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電動車的企業多達200家,比續航更重要的是什麼?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純電動汽車成為產業新的增長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並且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股浪潮,很多車企都把自己的純電動車進入市場的時間定在今年和明年,由此也可以預測到2019年和2020年是電動汽車市場由“藍”轉“紅”的年頭。當然,這也將是一個產品良莠不齊的時期。

造電動車的企業多達200家,比續航更重要的是什麼?

前兩天我們有期節目您還記得麼?說的是哪些車在C-NCAP碰撞測試中撞出了兩星,其中就有兩款純電動車,北汽EX360新尚版,福建汽車雲度π3尊貴型單色版,主動安全上沒有分數,是導致這兩款車型“不及格”的主要原因。在《C-NCAP管理規則(2018年版)》發佈後,只有這兩款純電動車型進行了測試,還都是兩星。

造電動車的企業多達200家,比續航更重要的是什麼?

造電動車的企業多達200家,比續航更重要的是什麼?

說到碰撞,上個月,一輛蔚來ES8的撞車事故又引起了輿論關注。一位車主駕駛ES8在廣州海珠區行駛過程中,因駕駛不慎開上路基後車頭正面撞擊路燈柱,車頭損毀嚴重而車內氣囊並沒有彈出,所幸人員並無大礙。對此,蔚來有自己的解釋,也讓博世做了檢測報告來提供支持。但是依然沒少招來業內人士的質疑,不管怎麼說,如果我作為一個消費者的話,對這車的可靠性還是

會畫個問號。

造電動車的企業多達200家,比續航更重要的是什麼?

車的可靠性是車輛在開發中必須要考慮周全的,汽車是極為複雜的機械產品,能夠讓上萬個零部件協同運作而不出問題,還要在發生事故時保證車內成員的性命,這體現了一家汽車製造商的綜合能力。對於傳統車企來說,一款產品的研發要經歷漫長、複雜的流程,積累大量的數據,這個過程有的需要四五年時間。

造電動車的企業多達200家,比續航更重要的是什麼?

而現在有些新勢力車企推出產品的速度奇快無比,成立於2015年的電咖汽車,2017年便推出了新勢力車企中首款車型EV10。有個新特汽車在2017年9月正式成立,2018年10月就實現首批車輛下線,並且號稱去年年底已經量產4000臺,不知道車都賣給誰了。前兩天,有一家叫零跑汽車的,他家的車補貼前的價格是18.99萬起,我看了一下安全配置,全系的車都是兩個安全氣囊,看看市面上小二十萬的車,現在誰敢只裝兩個氣囊。

據報道,目前,我國已有包括傳統汽車企業和經國家及地方批准新建的新能源汽車企業100多家,如果加上準備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造車新勢力,汽車企業總數將達到200家以上。入場車企越多,市場給的機會也就越少,頂多也就一次,如果不能充分保證產品品質、保障用戶的安全,那麼,再長的續航里程恐怕也走不遠。


造電動車的企業多達200家,比續航更重要的是什麼?


別妄想一口吃個大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