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全面減稅的意義不僅在於減輕企業的負擔

私享:發揮民營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

要靠多方面相互配合

為了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需要加強對私有產權的保護。要淡化國有和民營的區別,權利不問出身,法律上不要再區分國有和民營。

產權保護靠什麼?出臺政策是有必要的,但僅靠政策是不夠的。我們強調依靠法律保護產權,不是因為法律比政策更公平,也不是因為法律比政策更有效,而只是因為法律比政策更穩定,有利於民營企業家建立起穩定的長期預期。政策可以根據經濟形勢變來變去,法律雖然也可以修改,它的變動頻率畢竟低於政策,修改法律的程序也要比政策的調整更加複雜。換句話說,法律是保護私有產權的長效機制。

第二,要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造,創造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平等競爭的環境,尤其要著力解決兩個方面的不平等。一是市場準入,為什麼一些行業只能國有企業經營,而民間資本不能進入呢?如果像我們上面講到的,取消民資和國資的身份區別,是否就可以平等進入了?第二是在資金渠道上,要取消顯性和隱性的對民營企業的歧視。銀行大概不會承認對民企和國企的不同標準,然而在現實中,民營企業拿到貸款的困難確實遠遠超過國企。

第三,放鬆和解除管制。創新是人的想象力的自由發揮,必須允許喬布斯幻想把一千首歌放進口袋,才會有iPod和後來的iPad;必須允許貝佐斯幻想把一百本書放進書包,否則就沒有今天的Kindle和電子書;必須允許馬斯克想象在火星上登陸——不管聽起來是多麼的荒誕離奇,創新就是從這些荒誕離奇的想法中產生的。

要讓企業家、科學家的思想自由發揮,誰也不知道這些自由發揮將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第四,全面減稅。減稅的意義不僅在於減輕企業的負擔,幫助它們在經濟下行期度難關,更重要的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請注意,不是主要作用,而是決定性作用。政府收稅,資源就脫離了市場和企業,由政府的行政力量進行配置。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政府配置資源的效率低於市場。減稅的目的就是把資源儘可能地轉到企業,由市場進行更高效率的配置。

如果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我們有理由對中國經濟的未來保持樂觀,經濟增長速度或許不像工業化時期那樣高,中等的、可持續的增長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