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送快递”有何不可?

据报道,34岁的延边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谭超,送了8年快递。8年间,也有老师指责谭超:“这么一个高学历的人抢低学历的活,脑子是不是有病。”谭超不认同这种说法:“这是通过学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不是努力。我讨厌的是他

那种鄙夷的神情,他那种根深蒂固的阶层分化的神情。不管一个人是做学术也好,去送快递也好,去说相声也好,只要他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就是一个好博士。”

“博士送快递”有何不可?

一直以来,高学历者承担了很高的社会期许和家庭厚望。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本科硕士满街跑”与“技工技师无处找”的就业难和招人难并存,就足以说明社会并非是“一岗难求”,但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固执地抱着传统的就业观念不放,一心盯着如意、体面的“铁饭碗”,在找工作时遇到困难。

因此,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不应钻牛角尖,要学会从低处起步,把工作当成学习深造的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不断增值,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君不见,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带头致富并小有成就吗?两位北大才子陈生和陆步轩,不就是坚信“卖猪肉也要卖出北大水平”,才由此组建起了大型企业集团吗?

“博士送快递”有何不可?

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电商的蓬勃发展,物流行业成为当下创业的热门领域。其中快递业以投入少、门槛和风险低的优势,颇受年轻创业者的青睐。由此而言,“博士送快递”又有何不可?北大老校长许智宏曾说过:“有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我一直讲,卖猪肉有什么不好?卖猪肉我们也要做到最好。”这句话既是送给陈生和陆步轩的,也是送给千千万万怀揣梦想、脚踏实地的年轻人的。

“博士送快递”有何不可?

而谭超的选择之所以有人不能理解,根源在于仍有人对基层的劳动者有偏见。其实,每份工作都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岗位,每位劳动者都有自己的尊严。高学历者充实到基础性行业里,或许能改变整个行业的气氛与面貌。

在这个价值判断日益多元的时代,一时的工作选择,一时的工资高低,决定不了一个人最终的成就。观念一变天地宽。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跟上时代发展,发挥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就一定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