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灯光熄灭前的王尔德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惊悚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今晚聊聊王尔德的故事。

“我想要食遍世上每一棵树上的鲜果。”

而最终,“我成为自己的犹大”。

以剧作家、作家和诗人的身份被认可之前,奥斯卡·王尔德早就跻身英国最知名人士之流。他的无双辩才和无上风骚比他的作品先行于世。1882年王尔德赴北美巡回演讲,在海关处骄傲地表示:除了天才我别无申报。

睡不着|灯光熄灭前的王尔德

《快乐王子》海报

这个人的人生之耀眼与作品相比或许还更甚一筹,然而“耀眼”到1895年就戛然而止。他非要捅破隐形的窗户纸,状告恋人“波西”阿尔弗雷德的父亲昆斯贝里侯爵诽谤,结果以同性恋及有伤风化罪被判两年苦役,遭整个英国厌弃,继而破产、丧母、失去家庭,在真正死掉之前先下了一趟地狱。

法庭问:“是什么不敢说出名字的爱?”奥斯卡·王尔德祭出不输他任何一部作品里的华美答辩:“不敢说出名字的爱,在本世纪,是年长男性对年轻男性的伟大的爱,如同大卫和乔纳森之间的,如同柏拉图为他的哲学而做的根本,如同你在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找到的。它支配并渗透了伟大的艺术,比如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的,以及我的那两封信。”

睡不着|灯光熄灭前的王尔德

鲁伯特·艾弗雷特饰演王尔德

1897年出狱后,王尔德以三年的时间迅速完成朝死亡深渊的纵身一跃。这三年是王尔德一生的黑洞,关于他的影视作品拍到这里总是习惯性地别过头去。斯蒂芬·弗雷主演的《王尔德》(1997)结束在王尔德与阿尔弗雷德在那不勒斯的相拥重逢之时;彼得·芬奇主演的《审判奥斯卡·王尔德》(1960)出于“好意”,让王尔德在火车站驶向未知时,拒绝与阿尔弗雷德讲话。

狱中两年加出狱后放逐在欧洲的三年内,王尔德没有写出任何剧作和小说。他的《自深深处》和《雷丁监狱之歌》死后才出版。

鲁伯特·艾弗雷特自编自导自演的王尔德传记片《快乐王子》(The Happy Prince)描画的正是这段深渊。他准备了十年,拍到了深渊中的星光。

王尔德即使在转狱途中遭受了英国人民最恶毒的侮辱,也还没有心如死灰。他在给初恋好友罗斯的信中虽然已经理性地做好死后安排,仍不忘请他帮忙追踪一件被典当的毛皮大衣的下落。王尔德念念不忘这件相伴十二载的大衣,更加难忘阿尔弗雷德。

睡不着|灯光熄灭前的王尔德

科林·摩根饰演阿尔弗雷德

狱中,他写给阿尔弗雷德的书信浸满怨恨和眼泪。但在某些心绪较平静的时刻,王尔德向他告知出狱后的安排——将与朋友最起码共度一个月,在法国海滨的宁静中治愈心灵。“我们观望自然,希腊人走进自然;因此我们的艺术总是充满月亮和阴影,而希腊人的艺术是太阳,直面所有事物。”

这五年的时间里,艾弗雷特饰演的王尔德像一头深色的笨重大象,摇摇晃晃,吸食可卡因,灌下苦艾酒,但仍然具有吞噬旁人的极大引力。

离开欧洲后,王尔德的流放并没有结束。他从一间旅馆移动到下一间,在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与阿尔弗雷德之间,几乎不假思索地选择了阿尔弗雷德。

选择阿尔弗雷德就等于选择毁灭,妻子知悉二人重逢后停止了给他的津贴,阿尔弗雷德的母亲也切断了他的财源。二人弹尽粮绝,在意大利分手后,王尔德奔赴巴黎等待死亡。

《快乐王子》沿着这条下行轨迹讲故事,不时像走马灯般闪回王尔德的过去:首演夜,为两个儿子念童话,牢狱生涯,在明亮、温馨、灰暗间反复切换。

睡不着|灯光熄灭前的王尔德

《快乐王子》剧照

大量手持镜头的使用令视线亲密如同颤动的眼波,太阳悬垂在不同角度的夕阳场景有非常透明的光线。出狱后,王尔德最后三年的丰盛不输他的高光时代。自诩为“摩登人士”的王尔德对自然的态度是“看看也很好”,在法国海滨他胖大的身躯真正浸入海水。而在巴黎雨夜,他因为付不起酒钱而呆坐在撤了帐篷的户外座椅上,被偶尔路过的罗斯搭救。

他是在丰盛中自愿下沉。

“为什么要奔向毁灭?”他自问自答:“因为没有比受苦更伟大的秘密。”

王尔德向往古希腊人的美和荣耀,也听从欲望带来的悲剧和毁灭。

他自大地把悲伤和苦难比喻成上帝创造的交响曲。言下之意,他也伟大如上帝,或上帝就在他心中。他告诉友人无法写作的原因:“当你没经历过这一切的时候,你才能动笔写作。等你经历了,就已无话可说。”

恰好鲁伯特·艾弗雷特也秉持同样的观点。任何时候你问这位被命运蹉跎过的演员(1989年公开出柜,严重影响演艺事业):“今天怎么样?”他的真心回答都是一样:“糟透了。”

他相信:“活着就是挣扎。很多人以为不是这样,但挣扎才是塑造人生的唯一途径。”

年轻时美如神邸的艾弗雷特崇拜王尔德。他把自己塞进王尔德胖大的身躯里,黏上假鹰钩鼻,像王尔德一样忍受痛苦的同时依然风趣幽默,毒舌惊人。

睡不着|灯光熄灭前的王尔德

《快乐王子》剧照

于是我们看到艾弗雷特雕塑般的嘴唇线条吐出王尔德的警句,他的眼睛比大部分六十岁的人都明亮温暖。他嘴角的线条向下,眼神却经常狡黠含笑。艾弗雷特清楚王尔德的缺点:自大、贪婪、虚荣、自我,吸引他的正是因为王尔德是一个人,而不是圣人。

影片中不同身份的角色纷纷警告王尔德:再和阿尔弗雷德在一起将会走向毁灭。

苦艾酒和可卡因也是,但他不听医嘱,执意吞下毒物。理查德·艾尔曼的《奥斯卡·王尔德传》认定他的死因为第三期梅毒,尽管王尔德自己当时掩饰为贝类中毒。他的医生们则认为是右耳化脓引发的脑膜炎。也许都对,也许杀死他的还有更多的原因。

不意外,影片引用了他的《雷丁监狱之歌》——“但人人都杀死所爱。”王尔德认为,死是爱最终的归宿。

但王尔德在狱中已经认识到“爱是唯一的救赎”。落魄到囊中空空的时候,他还有爱的能力。他在底层巴黎为自己找到一群伙伴。这票伙伴很可能是艾弗雷特善意的虚构,也很可能是真的。毕竟王尔德魅力无穷,心怀怜悯,在小酒馆登台献唱时像一个年老的快乐天使,在高台上众人爱慕的眼光中轰然倒地。

童话《快乐王子》是这部电影的心脏,这则童话在影片中由王尔德断断续续地讲给一个又凶又穷又可爱的小男孩听,画面中不时出现他两个年幼儿子的叠影。出狱后他迫不及待地选择了阿尔弗雷德和毁灭,痛苦但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妻子、儿子和人间的未来,到底没有像“快乐王子”一样爱得无私无类。

睡不着|灯光熄灭前的王尔德

《快乐王子》剧照

王尔德的两位爱人,罗斯和阿尔弗雷德分别说过“你不知道我对他(王尔德)的爱”。他们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毁灭,一面守护。罗斯用余生整理王尔德的作品,死后骨灰撒入他的坟墓。阿尔弗雷德在王尔德死后精神出现问题,1945年死时孑然一身,贫穷潦倒。

王尔德和爱人们演绎的真实传奇,在快乐王子钻石般心灵的衬托下更像是人间。

那王尔德本人会怎么看待这出关于“王尔德之死”的戏?病床上的戏份太长了,苍白憔悴的时候也太长了。他想被人记住的或许只有这句妙语:“我的墙纸和我正与死神决斗,我们中总有一个要赴死。”

影片中,王尔德死前呕吐出褐色糊状物的画面也很可能被他本人认为“不够美”,继而认为应以自己死后七窍流出液体的惊骇画面代之,或许是沾满唇印的墓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