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剛:專業化,發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講壇226講

赵刚: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讲坛226讲

趙剛1962年生,東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兼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理事兼家長與教師合作管理委員會(CPTA)理事長、吉林省家庭教育學會會長。長期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AHA180015)“家校合作的國際經驗與本土化實踐研究”。

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尤其是家庭,它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教育、婦聯等部門要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支持服務家庭教育。

我國目前的家庭教育水平與我們這個擁有四個多億家庭數量的國度、與廣大家庭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還不成比例,具體表現在:家庭教育還未真正納入政府管理體系,教育經費中幾無家庭教育預算,家庭教育立法行走在調研路上,家庭教育學科研究者少,專業地位不高等等。由此也引發了一些問題,諸如教育的良性互動受到阻礙,教育管理者反映來自家長、家庭教育的棘手問題越來越多;以及,許多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定位出現偏差,視之為教育的全部,學校要承擔子女的全部教育之責;另外,由於家庭教育缺乏專業化、規範化管理,大量校外教育機構及其從業者以推廣家庭教育的指導師身份出現,進一步歪曲了家庭教育的本義,干擾了正常的教育秩序,等等。

今天的題目旨在探討,我們真正需要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

現代教育體系需要家庭教育

家庭對一個人生命質量的作用毋庸多言。尤其在進入學校之前,功能更大。對此,中國人有“三歲看大,六歲看老”之說。德國有本書叫作《小腦袋大世界》,其中兩句話形象且深刻:1~7歲也許不到人生的10%,卻決定了人生的70%;只有發掘好人生的前8年,才能過好人生的80年。許多家長把孩子的教育界定為學校的學習、課外班的補習、特長班的培養,將學校考試成績作為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文憑高低看作人生是否成功的標準,這是家庭教育領域一個極大的誤區。

我在多次演講中說,什麼是好的、適合的甚至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看這個孩子走向社會後能否自食其力,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與工作,而不是一定要成為人上人、有所謂的“體面”的職業。

在我國,第一、第二代獨生子女的父輩、祖輩接受的是以職業定位的生產教育,缺乏建設家庭的生活類教育。這類教育缺乏所帶來的問題,在其兒輩、孫輩的成長與婚姻生活中全面暴露出來,如同一首詩所說的那樣:“在我們不懂婚姻時就走進了家庭,在我們不懂教育時就擁有了孩子,在我們不懂健康時就擁有了生命,在我們不懂為人處世時就走入社會。”

赵刚: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讲坛226讲

只有我們走進學習成長的環境,才能擁有經營幸福的能力。學習改變不了你生命的起點,但它一定能改變你生命的終點。一個人成為父母有本能即可,當好家長卻需要本領,需要家長具備專業化的養育知識。今天的家庭生育從傳統追求數量轉向要求子女的質量,這就為家庭教育的專業化提供了發展的土壤與需求的市場。家庭教育的專業化問題,關係到公民素質、社會和諧乃至國家未來的發展。

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家庭教育學科的專業化建設水平密切相關

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提出了教師發展的專業化,那麼,作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的家長,是否也需要專業化?這值得我們思考。

所謂專業,通常指“一群人在從事一種需要專門技術之職業,這種職業需要特殊的智力來培養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專門的社會服務”。專業化是指一個普通的職業群體在一定時期內,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門職業人群,並獲得相應的專業地位的過程。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社會分工日趨精細,各種新興職業不斷湧現,專業化已成為社會職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專業性也成為衡量職業發展成熟與否的重要標準。家庭教育是人類教育體系的基礎工程。養育孩子、為人父母就是一個專業化的過程,需要家長資格的專業化。試想,一個基礎教育工程不科學、不專業的教育大廈會堅固嗎?

況且這也是新時代背景下的普遍需求。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觀念的更新,孩子們個性意識的增強,今天的家庭教育,早已不是“訓斥加嚴厲”的“家長作風時代”了,而進入了平等、開放、互動等“共同成長時代”。家長必須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向孩子提供科學、健康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導和陪伴,用榜樣“身教”孩子,用耐心喚醒孩子,用專業化技巧說服孩子。在這種溫馨、平等的專業化的環境中,孩子的心理需要、人格需要得到充分滿足,其個性、想象力、創造力、情感、意志、才能、價值觀才能得到健康成長。事實證明,育人先育己。要想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家長必須先要有高瞻遠矚的自我成長意識,願意成為科學化、專業化的“高明家長”,用“有技巧的愛”代替“懵懵懂懂的愛”,用“專業化的教育能力”取代“跟著感覺走的教育模式”。

赵刚: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讲坛226讲

在今天的國際化時代,通過借鑑與反思他國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最終確立有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專業化體系,這是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社會各界必須有所為。這也是已被髮達國家教育發展所證明的成功經驗。

發達國家的親職教育(我國稱“家長教育”,亦有稱“長輩教育”“父母教育”等等)發展已有近百年曆史,近年來更是出現許多由政府組織建立的親職教育權威機構或教育項目,他們通過整合國家親職教育領域的學術資源,創設出科學有效的親職教育方案,然後通過國家立法或行政組織大面積推廣。成功發展親職教育的國家,通常都是這樣通過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研發、評估與指導全方位引領教育實踐。

目前,該領域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有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和法國等。

美國的親職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專業化歷經一個世紀的培育和整合,目前已經進入成熟期。美國PAT國家中心(ParentAsTeacher,直譯為“讓父母成為教師”)是一個由美國政府建立的國家級父母專業化教育項目,為0~5歲兒童所在的家庭提供服務。該項目的核心理念是:兒童早期的生活經驗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而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的教育尤其需要得到重視。所有的父母教育方案、家庭支持課程、教育訓練、材料內容以及服務措施都必須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在為家庭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要充分理解並照顧到不同文化的習俗和差異。美國PAT國家中心組織各方面的技術資源和資金渠道,開發了多種形式的家長培訓項目。

澳大利亞親職教育的典型代表是“家長充權項目”(ParentEmpowermentProgram)。該項目旨在提高家長的教育效能,協助家長有效地掌握管教子女的技巧。此外,澳洲親職教育的另一特點是與大學及研究所合作,在程序推行時能夠輔以系統評估,使家長教育的推行更具科學性和系統性。

英國政府投資3000萬英鎊建立的“國家育兒輔導學院”,由英國政府兒童、家庭和學校部牽頭,英國家長教育組織參與,第三方英國國王大學承包,出臺了一項“每位家長事務”計劃,為學院設計了一套改善育兒技能的新課程。在課程計劃中,包括一項加強“父子關係”的課程,鼓勵父親多和孩子們接觸;另一門是針對“父母能力”的提高課程,幫助在讀寫和算術能力方面存在問題的家長“充電”,進而推動家長儘可能多地參與到孩子的學校教育中。

家庭教育專業化面臨的問題

我國有四億多個家庭,形成了許多特有的教育現象與問題,廣大家庭有解決這些問題的願望,而我國目前的家庭教育專業水平,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要求。

現實社會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標準和專業要求,作為學生家長這個特殊的“行業”,要不要接受教育“持證上崗”?

這是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這是一個對家庭教育的再認識、再提高以及家長專業化發展的問題。從養育孩子的角度看,為人父母就是一個專業化的過程。目前,親職教育(長者教育)、親子教育(長幼關係教育)已經變成一個世界性課題。

赵刚: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讲坛226讲

相關研究表明,有80%的家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教育問題。具體包括:離婚率不斷攀升背景下,單親和重組家庭不斷增多,其子女出現教育問題;生活條件的改善(電腦、電視等普及),使孩子與父母溝通時間減少,與同齡夥伴的交往減少;盲目的攀比性消費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優越的物質條件對孩子自立能力的影響;家長期望值不斷攀高導致的孩子壓力問題;互聯網家庭科技給教育帶來的衝突、困惑與煩惱;信息時代大量信息魚龍混雜,孩子接受力與分辨力的不對等導致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家長素質參差不齊,家庭教育知識欠缺,家庭教育缺位、錯位、越位、退位、不到位等等問題。

坦率地說,以上這些問題的出現,給家庭教育專業化,既帶來了機遇與目標,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

在這裡我要重點強調,之所以我們提出問題,目的不是要強調困難,而是呼籲在推廣家庭教育時,要正視問題,保持冷靜頭腦,更加理智地採取有效措施應對困難和挑戰,加速家庭教育專業化的步伐。

家庭教育管理服務體系需要完善

一方面,我國的家庭教育需要專業指導,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專業指導領域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政府角色有待加強,協調機構能力有待提高;機構配置不盡完善;“專業、專職”人員不足,“新手”居多;培訓體系尚不健全;研究隊伍、理論體系尚未形成;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經費不足,基層經費以自籌為主;專項政策較少,保障性政策不足;現實指導服務狀況與家長期望值之間還存有差距。

現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廣大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迫切需要我們完善家庭教育管理服務體系,這也是一個國家教育發展與規劃水平的反映。我認為,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著手:

赵刚: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讲坛226讲

首先,建立從上到下的指導服務體系。這其中,第一是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家庭教育是教育一部分,家庭教育指導從業者專業化是教育者的事業,就必須由政府統領、有國家層面“全國一盤棋”的統一設計,而不能各行其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做好實現家庭教育指導者專業化發展的總體規劃,明確主要任務,理順政府、社會、企業關係和各自責任,對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以及專業人員的標準、培訓、遴選、認證、管理、使用等方面進行周密設計,形成具有權威性、長遠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第二是要以創新思維搭建正規化系統培訓平臺。教育信息化必定成為國家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整體水平的重大舉措。應當把搭建家庭教育指導者專業化的遠程教育平臺納入“互聯網+”教育信息化總體規劃,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質保障,與線下培訓結合,全面推進家庭教育指導人才專業化培訓。第三是要切實落實大學相關專業開設家庭教育課程計劃。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家庭教育指導者培訓,都應該有教材、師資等基本保證,這是家庭教育指導者專業化培訓的基礎。應當藉助現有的大學人才培養系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師範院校、相關職業院校、大學社會工作等專業將“家庭教育學”納入其課程體系,按照教育學二級學科建設,以保證家庭教育研究和教學後繼有人。第四是應該依託社會組織建立專業隊伍。在頂層設計中,建議能夠推動相關社會組織發揮其專業優勢,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組建全國和地方穩定的家庭教育指導與服務專業化團隊,以鞏固培訓成果,培養專業人才,併為各類家長學校等機構推薦師資、教材、活動等。

其次,應該逐步完善管理體系。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組織管理。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無可置疑,但自發的家庭教育指導,在發展中會出現很多自身不能解決的問題,基層指導機構直接面對家長的指導者,在家庭教育指導過程中需要基層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幫助解決的問題有很多,比如指導工作的發動、組織和檢查,指導場地、設備和經費的保證,指導者指導業務的引領、交流和提高,指導的大綱、教材和參考材料的提供,對指導者指導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的要求、評價與激勵,對指導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產生原因和解決措施的研究等等;此外,還需要指導者之間、基層與上級主管部門之間和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和統籌,指導工作的長期發展規劃、短期工作計劃和具體工作要求的明確,指導工作的牽頭單位或主管部門、協調機制等等,這些問題也需要更高層級的協調和解決。在加強組織管理的同時,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目前,對基層面向家長進行的家庭教育的具體指導,已經形成一個初具規模的組織管理體系。這個組織管理體系可分為頂層、中層和基層三個層級。其中,頂層為國家層面,負責對全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建立法規、制定規劃和領導決策,包括正在醞釀中的《家庭教育法》的立法,已經出臺的三個兒童發展綱要和四個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規劃,2012年發佈的《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和就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服務發佈的其他有關政策文件,也包括召開的部委聯席會議和全國家庭教育工作會議對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進行的協調和部署。中層包括,教育、婦聯、衛生等系統和各省地縣等,分條塊對基層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進行層層發動、推進和保障。中層條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上要根據頂層設計和要求對地方的工作制定規劃和建立體制,對下要對基層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提供保障。基層則是,學校、社區、企事業機關單位和社會專業指導機構,他們對本單位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進行具體的組織管理。

家校合作、親師協同是必然趨勢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學校兩個相對獨立的社會組織進行的一種旨在促進青少年兒童健康發展的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互助活動。家校合作不僅對青少年兒童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小學管理的現代化都有重要的意義。

沒有家長的配合,學校教育孤掌難鳴;而沒有學校和相關部門的指導,家庭教育也舉步維艱。面對兩代獨生子女群體和社會種種影響的衝擊,家庭和學校教育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家庭和學校只靠本身的力量難以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家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學校幫助,學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家長支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存在著天然的聯繫,家校合作愉快,受益最大的是學生;家校發生衝突,受害最大的不只是學生,還有家人、他人,甚至還會危害社會。如果把學校教育比作手推車的一個輪子,那麼,家庭教育就是另一個輪子。只有雙輪驅動,才能將孩子平穩地推向未來。

家校合作的核心是親師協同,親師協同就是學生的父母與老師配合工作。家長與教師將教育資源結合在一起,進行互補,孩子的成長會更健全,學習效果會更好。親師協同的共同出發點是家長與教師對孩子真誠的關愛。親師協同的基本要求是在工作上的相互支持。不支持就談不上合作,就會出現不良的結果。

家庭、學校和學生的關係,可以用等腰三角形作比喻:學生是頂點,家庭和學校是底邊的兩個點。命題是:底邊越長,頂點越低;底邊越短,頂點越高。結論是:家庭和學校距離越遠,學生的發展越低;家庭和學校的距離越近,學生的發展越高。事實上,一個孩子走進學校之後,家庭和學校就成了同盟軍,把孩子培養成人、塑造成材是雙方的共同目標,這使他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育。這種共同的願景構成家校合作、親師協同的基礎。

隨著社會加速發展,融合已是整個世界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教育事業中,家校合作、親師協同更是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

赵刚: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讲坛226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是國家為培養適應21世紀的人才培養、促進教育內涵發展而作出的戰略選擇,它直接體現了“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各級教育管理者、教師和家長轉變觀念,始終圍繞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這一根本要務開展各項工作。

適合的教育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工業革命後產生的以班級授課為主的學校教育,往往注重共性而忽視個性。共性實質是作為社會人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個性是指自我發展的獨特性,家庭在個性化教育方面佔絕對優勢。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家庭沒有發揮出個性化教育的優勢,沒有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一些學校也對培養學生個性重視不夠。應該說,沒有家長希望自己孩子的天賦和潛能被埋沒,大家都想要探索孩子的各種優勢,發展孩子的每一項專長,但在平時教育中,家長們最關心的是“重點大學”,而不是孩子的“智力強項”。每一個生命都具有靈性和與生俱來的稟賦,關鍵在於怎樣去訓練和開發。我們的學校和家庭需要聯手,去注重“揚長”而不是“補短”教育,努力發掘孩子的潛能和智力強項,學校共性教育必要的“補短”,應與家庭個性教育執著的“揚長”相結合,才是最好的合作。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成功。提升家庭教育的專業化水平,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是優化中國教育的必由之路。

赵刚: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讲坛226讲赵刚: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讲坛226讲

光明講壇工作室出品

赵刚: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讲坛226讲

長按識別關注 望文才熠熠

赵刚:专业化,发展家庭教育的必由之路|光明讲坛226讲

製作:陳 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