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昨晚睡覺之前,微信上突然彈出一條消息:

“姐姐,你睡了麼?我想跟你聊聊天”

我一看,是之前認識的一個小妹妹,我回了一句:

“嗯,可以的”

隨後她就直接給我語音過來了,她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姐姐,我該怎麼辦?早知道我當初就多學一點了

01

早知道當初我就多學一點了

這個小妹妹是之前在某個論壇裡面認識的,從小到大,我都有混跡在各個論壇的習慣,為別人做著“知心解答”。

她今天找我是因為大四了,該開始找工作了,但是,面試了幾家都碰壁了,她覺得是不是自己真的比別人差。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跟她認識有幾年了,她平時有事沒事會找我聊聊天,說說她的校園生活。

她是學英語專業的,平時除了專業課會去以外,其餘的偶爾去一下,但是即使去了也只是在玩手機。

她很喜歡追星,經常動不動就翹課去別的城市看自己的愛豆。

有時候,我也會跟她說,你週末可以追星,就當休閒活動,但是利用上課時間來追星,得不償失。

但她總是這樣回覆我:

“沒事,姐姐,我們學姐說了,最後期末考試老師都會給重點的,只要背會了,就不會掛科的,我又不想拿獎學金,好不容易上大學了,當然讓放鬆一下了。”

第一次聽到她這樣說,我愣住了,因為當年的我也是這樣想的。

所以,大學四年,我玩了四年,每次考試之前都是熬一週背背,還好,我的記性還算不錯,沒有掛科過,但,同時也沒得過獎學金,大學四年渾渾噩噩的過了。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後來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整整找了一個月。

因為我專業的特殊性,必須要對專業知識很瞭解,面試也是分三輪進行,筆試、實驗以及最終面試。

好幾家我都在第一輪就被pass掉了,每次看到卷子上的化學結構式,我總覺得有點熟悉,但又有點陌生。

那時候,我才開始後悔大學沒有好好學,什麼都不會。

最後,家人動用關係,讓我進了一家單位做實驗助理,但是,在連續幾次我把實驗結果算錯後,我因為精神壓力太大,選擇了辭職。

我永遠記得帶我的那個師傅在我走之前說的那句話:

“要不你轉行吧,我不知道你大學是怎麼混到畢業的,但是我們這一行跟別的行業不一樣,需要的專業性很強,但是你頻繁將實驗結果都算錯,你真的不適合這一行”

那一刻,我第一次嘗試到了什麼叫做後悔,為什麼大學四年我要荒廢時光,為什麼當時不逼著自己好好學習,要是當時稍微學了一點,也不至於現在一無是處!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我最後跟那個小妹妹說:

“你還有半年就真正畢業了,利用這最後的半年,好好充實一下自己,每天堅持學習英語兩個小時,畢業季再找工作的時候,你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02

為什麼你們當初都不逼我

說到周杰倫,我們都很熟悉,華語樂壇不可複製的傳奇。但其實,他的成功也離不開她媽媽的功勞。

他很多訪談裡面也說過,自己的童年就一直在練琴,幾乎都沒有什麼時間出去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兒,一開始也反抗過,但是最後還是屈服了。

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

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

別人在玩遊戲

我卻靠在牆壁揹我的abc

我說我要一臺 大大的飛機

但卻得到一臺 舊舊錄音機

小時候,我也學過很多特長,但是,幾乎都是三分鐘熱度!

我記得一開始看到鄰居家姐姐在學小提琴,我也鬧著要買。

後來我學了一兩個月,小提琴再也沒拿起來過......

後來我喜歡上搖滾樂,覺得拿著吉他很酷,也想學習,這次老爸沒有答應我,因為怕我又像之前那樣,只是新鮮感。

我信誓旦旦的說,不會的這次!而且吉他很好學的!

軟磨硬泡下終於答應了,但是結果不出所料......

長大後的我,一點特長都沒有,經常公司舉行什麼晚會,問誰有什麼特長,我永遠是低著頭的那個。

一次我問媽媽:

為什麼當初你不逼我一下!或許你逼我一下我現在就會有很多特長了”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我跟我爸媽說,以後我有孩子了,我一定要逼他學點特長!不然將來肯定也會像我埋怨你這樣埋怨我。

我覺得喜歡什麼都不重要,但是一個人從小學會喜歡堅持才是對人生最有幫助的事。

之前我面試過一個用人單位,他們在特長那一欄問我:

“你有沒有什麼別的特長啊,除了這些普通的。”

我搖搖頭.....

我後來才知道,用人單位並不是真正要看我的的特長,而是知道面試的這個人能不能夠堅持!

有一定特長的人,他的意志力,原則意識和保持專注的能力都不會差的,有這些品質的人,做什麼都不會太差的。

一個人從孩童長成能照顧好自己、對社會有用的人,需要學習太多的東西了。

而這個過程中,如果做家長的,就放任孩子自我成長,那還要家長有何用?

我發現,父母自己的成就,一般都是和對孩子的嚴格程度成正比。

我認識的高學歷,事業有成的父母,無一不對孩子的管教從不放棄而且身體力行。

而之前我在抖音上看到的一個視頻,一個小男孩兒在一堆大爺大媽中,跳著廣場舞,還樂在其中。

並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說,父母的身體力行對孩子影響很重要的,適時的要學著逼一下孩子。

03

學著自己逼自己,不要後悔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答: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

大概是因為懶,學習的苦要主動去吃,而生活的苦,你躺著不動它就來了......

而那些真正獲得人生成就的人,卻都願意主動去吃學習的苦。

就像作家蘇心說的:如果在最該努力的年紀選擇了庸碌無為,卻藉口平凡可貴。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現在我們幾乎空餘時間都會刷刷抖音,我們經常羨慕那些小姐姐的顏值身材。

但其實我們忘記了,在你躺在床上,吃著薯條,刷著抖音哈哈哈哈笑的時候,別人正在健身房鍛鍊呢。

你很羨慕抖音裡面那些技術宅,但是,你不知道很多其實也都是業餘的,只不過,人家是將你蹦迪泡吧的時間用來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了。

之前看過一個關於王德順爺爺的報道。

他44歲開始自學英語,49歲選擇“北漂”,50歲開始健身,30年從未間斷過,60歲開始轉型影視,65歲學習騎馬,70歲開始學習擊劍,78歲開始學習騎摩托車,79歲登上T臺走秀。

他真正詮釋了,只要想做就去做,永遠都不會晚。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人生雖然沒有後悔藥,但是每一次的為時已晚,都是恰逢其時。

因為這時候,我們才能正視內心真正的渴望。

想讓孩子優秀,就陪他一起學習!前段時間看新聞,一位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期間,順便考了一個教師資格證。

想有A4腰,就去運動,拋棄那些垃圾的食物!

皮膚變好,就早點睡覺,少刷一點抖音微博。

想進入高薪的外企,就去好好背單詞,努力充實自己!

不要讓自己成為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做點什麼,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原來可以精彩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