林良忠,不过这也没改善它的面子问题。林良忠不是风格派,镜头辨识度较低,所以还得看导演是谁。至于剪辑顾问找的是廖庆松,侯孝贤的御用剪刀手,这可以给节奏救场,但根本无法拯救木已成舟的电影素材。

开心麻花最佳是这部?我不同意

几位知识分子,胸怀理想,跑到山区教书。后来,他们忘了初衷,理想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大框架可以对应到近现代史,非现实化的寓言调子加强了这种讽喻效果。而寓言里的人,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裴魁山,在张一曼那里受挫,怂货变成心狠嘴辣、报复心强的大恶人;周铁男,一个喜欢打抱不平的愤青,被枪子教训后,就变成了温顺妥协的怂逼;铜匠,一个天真无辜的群众,在被经验与知识教育洗礼后,变成了个流氓;张一曼,观念开化,撩起了群众的火,却把自己给折进去了,舍了身取不了义;校长,做大事不拘小恶,他是他们的成熟结合体;特派员人格倒很稳定,就是个体制内的混蛋。每个嘴脸,都不讨人喜欢,包括校长女儿。

开心麻花最佳是这部?我不同意

人物当然没有讨人喜欢的义务,但有“变”服人的责任。而裴魁山他们的转变,都是转脸就不是人了。这样的性格转变、三观进化,简直反人类。它以概念至上,历史观和人性观定调后,所有人物皆化身道具,服务于概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让观念成立,人可以不是人,只是被线牵引着的木偶。俩导演对描画人物缺乏足够耐心,人性悲剧的力量因此被大大削弱,主要就剩下荒诞的意义所指。

开心麻花最佳是这部?我不同意

以荒诞悲剧反思历史,揭示人性之恶,尤其是知识分子之恶。常识性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当然没啥问题,在我们这国度,常识还是稀缺性的,普及常识当然有其意义。但电影是电影,电影有电影的常识,《驴得水》的粗劣劲儿,是在反电影的常识。

开心麻花最佳是这部?我不同意

对观念操之过急,导致对人物操之过急,做电影不拘小节,这就像片中的人性恶一样,是创作之恶。放纵人性之恶,会一发不可收拾,酿成悲剧。所以,就算再有意义,也不能原谅《驴得水》的创作之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